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学”寻“美”:美育升级正当时

2021-03-02 01:20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伊娃美育美的

本刊编辑部

当今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愈加强烈,然而引人深思的,是旺盛生长背后的大众审美标准。“丑陋的公共建筑”“令人窒息的装修风格”总是霸屏于公共视野,批评公众审美力缺失的声音颇多;“审美癌”“网红脸”所指向的,是日益趋同的审美标准;“祖安文化”“饭圈现象”入侵校园,令人着实担忧孩子的身心健康。毋庸置疑,“看脸”的社会里,许多人对“美”显得茫然且不自知。

科幻电影《机械姬》中,人工智能伊娃利用美貌和对人类情感的精准算法,成功逃出生天,把人类男主人公锁在了永远不会被发现的幽林深处。其中有一幕,是伊娃打开了秘密柜,看到淘汰的前几代人工智能的皮囊——美得千篇一律,却神情空洞,没有鲜活的灵魂。虽然这幅惊悚的画面只是发生在影片中,但现实生活里,“整容经济”的兴盛裹挟着社会审美取向的发展,甚至有人付出生命代价。城市人在钢筋混凝土中生活久了,容易对美变得迟钝,才会渐渐深陷“工具人”“爱工座”的泥淖里,生活乏味而无趣。缺少对美的基本认知能力,导致被蒙蔽双眼的人不辨是非,只能从众,亦步亦趋。

在现代化飞速推进的世界里,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时代审美?面向未来,我们要培养具有怎样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儿童?种种问题,彰显着“美育刻不容缓”的价值。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同时,美育入中考也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点。然而,“一考了之”绝非开展美育的最佳解法。除了潜在拉大城乡教育鸿沟、影响教育公平的可能性之外,用分数划分三六九等,并不能发挥美育的真正价值,也容易让应渗透于教育方方面面的美育,变成一种简单的缝缝补补。

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孩童生而喜爱涂鸦、喜欢创作?为什么咿呀学语的婴儿,能跟随音乐节拍扭动身体?因为拿起一支笔去建构、听见一段曲而起舞,是人类本能的表達。将这种本能,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渐渐释放、发展,使其成为生活的基本经验和习惯,是美育需要扛起的重要责任。

到过山川大海,才知道有诗意丰盈的远方;有过丰富的审美体验,才能够发挥无尽的审美想象力。从儿童阶段开始实施美育,着重于趣味格调的培养、审美体验和视野的拓展,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亲近自然地沟通,就能够少几个孩子“粗口成章”,能够让孩子尽早找到自己,也能够赋予孩子感知和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何为美育?为何美育?美育何为?本期“聚焦”,我们一起携手,在学习美育的道路上漫步,并肩寻找美的踪迹。

猜你喜欢
伊娃美育美的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自从有了赵肉肉
丝绸去哪儿了
速写本里的记忆密码
速写本里的“记忆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