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沉降率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的探讨

2021-03-02 07:18吴晓杰王丽丁芳芳
当代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红细胞

吴晓杰,王丽,丁芳芳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沈阳 110003)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systemic lupus erythema 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种系统器官的慢性免疫疾病[1],因体内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失调,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损伤自身器官,如大脑、肝脏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SLE表现出多种临床症状,不同时期症状不同[2]。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对机体组织器官的损害较严重,且治疗时间较长[3]。ESR 和NLR 为新型的评价指标,对相关免疫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4]。本研究选取2016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SLE)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SLE患者的ESR和NLR水平与SLE疾病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患者(SLE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63例;患者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中心提出的诊断标准[4]。另选取105 名检查健康者为对照组,其中男49例,女56例。SLE组患者就诊当天根据SLE疾病活动评价指数(SLEDAI)分为无活动组(n=23,活动评价指数<3)、轻度活动组(n=38,活动评价指数3~6)、中度活动组(n=27,活动评价指数6~10)、重度活动组(n=22,活动评价指数>10)。无活动组平均年龄(38.26±7.19)岁,活动组平均年龄(39.52±6.47)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疾病者;近期感染性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和长期吸烟者;中途退出或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不符合年龄者。

1.2 方法 采用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所有参试者入院当天或次日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清,置于魏氏红细胞沉降率管100 mm刻度处,管垂直放置至少1 h。注意事项:避免剧烈晃动、风吹和阳光直射,读取柱中1 mm处结果,即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值为男0~18 mm/h,女0~22 mm/h。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XE-300型血细胞分析仪器检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目,由以上资料计算得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并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采用SLEDAI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疾病活动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非正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表示,正态分布用“”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变量用Spearman软件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LE 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NLR、ES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SLE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SL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2 SLE组NLR、ESR比较 SLE患者无活动组、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中NLR、ESR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SLE 组治疗前后NLR 和SLEDAI 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SLE组NLR和SLEDAI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NLR、ESR、C3和C4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 NLR和ESR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257 和0.2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变化无常,病因多变,临床表现不同,因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需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疾病活动度及免疫功能状态下SLE 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也不同。目前,SLE 患者的生存率可达70%左右[5]。ESR 作为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应用广泛。临床上一般将其作为系统性疾病的标志物,多采用魏氏检测法[6]。该方法受患者年龄、性别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多数用以辅助相关疾病诊断。此外,NLR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炎性指标,是由两种不同但却相互弥补的免疫途径的比值构成,其中中性粒细胞能分泌多种炎性因子,作用于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而淋巴细胞则主要代表免疫系统,两者结合能有效反映机体状态[7-8]。

表2 SLE组NLR、ESR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NLR,ESR in SLE group()

表2 SLE组NLR、ESR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NLR,ESR in SLE group()

项目NLR ESR无活动组(n=23)6.16±1.45 17.24±12.82轻度活动组(n=38)4.22±3.56 20.62±24.46中度活动组(n=27)11.35±7.27 36.54±9.37重度活动组(n=22)2.21±1.50 26.97±15.06 U值7.257 6.142 P值>0.05>0.05

表3 SLE组治疗前后NLR和SLEDAI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NLR and SLEDAI scores of SL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SLE组治疗前后NLR和SLEDAI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NLR and SLEDAI scores of SL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LEDAI评分(分)4.13±2.64 2.08±3.43 4.689<0.05时间治疗前(n=110)治疗后(n=110)t值P值NLR 5.24±1.68 2.52±1.42 4.752<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SLE患者NLR、ES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虽具有特异性差的缺陷,但对于某些疾病的鉴别和动态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可持续大量产生免疫复合物和免疫性抗体,引起患者组织损伤、肾脏及血液系统性疾病。通常情况下,该疾病患者多数具有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的症状,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而产生波动[9]。因此,红细胞沉降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与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一致。但该指标不具有特异性,因此,联合其他特异性检测指标会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SLE组NLR和SLEDAI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 和ESR 与SLE活动评价指数(SLEDAI)评分的相关性系数分别是0.257 和0.2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NLR 和ESR 可作为反映SLE 疾病活动性的评价指标,能对SLE 患者的病情作出有效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系统性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伴脱发的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并发干燥综合征一例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