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的多维解读

2021-02-27 18:16张徐生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好老师素养老师

张徐生

(周宁县第一中学,福建 周宁 355400)

按照现行《教师法》规定的条件,当一名教师只需具备相应的学历,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就行了。依据法律上的这个标准,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准入门槛是比较低的,但有些人却把这个最低标准当成了自我要求,缺乏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没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

笔者少时的求学年代,虽然物质生活贫瘠、校舍条件简陋,但因为遇见了好老师,让笔者从一个山野顽童转变为读书人,从而拥有了后来的教育人生,忆及当年的往事,心里依然充满温暖。记得小时候笔者在小山村里复式班上的小学,那时的功课学习非常宽松,我们接触到的书报文字少,学习的文化知识也有限,但村小唯一的先生张宗学老师给了我们“横撇竖捺写汉字,堂堂正正做真人”的启蒙教育,给了我们大声朗读、勤奋学习的习惯培养,还给了山野间的童趣、大自然的滋养教育……几年前,笔者去拜访初中时的班主任周鸣籁老师,他至今还珍藏着我40年前的作文习作本,看到少时的涂鸦之作边上周老师密密麻麻的评改斑痕,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让笔者从初一时不知作文为何物,字、词、句、篇,蹒跚学步,一路成长进步,直到后面的习作经常成为班上作文课的范文。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是,他孜孜不倦的敬业、他博学多才的优雅、他爱生如子的热忱、他的一手好字,他的榜样示范一直滋养着笔者的教育人生。还有,当年教过我们数学、物理和地理等多个学科的谢世欢老师,他高超的学术素养、优异的教育教学能力、深入浅出的教学艺术和显著的教学效果,让我们一所农村中学实现了教学质量的逆袭,一大批农家寒门子弟考入了县城,从此改变了人生。

好教育离不开好老师。对于学生而言,好老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能遇上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因为好老师给予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爱、感动、品格和勇气;对于学校而言,好老师是学校最可宝贵的资源,决定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国家而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好老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为什么要做一个好老师?这对每个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应该正视的问题,因为这关乎师者的尊严与意义。然而,何为“好老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心目中,“好”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中,不断建构着、重塑着“好老师”的形象。[1]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这是新时代好老师共同的必不可少的标准。好老师之所以有魅力,还在于他们是个性化的,如同热情奔放的玫瑰、沉静淡雅的水仙、傲骨清香的腊梅……不同样态的花朵,成就了美丽校园的多彩风景。[2]

近年来,周宁县第一中学开展了“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好老师工程构建体系”课题研究,我们从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办学实践中,得到“好老师”的构成要素如下。

一、高水平的专业素养

好老师拥有令学生钦佩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里的专业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也包括学科教学知识。如理科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画图、演算、推理能力,拥有很好的解题胃口,理化生学科教师还应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文科教师除具备扎实学科专业素养外,还要有广博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语言学科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听、读、写能力和语感,语文教师还能经常写些下水作文、更好指导学生作文。一位好老师就是其所教学科的代言人,拥有让学生爱上自己所教学科的能力。

二、优异的教育教学能力

好老师善于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将学术形态的课程转变为教学形态的课堂,把课上好,将学生注意力牢牢“钉”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掌握所在学科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如数学教师高超的教学能力就在于能站在系统的高度,深入浅出,把抽象讲形象,把复杂讲简单,把枯燥讲生动,把繁难讲易懂。好老师除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外,如果还有源自岁月洗礼之后的那份厚重的人生经验与阅历,那么这样的好老师,不但可以教好书,还可以育好人。好老师善于鼓励学生,善于在教学之余做教育,教导学生做人的底线和生存的本领;好老师善于转化后进生,相信“是水的轻歌曼舞使鹅卵石趋于完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显著的教学效果

《中国教育报》曾在2015 年教师节邀请了全国24位知名特级教师,请他们谈谈眼中的“好老师”,其中有10 人提到“显著的教学效果”这一标准,他们认为:“好老师应该班带得好,分考得高;家长尊敬,学生喜欢”。[1]好老师因为能培养出一拨又一拨的好学生,深受学生喜欢和家长尊敬。好老师有绝活,教有成效,学有提高,还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好老师视课堂为神圣,在课的准备上下功夫、在课堂中精心组织和激情演绎,在课后总结反思,让课堂有效率、有效益、有品位;好老师在题海中遨游,去粗取精、沙里淘金,自己下题海,不对学生使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学得愉悦而有收获。

四、良好的师德品格

“成功的教育需要许多条件,而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其中最重要的条件”。[3]高尚师德是好老师的核心素养,能激发出不可估量的力量。好老师以高尚师德为美好教育代言,善良、热情、有耐心,用爱默默陪伴学生成长,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好老师向善向上,有思想、有智慧、有理想追求,以教育虔诚坚持长年的刻苦学习和化解教书育人中遇到的烦恼。好老师心无旁骛、专注教学,毫无保留地把课程知识教会学生,同时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心灵世界,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好老师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和自我修为,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拥有宽厚正直的德性纯真,善于合作,能团结人,在校是个好老师,在家是好儿女、好家长。

