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

2021-02-26 06:16贾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伤性预见性护理人员

贾敏

(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

0 引言

现代社会交通事故频发,生产过程中重机械造成的人员损伤亦在增加,其中创伤性骨折的发生概率急剧增加,并且患者中青壮年群体占比较大[1-2]。而青壮年群体多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一旦受伤,在经济、心理等多方面都会给其家庭造成巨大的压力。研究发现,创伤性骨折患者若能在2 h 内接受有效的急救措施,其治疗结果可能更好,对其康复进程也有好处[3-4]。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预估并予以防范措施,是预见性护理的核心内容,这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5-6]。本次研究以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治疗的180 例相关患者为对象,观察施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在我院做康复治疗的创伤性骨折患者中择取180 例,分别施行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设施行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纳入90 例患者,设施行预见性护理的为观察组,纳入90 例患者。对照组包含男性55 例,女性35 例,年龄25~55 岁,平均(42.56±3.54)岁;观察组中包含男性54 例,女性36 例,年龄25~55 岁,平均(43.01±3.35)岁。对照组患者的资料与观察组患者对比差异很小,其结果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为创伤性骨的患者;②患者与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

排除标准:外伤致可见伤口且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1.2 方法

90 例设为常规组的患者均施行常规护理,由责任护理人员对应负责其用药和康复训练,记录患者结束康复期所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康复期结束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

90 例设为观察组的患者均施行预见性护理,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预估并予以防范措施,具体如下。

①选取职业技能熟练,经验较好的护士长、护师和护士成立专门的预见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根据近几年相关患者病例资料及各学者对创伤性骨折的研究结果,总结分析引发患者残疾、死亡等不良后果及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原因,通过小组会议讨论拟定预见性防范措施,争取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②暴力导致的创伤性骨折通常伴有内脏损伤,容易引起患者休克,针对这一点,护理小组在接收患者的第一件事就是评估患者各生命体征,时刻注意患者面色的变化及意识是否处于清醒状态。若发现患者有休克倾向,要即刻进行抗休克护理,抗休克措施包括氯化钠静脉给药、输氧、输血(流血导致休克)、保暖等。同时根据患者尿液的变化判断其电解质是否正常。

③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可能出现的窒息情况,提前做好预案,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变化和氧饱和指数的变化来判断,当发现患者的呼吸或氧饱和指数异常的时候,立刻检查是否有痰积堵气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自主呼吸困难的患者,可酌情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辅助其呼吸功能。

④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可能出现的创口感染,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可见流血创口的清理和止血工作,清理过程要注意动作轻缓,清理后使用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根据患者骨折部位选取合适的固定方式。若患者创口出现活动性出血则需要予以止血带包扎,需要注意的是止血带固定得不能太紧,容易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⑤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因为身体疼痛、对治疗效果和能否恢复正常的担忧等因素可能造成的一系列低落、烦躁、慌乱、忧郁等心理状态,护理小组需要提前制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护理人员主动和其交流,将治疗的详细方案(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相关成功案例、患者本人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等内容告知患者和家属。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接下来的治疗和康复。

⑥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可能出现的卧床压疮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尽早开始做离床运动,当患者还无法离床的时候,可以帮助患者在病床上做适当的肢体运动。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详细记录患者结束康复期所用时间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具体情况,并对患者康复期结束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康复所用时间、康复期间并发症情况,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结束后的自理能力。患者康复结束的自理能力评估使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定项目包括饮食、穿衣、洗澡、大小便等等共计10 个项目,满分100 分,100 分代表能够自理,60~99 分代表稍微依赖,20~59 分代表较大依赖,20 分以下代表完全依赖。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产生的一切数据皆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阶段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康复阶段发生压疮、便秘、尿道感染、肺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几率皆小于对照组的概率(P<0.05),具体参数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阶段并发症情况[n(%)]

2.2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结束后自理能力

康复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中,完全依赖与较大依赖的概率皆为零,观察组中能够自理和稍微依赖的患者更多(P<0.05),具体参数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结束后自理能力[n(%)]

2.3 两组患者结束康复期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康复期结束所用时间为(55.64±6.48)d,对照组患者康复期结束所用时间为(91.45±6.14)d,观察组患者结束康复期所用时间比对照组短(t=38.056,P=0.000)。

3 讨论

创伤性骨折常见于交通意外、坠楼意外、机械事故等情形下,患者因突然受到外力的作用而造成出血性创口、组织损伤、骨折甚至骨裂,随时可能因为疼痛或者出血量过大而休克[7-8]。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当患者意识清醒后更可能因创伤的疼痛及心理的恐惧出现激烈的情绪变化,影响其应对治疗的积极性。使患者的康复进程变得困难,甚至难以进行,大大延长了其康复周期,对其家庭也会造成一定的压力。预见性护理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前预估并予以防范措施,因此对预防患者康复期间的并发症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康复阶段发生压疮、便秘、尿道感染、肺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几率皆小于对照组的概率(P<0.05);康复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中,完全依赖与较大依赖的概率皆为零,观察组中能够自理和稍微依赖的患者更多(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期结束所用时间为(55.64±6.48)d,对照组患者康复期结束所用时间为(91.45±6.14)d,观察组患者结束康复期所用时间比对照组短(t=38.056,P=0.000)。

总之,实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有效减少了患者康复阶段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并且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使患者在康复后获得更高的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创伤性预见性护理人员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