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探究
——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2021-03-08 06:13古丽切合热艾斯卡尔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少数民族政治

古丽切合热·艾斯卡尔

(北京舞蹈学院,北京 10008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更新的起点和更高的阶段。新表述、新论断、新思想,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南和价值遵循。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领域,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主动积极应对与适应变化,把握变化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2]。 在新时代和新形势背景下,如何贯彻中央的规定和部署, 如何进一步探索加强艺术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和方法,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1 探究艺术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重要性

1.1 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培养什么人”的实践活动,其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各条战线的骨干, 是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其政治质量和业务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和性质。 这就规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即要使大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能力,立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3]。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最主要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综合能力水平决定了民族地区的兴旺发展状况以及国家的稳定,是我国对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艺术院校承担着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培养“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结合艺术院校特点,做好艺术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1.2 探究艺术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 高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尤其处在现代化社会中,要想加快推进全民族的发展,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落实人才培养工作。 要求高校全面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的原则, 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整个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推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 艺术院校越加重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和水平,制定出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履行当前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 将优秀的人才输送给少数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做贡献。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强大和发展, 能够使国内各民族形成较强的凝聚力,构建国家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推进民族融合发展。 高校通过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可以达到有效维护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效果。通过探究新时代、新形势下艺术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和策略,能够为学校形成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良性机制提供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艺术院校师生承担新时代文化使命的现实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承担新的文化使命,需要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艺术作品奉献给人民,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5]。 新时代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意识趋于复杂化,行为方式趋于多样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 从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来看,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艺术院校文化使命的目标,在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的同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 坚持立德树人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为“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北京舞蹈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等各方面做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这些论述着重强调了新时代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要性, 也为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为了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保持青春活力、焕发生机,关键在于保持时代感,适应时代的进步,并且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与改革开放大步向前的时代, 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要洞穿其背后蕴含的时代内涵[6]。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以培养“遵道崇德,天地仁和,文舞相融,德艺双馨”的高素质舞蹈大学生为目标,积极探索新时代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初步形成了适应当下时代发展要求,结合艺术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

2.1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近年来, 该校多次召开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 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校级实施意见, 为落实中央及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神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其中也包括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定和政策措施, 还包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根据该校情况,按照相关规定本校引进新疆籍少数民族教师, 配备了专职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并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研究工作,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养, 为更好地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育人工作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保障; 高校在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拥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落实教育工作的主力军。面向少数民族大学生,该校积极探索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在校园的教学、学生工作管理、服务以及科研等各个方面,更好地渗透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该校还联合各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括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党政干部等,协同致力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建立科学完善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育人工作培育体系,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思想道德修养, 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2.2 强化艺术院校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

近年来, 该校积极开展具备艺术院校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从参与的主题教育活动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正确认识”。 如结合建党95 周年开展“忆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系列主题活动。结合学校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要求,开展“提高综合素养加强学风建设”的学风建设活动。 多种形式培育和践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 在全校师生范围内举行“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组织学生赴国家博物馆参观学习“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型展览”。 该校以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为契机,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开展了关于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还联合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舞动梦想歌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 本校充分发挥艺术院校专业优势,传承“爱国、爱校、爱舞蹈”的舞院传统,营造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热烈氛围;举行“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暨学生颁奖典礼, 进一步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引导学生在新时代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舞蹈大学而奋发有为。

2.3 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骨干

为了培养政治坚定、德才兼备、勇担重任、文舞相融的优秀少数民族舞蹈人才, 该校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引导、培养优秀的学生成为骨干分子,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党员队伍建设, 举办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提升班。通过持续开展“成才表率”培育计划、党支部共建活动、 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和学生党员责任区、助学零距离等各类活动,使学生党组织真正成为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战斗堡垒, 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真正成为信念坚定、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时代新人,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爱国爱党爱校的情怀, 明确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2.4 调动少数民族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近年来, 该校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也能看到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身影。为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成长成才特点,发挥艺术实践育人的独特作用, 学校每年坚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部队、进农村”的艺术实践活动,义务为高校、部队和社会演出;该校还持续推进实践育人基地建设, 探索艺术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 该校组织师生赴怀柔道德坑村开展引智帮扶共建活动, 发挥文化在决战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艺术教育优势资源推动农村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 本校学生还参加G20 峰会演出、“一带一路”、《井岗、井岗》、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系列活动等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这是一堂最生动、最实际的主题教育课,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了洗礼,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情怀。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成才教育难得的实践机遇, 充分激发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热情, 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在承担国家重大演出任务中锻炼才干,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崇高感,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3 艺术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

3.1 注重思想引领,搭建思想育人平台

根据本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体系,进一步深化少数民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如通过每年的系列主题教育、第二课堂、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实际体验,建立完善的育人机制。开展暑期社会观察活动,充分发挥课堂外“导学”对课堂内“教学”的补充作用,实现思政第二课堂与思政课堂教学的协同发展。还比如,将礼节礼仪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中, 不断丰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礼节礼仪知识,通过开设礼节礼仪课程,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促使礼节礼仪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结合艺术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融入少数民族学生的艺术创作、艺术实践之中,并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资源,促使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变得更加精致和富有质感,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促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 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成为大学生的自觉遵循和行为规范, 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良性互动,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3.2 激发爱国情怀,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爱国情怀历来都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新时代在国家主旋律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蕴藏着巨大的爱国热情,因此,应不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引导他们将个人利益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繁荣祖国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并且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还应通过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精神和批判精神, 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马克思主义的是非观念,引领多元思想道德价值观, 让他们时刻把握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 摒弃民族意识中的消极因素, 时刻警惕各种腐朽思想意识、 价值观念的侵袭, 促使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思想交锋中进一步明晰起来,真正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及时防止和击退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进攻,使其具备坚定的立场、爱憎分明、知荣耻、明辨是非[7]。

3.3 充分利用新媒体,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育人平台

充分运用学校官微、院(系)、学生会等微信平台、“党建工作”“微党课”“德育活动”等思政工作平台, 制作传播贴近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 灵活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引领、专业学习、人文养成有机融合。以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为重点, 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现代治理体系,通过微信、校内微信公众号等工具,不断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引领精准、业务流程精简,构建“大学工”新格局,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时刻与少数民族大学生保持学习生活情感交流,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推进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质量精致、教育管理精细,实现实体一站式网上一键式服务相互促进[8]。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少数民族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