五、持久的职业动力

教师的工作特点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容易使人产生职业倦怠,好老师善于发现美,能从学生、教学与学习中获得许多积极和愉悦的体验,获取专业发展的动力,进而不断学习、研究、反思,在教学工作中融入创造性劳动,常教常新,产生更强的职业生命力和幸福感。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好老师热爱他的学科专业,说到自己的学科,眼睛都会发亮;好老师喜欢他的学生,爱生如子;好老师也热爱自己的学校,喜欢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学的过程是个不断付出、不断缩水的历程,好老师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把读书作为最好的备课、作为提高专业素养成本最低的自我成长、作为“让心灵醒着”的阳光大道,不断从外界汲取养料,从内心激发职业动力。

六、悲悯的教育情怀

“教育当以慈悲为怀”,好老师善于读懂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是学生的好朋友和知心人;好老师有一颗仁爱包容之心,深具人文情怀,注重心灵关怀,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和求知欲;好老师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以理服人,以志励人,以情感人,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是学生心灵成长导师。好教师拥有学生立场,关注学生需求,尊重个性差异,顺乎人的天性,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让教育工作洋溢着温暖的气息。

七、完整的教育生活

周宁县第一中学图书馆的教师书吧里写着“教有余裕”四个大字,笔者的理解是:好老师在认真教育教学、完成日常工作之余应该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富余宽裕的时间与空间,用于交友聊天、思考发呆;用于读书写作、运动健身;用于走进自然、走向远方……因为爱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智,学生需要的是身心健康的老师。病牛犁不出好田,荒土种不出茂盛,嘶哑的喉咙里唱不出清亮的高音,教师干瘪的眼神难以上出感动学生的好课。奉献教育,不是短暂的生命消耗,而是该有持久的动力支撑。[4]有老师曾给笔者留言:“我喜欢这样的教育生活——春有踏青野游,夏可起舞欢歌,秋铺技能竞技,冬展文艺魅力,一年又一年,形成校园传统,教师欢,学生乐,校长喜。”[5]这也是教育的美好姿态,感悟生活、享受教育是好老师的品位。

八、专业之外的专长

好老师除了专业发展比较理想之外,还有其他兴趣、爱好、专长,即“绝活”,是不是更好?比如数学组的熊老师除了数学素养高,还能篮球、围棋;英语组的王老师除了教学能力强,课余还喜欢摄影、书法;物理组的孙老师除了教学效果显著,颜值高、气质好,还有音乐天赋……一位教师如果是多面手,爱好广泛、个性鲜明,身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学生岂能不喜欢?一个思想深刻、内心丰富、灵魂丰盈的老师,更适合担任班主任工作,更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九、来自创造的魅力

教师的魅力在哪里?就在于创造!好老师能够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让课堂有趣、有效、有品;好老师善于“转化”学生,做学生的成长导师,促使学生精神世界不断地丰富与完善;好老师也能够不断激发自身生命成长的动力,创造出更高的生命状态,成为更好的自己;好老师还能够努力创造幸福的校园生活,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自己享受教育的幸福。所以,教育的魅力,应从创造中去寻找,只有创造性的工作才更有尊严。

十、一颗宽厚慈爱之心

在学校里,有一类教师工作态度好、专业素养高、教学效果不错,但在学生面前喜欢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距离感,可称为“严师”。“严师”工作认真,对学生也很好,但因为操之过急或苛求完美,情绪容易激动,会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也是令人遗憾的事。好老师身上自带光芒,充满“黎明的感觉”“向上的姿势”“创业的心态”,与此同时,还如同火炬能温暖、照亮师生,对人很好,使人更好。好老师有一颗慈爱之心,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是那个既教会学生文化知识,也教导学生做人道理,还乐于降低身段与学生为友的人,是学生毕业多年后依然会记起、心头为之一热的人。

好老师,一个立体的、多元的概念,他对学生产生教育力量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

好老师既能够走在学生前面“导引”,做学生的引路人;也善于走在学生后面,做学生成长的守护神;还能够陪伴走在学生旁边,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好老师在学生心里,他们充满智慧,个性品质美好,与学生关系和谐;好老师在同事的眼里,教学有道,风格独特,富有学术魅力;好老师活在童话故事里,不变的初心,永恒的仁爱,让学生如沐春风。

作为刚入职的新老师,入职之初能否就认真思考和探索:怎样做好老师?向周围的好老师学些什么?作为入职多年的骨干老师,是否经常反思初心:做好老师的理想和信念是否依然坚定?如何依靠学术与人格的双重魅力,让自身不断闪耀着新时代好老师的人性光辉?

猜你喜欢
好老师素养老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中职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新时期高校 “四有”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