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2021-03-02 07:18郭娜
当代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丘脑帕金森帕金森病

郭娜

(抚顺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抚顺 113006)

帕金森属于老年常见疾病,以姿势步态异常、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等为主要表现,对患者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帕金森患者随着病程延长,易伴有痴呆症状,被称为帕金森病痴呆,表现为注意力、视空间能力、执行能力、记忆力等方面异常,此外,还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甚至不同精神行为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2]。帕金森综合征是指因外伤、脑血管病、中毒、感染等多种因素诱发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临床在治疗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常采用药物治疗,但不同药物治疗效果存在差异,且伴随肌肉僵直、震颤等症状,包括遗传变性病性帕金森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原发性帕金森病等[3]。盐酸苯海索属于抗胆碱药物,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延长致残时间且缓解痛苦,然而,应用此药物治疗时伴随记忆力减退、幻觉等不良反应。本研究以90例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盐酸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帕金森病40例作为参照组,帕金森综合征者50例作为研究组。参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59~83岁,平均年龄(71.75±5.37)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4.09±0.64)年。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8~81岁,平均年龄(71.08±5.53)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87±0.89)年。纳入标准:资料完整者;符合《帕金森痴呆的诊断与治疗指南》[4]诊断标准者;符合随访条件,配合随访者;无严重认知障碍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排除标准:心理疾病者;其他原因诱发痴呆者;癫痫等不稳定性疾病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不配合研究者。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行盐酸苯海索治疗:使用盐酸苯海索(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135)口服治疗,每次1 mg,每天3次,持续治疗7~15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帕金森病症量表(UPDRS)评估患者的症状;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治疗前、停药后、停药后2 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好;治疗效果:结合症状评分,计算减分率,即治疗前后分数差/治疗前分数,若减分率>50%且症状改善为显效;若减分率为20%~49%,症状略有改善为有效;不满足以上情况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总有效率21(52.50)26(52.00)0.002 0.962组别参照组研究组χ2值P值例数40 50显效10(25.00)12(24.00)有效11(27.50)14(28.00)无效19(48.50)24(48.00)

2.2 两组症状综合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综合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ymptom comprehensiv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2 两组症状综合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symptom comprehensiv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治疗后28.76±4.54 29.89±4.41 0.988 0.322组别参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40 50治疗前43.34±4.78 43.46±4.87 0.897 0.452

2.3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停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有研究[5]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痴呆症状比例为40%,且与正常人比较,帕金森患者的痴呆发生率明显偏高。帕金森痴呆与患者年龄存在相关性,年龄>85岁的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痴呆症状约占65%。帕金森病痴呆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年龄、环境等因素,致病因子相互作用形成自由基,造成线粒体能量的代谢障碍与核蛋白的表达异常,引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引发疾病。目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常采用盐酸苯海索。有研究[6]指出,帕金森患者的治疗中多巴胺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左旋多巴胺,可促进脑内的合成、代谢与更新,促使受体产生、受体减少或受体增加,并引发神经元的退变加速,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帕金森病治疗过程中,不仅需重视解决功能亢进、脑内递质不足等问题,还应及时调整功能失调等多种问题。

表3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3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组别参照组研究组t值P值治疗后39.56±4.67 39.16±4.24 0.383 0.042例数40 50治疗前25.53±2.54 25.62±2.72 0.690 0.587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盐酸苯海索属于中枢抗胆碱类药物,价格低廉,且具有其他抗震颤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效果。临床在治疗帕金森病时,常利用脑深部电刺激,以丘脑腹侧中间核为首选靶点。研究表明,对同侧中央前产生刺激,可增加rCBFd,且刺激轻度,脑血流不发生变化[7],证实丘脑、中央前回路的兴奋增加,抑制神经异常,进而发挥震颤抑制作用。另有研究[8]表明,震颤产生中枢并非单一,在部位间相互作用可调节丘脑内部核团,进而产生震颤抑制。然而,因Vim-DBs在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缓解方面效果不佳,因此,其治疗靶点转移为苍白球内侧部、丘脑内核部,两者均可有效改善疾病症状。

使用盐酸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时,可有效改善丘脑内核脑深部电刺激,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治疗机制包含以下几点:丘脑内核谷氨酸能神经元去极化阻滞,引发黑质网状部、苍白球内侧部的GABA能传出神经元抑制,然而,对于确切机制还未明确[9-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症状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停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均可使用盐酸苯海索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生活能力,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丘脑帕金森帕金森病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太极拳运动对中轻度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人丘脑断面解剖及磁共振图像三维重建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IBS 模型大鼠行为及丘脑中CGRP mRNA 表达的影响
丘脑前核与记忆障碍的研究进展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