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创伤护理联合传统外伤急救护理在急诊创伤性患者中的应用

2021-03-02 07:18马静静唐志均
当代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创伤性预见性颅脑

马静静,唐志均

(江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江门 529000)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业不断发展,急诊创伤性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急诊颅脑创伤为急诊常见病,多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导致,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对于急诊创伤治疗注重采取急救措施,尽快安排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传统外伤急救护理常用于干预急诊颅脑创伤患者,但效果不佳[2]。预见性创伤护理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逐渐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疗效。但有关其与传统外伤急救护理联合应用在急诊颅脑创伤患者中的效果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预见性创伤护理与传统外伤急救护理联合对急诊创伤性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8 月至2019 年10 月在本院诊治的80 例急诊创伤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0.12±2.33)岁;体重指数17~23 kg/m2,平均体重指数(20.36±1.35)kg/m2;疾病类型:脑挫伤12例,脑干损伤9例,其他19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0.35±2.41)岁;体重指数18~23 kg/m2,平均体重指数(20.41±1.42)kg/m2;疾病类型:脑挫伤13 例,脑干损伤9 例,其他18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外科手册》[3]内相关诊断标准者;②经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确诊为急性颅脑创伤者;③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完整者;④配合度较高者;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过敏体质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⑥合并肝、肾的器官功能衰竭者;⑦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传统急救护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体征变化,防止突发意外情况,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术前准备与术中配合等。

1.3.2 观察组 实施传统急救护理联合预见性创伤护理,传统急救护理方法同对照组,预见性创伤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药物护理:为患者建立经脉通道,进行药物治疗,并查看有无不良反应,若出现意外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处理;②疼痛护理:使用音乐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达到降低患者对疼痛敏感度的目的。③预防认知功能障碍:早期,护理人员可通过言语、图片等方式激发患者躯体感觉,恢复患者感觉功能;中期,护理人员主要锻炼患者思维、记忆力、注意力等方面;后期,护理人员主要训练患者独立性与适应性,进一步加强患者记忆力、注意力与思维能力;④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应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训练指导,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1.4 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干预前与干预25 d后,分别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估两组疼痛程度,满分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②认知功能:干预前与干预25 d后,使用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表(LOTCA)[5]评估两组认知功能,包括知觉、定向、视运动组织、集中与注意、思维运作5 个方面,满分115分,评分与认知功能呈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5 d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干预前7.03±1.25 7.36±1.41 1.108 0.271干预后4.16±1.01 3.02±1.13 4.799 0.000 t值11.295 15.226 P值0.000 0.000

2.2 两组LOTC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LOT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5 d 后,两组LOTCA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LOTCA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LOTCA评分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治疗前83.08±2.96 83.35±3.19 0.392 0.696治疗后91.28±2.65 101.08±2.63 16.601 0.000 t值14.807 31.435 P值0.000 0.000

3 讨论

急诊颅脑创伤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急诊创伤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脑死亡,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6]。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急诊颅脑创伤病死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原因可能为,急诊治疗注重抢救措施,虽通过抢救可有效降低病死率,但大部分患者未得到有效的护理,治疗后仍会留下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后遗症,故致残率较高[7]。急诊颅脑创伤具有预后差、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故在急救过程中应注意细节与预见性。

传统外伤急救护理干预急诊创伤性患者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其缺乏针对性护理措施,且患者病因多样化,且病情危急,导致其干预效果欠佳[8]。而预见性创伤护理可有效预测患者病情,依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护理,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相关研究显示,预见性护理干预急诊颅脑创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较低,LOTCA 评分较高,提示预见性创伤护理联合传统急救护理干预急诊创伤性患者,效果显著,不仅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还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分析原因为,本研究采用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通过听音乐有助于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从而缓解疼痛;在患者恢复早期、中期、后期给予预防认知功能障碍护理,对患者进行认知训练,刺激感觉功能,可有效提高认知功能;加强与患者交流,有助于了解心理状态,从而进行心理指导,缓解其负性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10]。

综上所述,急诊创伤性患者采用预见性创伤护理联合传统外伤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创伤性预见性颅脑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