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021-03-02 07:18曾维里粟小三凌娟王湘富
当代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冠脉心绞痛心功能

曾维里,粟小三,凌娟,王湘富

(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人民医院血管内科,湖南 株洲 412000)

冠心病高发于老年人群,其病理机制主要为冠脉粥样硬化引发管腔狭窄、心肌缺血,若不及时控制可引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严重情况。随着PCI治疗技术不断完善,在非老年人冠心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冠脉血流情况,有利于降低心脏事件发生风险[1]。本研究选取2014年8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PC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 年8 月至2018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17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n=86)和对照组(n=84)。治疗组男50例,女36例;年龄65~87 岁,平均(76.56±9.02)岁;病程 1 个月~15 年,平均(10.51±4.43)年。对照组男49 例,女35 例;年龄65~86岁,平均(76.64±9.11)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9.57±4.42)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均符合《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1)》[2]关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指征;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有介入治疗史者;麻醉药物过敏史者;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等。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国药准字H20065051,规格:100 mg×24 片),每天100 mg,每天1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国药准字H20000542,规格:25 mg×10 s)每天75 mg,每天1 次;瑞舒伐他汀钙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41,规格:10 mg)每天10 mg,每天1次;此外,根据患者病情给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和硝酸甘油或曲美他嗪等。治疗组实施PCI治疗:术前1 d和手术当天,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 mg,经右侧挠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管,随后置入导丝,然后经冠脉内给予硝酸甘油100 μg,并置入冠脉造影管,随后实施冠脉造影(多体位投照造影),确认目标冠脉,检查狭窄情况,置入前扩球囊进行预扩张,扩张满意后将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狭窄位置,检查冠脉通畅性,满意后退出导管,穿刺点加压包扎;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3 d。随后患者口服药物治疗,药物剂量及方法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评估 采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中关于冠心病疗效的判定标准评估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治疗效果:显效,日常活动下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90%,偶尔发作,活动耐受量增加,基本不使用硝酸甘油;有效,日常活动下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50%~90%,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活动耐受量增加;无效,日常活动下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活动耐受量无增加,硝酸甘油用量未见减少。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2 心功能指标评估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主要心功能指标变化。

1.4.3 远期并发症情况监测 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是否出现临床心绞痛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心脏事件,比较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LVEDD、LVESD、LVEDV、LVES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F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86 84 LVEDD(mm)治疗前61.75±7.57 61.05±8.16 1.217 0.856治疗后44.96±8.02 54.57±5.89 12.775 0.021 LVESD(mm)治疗前42.71±5.27 42.08±4.96 1.369 0.768治疗后30.45±5.87 38.82±6.18 12.036 0.023 LVEDV(mm)治疗前105.48±15.57 106.08±17.18 1.152 0.878治疗后95.78±10.98 101.42±11.24 3.210 0.002 LVESV(mm)治疗前60.28±8.17 61.03±7.87 1.152 0.723治疗后48.02±7.23 55.86±8.69 6.401<0.001 LVEF(%)治疗前41.63±4.06 40.97±5.69 1.652 0.020治疗后55.05±5.57 45.38±8.03 8.658<0.001

2.3 两组远期心脏事件比较 随访12 个月,对照组出现3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 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1 例行PCI治疗,1例行静脉溶栓治疗),12例再发心绞痛,无心源性死亡等。治疗组未见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等恶性心脏事件,4例心绞痛复发,其中1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1例行PCI治疗,2例口服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3.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9);治疗组远期心脏事件总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与致死率随之增加的疾病,严重时甚至导致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须尽早治疗,并长期监测[4-5]。老年人作为冠心病的高发人群,机体耐受力下降,因此,临床主要以药物和介入治疗为主,但对于心绞痛频发、存在心梗风险的高危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改善和控制效果较差[6-7]。

PCI治疗是向人体的动脉腔道内置入器械,针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处理,并放置支架撑开狭窄部位,从而直接改善冠脉血流量,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8-9]。PCI 治疗切口极小,出血量较少,支架位置也可精密控制,安全性较高,较传统开胸术式创伤性显著降低,适合无法耐受开胸术式的老年群体[10-11]。但PCI 治疗作为一种新技术,对于设备和操作者技能要求较高[11-12];而老年人通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脉压和动脉僵硬度增加等多重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应用受限[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LVEDD、LVESD、LVEDV、LVESV 和 LVEF 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PCI 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整体临床疗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保守治疗。此外,治疗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治疗组远期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老年患者PCI 治疗可有效防控术后心脏事件风险,降低恶性心脏事件,但未来仍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的长期监测研究。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可降低远期心脏事件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冠脉心绞痛心功能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