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山西蒲剧文化发展趋势探讨

2021-03-07 22:17贾雅琦河北传媒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蒲剧戏曲文化

贾雅琦 河北传媒学院

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文化的渗透,传统地方戏曲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山西地方戏曲蒲剧也遭遇同样的困境。文章对当下蒲剧的发展做了SWOT分析,并希望通过此分析对蒲剧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证,为蒲剧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文化水平飞速发展,各种流行文化冲击着传统文化,传统蒲剧所包含的“娱乐性”已不再适合于现代社会人们的娱乐需求,而且蒲剧文化认同度不高,发展越来越边缘化、老龄化。但是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给蒲剧的创新发展和传播提供了新形式和新平台,所以蒲剧仍然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

晋南地区蒲剧发展的SWOT态势分析

蒲剧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传承和保护蒲剧具有现实意义。对于蒲剧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应对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SWOT分析。

S(strengths)优势分析。蒲剧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传统戏曲类,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文化项目,是中国传统戏曲重要的组成部分。2015年《关于支持戏曲传承的若干发展政策》中就提出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故要大力促进地方戏曲的繁荣发展。山西师范大学戏曲研究所强大的师资力量、丰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珍贵的文物藏品等都为蒲剧的发展研究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

W(weaknessen)劣势分析。从蒲剧的发展来看,当前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缺少新生代蒲剧专业演员,剧作创新力度不够,内容大多反映农耕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不匹配,以及缺乏反映当下生活的现代戏。第二蒲剧的受众趋于老龄化,年轻人对蒲剧兴趣不高,且其传播的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第三,蒲剧剧团缺乏新媒体营销意识,没有专业的宣传团队,没有完整的宣传链条。第四,蒲剧地域性较强,方言突出,内容主要讲述农村文化和一些古代故事,受众面小,创新不够,时代性不强,从而陷入年轻一代不懂戏,老一辈不懂传播的困境中。

O(opportunities)机会分析。地方戏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历史记忆,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且山西晋南地区近几年为满足山西晋文化发展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山西特色文化,故要把握机会,传承和发展蒲剧文化。

T(threats)威胁分析。互联网时代各种文化类型纷纷强势出圈,观众群分化,小众的地方戏曲由于受众面窄,创新力度不够等原因,其传播发展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各类大剧种劲头十足,与各类跨界合作,形式内容也在不断创新,而反观蒲剧没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综上SWOT态势分析,蒲剧的未来发展将会借助科技手段,联合高校,融合旅游业,形成高质量品牌。

科技手段将会助力蒲剧发展

蒲剧是综合艺术,不仅包含唱、念、做、打等元素,还需要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配合才能大放光彩。如运用现代舞美技术可以让蒲剧的舞台更加灵活丰富;利用VR、3D等科技手段搭建虚拟舞台,让戏曲的“假定性”走向“真实”,完成戏曲写实与写意的完美融合;借鉴3D电影的真人动作捕捉技术,需要基于蒲剧演员的真实表演进行动作捕捉,以及唱腔配合数字技术,使之适合数字虚拟人物的特点,再通过电影、舞台等渠道展示,打造蒲剧新演法。

交互式数字媒体采用多方位、立体化的技术手段让受众能够沉浸式、多角度地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在图书馆、博物馆、景区等地建立戏曲展区,采用数字化手段让纸上的蒲剧故事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在景区利用虚拟现实或投影设计配合蒲剧进行大型实景演出,让小众的蒲剧艺术走向更多受众的公共艺术。再者蒲剧与网络直播相结合,提供一种常态化的网络直播的可能,有效地解决蒲剧传播的“最后一公里”这一问题。

借助高校资源创新发展,打造高品质蒲剧品牌

蒲剧高质量发展以及打造蒲剧品牌,要有以文化知识为基础的内容创作和专业的学术研究支撑。山西师范大学戏曲研究所学术背景深厚、师资力量强大、创新氛围活跃,以及人才不断引进和培养,有效推动蒲剧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高校与蒲剧艺术家合力培养戏曲专业人才,实践与学术同步开展,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传承人,对蒲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于2009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先进集体称号。其善于将文物资料、民俗资料和文献资料三位一体一并研究;还有专门的戏曲博物馆,开设了学术辑刊《中华戏曲》,真正将科研、教学、文物展览、学术期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蒲剧这一小众的地方戏曲长期保持生命力,现已成为海内外戏曲学术界公认的戏曲文物与戏曲民俗研究的重要基地。蒲剧剧团借助戏曲研究所的力量,不断进行学术研究、剧目创新,使戏曲走向年轻受众,不断完善打磨蒲剧品质,形成完整的蒲剧品牌,以及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让蒲剧成为更加完整的代表晋文化特色的高品质品牌。其次,在学术研究的支持下,蒲剧要把品牌建设落到实处,与能够反映时代、反映人民生活的剧目相结合。最后,为了蒲剧品牌的维护和发展,需对已有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作品等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创新,树立精品意识,并积极与其他剧种交流合作,搭建对外艺术交流平台,与时俱进打造新时代蒲剧高品质文化品牌。

蒲剧和旅游业相结合,建立文化旅游新风向

山西省临汾市,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尧帝曾在此建都,故称为尧都,有“华夏第一都”的美称。当地政府响应国家大力发展传统文化的号召,开展科学规划、开发建设、文化研究、节庆活动等的活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蒲剧文化和旅游业融合,以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业展示蒲剧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全方位立体化的搭建蒲剧文化旅游产业链:在景区设置实景演出,将戏曲表演完美地融入到景区中去,让观众沉浸式地体验蒲剧表演;在景区设置展览馆、体验馆、创意文化主题餐厅、蒲剧文化亲子乐园、文创商店以及进行蒲剧视觉化现代创意设计展或涂鸦等等,让大众在旅游放松的过程中体验和感受蒲剧文化,更好地传播蒲剧文化,让蒲剧文化不局限在一隅之地;加强旅游结构性改革,优化配置,推动蒲剧文化旅游产业向着高质量品牌化、内容精品化高端化的发向发展,在大众心中建立起一个完整有品质的旅游文化品牌,形成稳固的影响力和坚实的传播载体,让蒲剧成为当地旅游产业的标志,成为对外文化沟通的特色窗口,让蒲剧焕发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提升蒲剧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还可以为当地带来新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蒲剧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成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山西地方特色戏曲品牌。

综上所述,把握时代发展机会,不断创新,改变以往蒲剧的局限性和低互动性,创新内容,不一味的迎合泛娱乐化的网络环境,不过度消解蒲剧的艺术内涵,塑造文化品牌。在形成蒲剧品牌的过程中,在探索多种传播途径的同时,要保持蒲剧的文化性和艺术性。蒲剧艺术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将蒲剧与日渐发展的科技力量紧密结合,与山西大力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相融合,突破固有的圈层,形成标志性的山西地方戏曲高品质的文化品牌,成为山西晋南地区最具特色戏曲品牌。

猜你喜欢
蒲剧戏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山西蒲剧现代戏研究综述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谁远谁近?
蒲剧的艺术特色与未来发展展望
浅谈蒲剧在现代年轻人中的传承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乡音乡情,代代相传——谈蒲剧的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