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浮躁,来一场沁心无声的美育

2021-03-02 01:20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艺术

本刊编辑部

著名美学家潘知常曾说,美学即生命的最高阐释。当前,尽管五育并举是教育政策和教育常识的基本要义,可现实中的美育却受到严重挤压,许多教师和家长自身亦缺少辨识美、传递美的能力,甚至有学者发出“中国教育最缺的是美育”这样的呼声。面对系统化美育方案的亟待确立,我们需要做的,是正视儿童美育中的“顽疾”,拒绝浮躁和短视,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学科化

音乐、美术、舞蹈……提起美育,许多人脑海里浮现出各种艺术门类的学科,直接将其与“艺术教育”画上等号。在学校中,由于艺术学科只是“副科”,多以兴趣社团、可有可无的课程“低配”或是“简配”出现,并不受重视。开齐学科、开足课时也成为难事,尤其是进入较高年级后,随着课业压力的增大,随意侵占学生美育课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艺术教育之外的其他学科教师,大多数也鲜有美育意识。

“美育≠艺术教育”,在开始美育重构之前,这恐怕是一句需要振臂高呼的宣言,唤醒那些混沌的成年人。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刘慧曾经发问:缺乏语言美学的教育,何以培养一个文明的孩子?这位校长反思社会语言、家庭语言、网络语言环境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学校应该如何重新认识语言的力量,于是她将校园草坪上“禁止入内”标语,改造成“除了春天,禁止入内”。她说,一个在温情中接受了爱抚的孩子,说话就会变得优雅,行为就会变得文明,性格就没有那么暴躁。

这样一处细小的改变,恰恰充满着教育智慧与生命自觉,也是真正理解了美育内涵才会产生的水到渠成。我们的教育系统中从不缺乏美育的内容,只是习惯将审美的培养集中放置到“艺术教育”的统筹之下,教师缺乏审美素养,则会制约儿童美育的发展。给孩子营造怎样的环境,孩子就会延伸出相应的行动;想让孩子沐浴在美育的光辉下,就要创造一个时时处处焕发美的物质和精神空间。在孩子吸收性心智最发达的幼儿期,将美育渗透于各个育人环节,全科美育,全员美育,才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殊化

一些学校只抓个别艺术社团,将美育教育搞成“个别教育”,一谈到美育成果,就罗列出各种获奖项目,而多数孩子没有接受到应有的教育。广袤大地上教育的复杂性,导致师资难题持久困扰乡村美育,出现了美育的“贫瘠土地”。

美育是面向人人的,属于所有儿童。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是委内瑞拉的“音乐救助体系”。最初,它的设想是为贫民区的孩子提供免费的乐器和乐团合奏训练,让他们远离街头的毒品和枪战,并能受到音乐的熏陶。随着时间的积淀,大大小小的儿童乐团、青年乐团、歌舞团和合唱团遍地开花,“用音乐改变世界”成了现实。不单在于它培养出许多杰出的音乐家,更重要的是它切切实实拯救了徘徊在底层生活的孩子。照搬这一体系并不现实,但它令我们看到,美育蕴含着不容遮蔽的巨大价值。目前,国内的一些公益组织正在致力于乡村美育环境的改善。学校和幼儿园作为美育的主阵地,更有责任和义务,将美育输送至所有孩子的心田。

技巧化

片面强化音乐、美术等技能训练,使“美”流于表层,并不能够真正发挥美育的功能。有多少教师将自己的艺术课变成了完成教育目标的“训练营”,而没有悉心擦亮孩子感知美的心灵之窗。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教研员刘金华观察指出,90%的幼兒美育教师在教幼儿单纯“学技法”,孩子们画出的是相似的苹果、弹出的是一样的音符。单纯“玩技法”的魔咒,偏离了美育的轨道。毫无疑问,在美育中注重艺术技巧的学习,是美育的重要学习目标,能够为孩子提升审美素养打下根基。但美育不能仅强调“技”,而要实现“技”与“道”的统一,养成孩子的良好人格。同样,进入中考的美育,也需要明确,要考核的是对审美的体验和表现能力,而非将知识与技能的机械记忆当作审美能力。

功利化

在艺术特长生加分的诱惑下,一些家长急于让孩子拥有“一技之长”。各种考级催生的利益链,将美育变成了赚取名利的工具;参赛中刮起不正之风,某些评审玩起了“既当教师又当裁判”的把戏,获得不菲的灰色收入。

作为大力推崇美育的学者,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其重要性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美育去功利化才能回归育人本位,进而带动一个人内在气质与灵魂的升华与改变。利益驱使下的美育已经发生异化,只能是一池污泥,或许有不染的荷花能开出娇嫩的鲜艳,却无法忽视被埋藏的大多数。考级、升学、获奖,只重视现实目标的高效达成,让孩子离真、善、美越来越远,是实质上的“丑育”。

“再见了小椅子/即将毕业/我希望下一个坐你的人/是一个可爱的人,再见了餐桌/你陪伴了我三年/我会记你永久,再见了小床/我会想你并且回来看你......”或许有人很难相信,这首灵动的小诗,是成都温江区海科幼儿园甜橙树班快要毕业的一群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世界天真而稚拙,时常会涌现出奇思妙想,有发现美的灵光闪现。成年人能否抓住这一刻,提供引导和辅助,让美育的种子深深植入幼小心灵的园囿中,是发挥美育实效的关键所在。

今天谈美育,是在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中,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下,需要让孩子具备更加智慧、从容地应对人生的心态和享受生活的能力。其中显现的问题,实际上折射出错位的育人观念和社会价值观。我们的美育教育迫切需要摆脱短视和浮躁,走出一条脱胎换骨的升级之路,才能将芬芳的玫瑰传递到孩子的手上——不为仅仅点缀和消遣生活,更为给人生输送丰富的营养。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艺术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纸的艺术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