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文化引领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研究

2021-03-08 06:13殷兵玄美顺李镇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红色精神传统

殷兵,玄美顺,李镇江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岛 266427)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在中国革命及建设改革阶段,文化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重大成果, 尤其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 对于我国革命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鼓舞着无数人为革命而奋斗,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 而传统文化的融合则为红色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基础保障, 是根植于我国社会的特色文化形式。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加快红色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发展, 才能使其在新时代呈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增强我国的整体文化竞争力。

1 红色文化概述

1.1 科学内涵

红色文化属于先进的政治文化, 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更加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1]。 在红色文化的绵延发展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 其基本性质和发展目标更加清晰, 因此马克思主义始终是红色文化的思想源泉。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进的精神意志, 同时体现了改革创新和爱国主义的核心地位, 有利于促进其发展动力的增强。其道德基础则为共产主义道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红色资源和红色精神共同组成红色文化。其中,红色资源既包括革命及建设发展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他们是红色文化传承的代表, 也包括承载红色文化的遗址及事件等; 红色精神则是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的精神形态的总和,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焦裕禄精神等。

1.2 基本特征

首先,红色文化具有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特点。红色文化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是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所诞生的,因此具有科学性的特点,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质内涵,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红色文化的民族性则体现在它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反压迫的精神意志, 与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相契合,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和支持。其次,红色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大众性的特点。在不同历史时期,红色文化的内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体系逐步丰富和完善,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彰显了每一个时代的特色。 由于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体现,因此其具有大众性的特点,红色文化来源于人民,也服务于人民,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最后,红色文化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实践活动中,红色文化也在不断改革创新,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文化形式, 解决了实践中面临的现实性问题,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除此之外,红色文化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髓,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融合应用,因此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2 红色文化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引领作用

2.1 传承民族精神

每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都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主要包括民族品格、民族意识、民族气质等,这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也是保障民族文化具有传承性的主要原因,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本质内涵。我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其核心始终是爱国主义,体现了各族人民团结向上、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意志,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同时也会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因此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红色文化则是在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汲取了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 红色文化的内涵逐渐丰富,并产生了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红色文化在不同时期都鼓舞着人们奋进,为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开拓社会主义事业而奠定了可靠的文化基础。 尤其是在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 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达到高潮, 民族精神成为凝聚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抵御外敌的核心力量, 在困难时期体现了人民群众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及家国情怀。而在新时期发展中,我国社会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多, 尤其是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只有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体现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及价值,才能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维护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

2.2 传承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民本思想的雏形, 只有确保人民的安居乐业, 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创造可靠的基础。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随着儒家思想的推行,民本思想正式成为国家治理当中的重要理论依据,比如,孔子提出的“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等,都体现了人民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为当政者治理国家提供了新的思路,加快了民本思想的传承及发展。在我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维护工农阶级利益,因此在该阶段形成的红色文化是对中华民族民本思想的传承,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确立了工农阶级在政权领导中的重要地位, 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思想[3]。 中国共产党积极引领人民群众奋发图强,在抵制帝国主义侵略和建设发展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在新中国成立后,焦裕禄精神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强大力量,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始终为人民群众着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应该认识到红色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体现红色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价值,从而促进其创新发展。

2.3 传承思变精神

思变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国学著作《易经》中对“变”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刻阐述,在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中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思变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最终取得的抗战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缩影, 体现了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 在红色文化中也有所体现,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4]。 尤其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面临巨大的改革困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各族人民纷纷加入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以思变精神为核心,为走向幸福生活而不断努力和奋进,加快了新中国发展的步伐。在改革开放以来,思变精神在红色文化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不同领域及行业融入改革创新精神,转变了传统发展模式,为我国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3 以红色文化引领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新路径

3.1 加强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是促进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关键,因此应该明确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 针对其传承关系进行梳理,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红色文化理论体系, 为实践活动奠定可靠的理论基础,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注重不同地区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 从红色文化资源和文化精神两方面入手,对红色文化内涵进行有效提炼,奠定良好的现实性基础。此外,还应该注重对党史资源的深入挖掘, 结合当地党史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确立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在历史发展研究中体现红色文化的重要地位。在文化融合背景下,要想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必须吸收多元文化的精髓,从而保障文化先进性, 促进红色文化竞争力的增强[5]。比如,可以融合生态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使其基本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3.2 完善管理制度

文化管理可以为红色文化的健康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其始终依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不断创新,有助于红色文化管理效能的提升。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注重先进传统文化的提炼, 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现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体现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为红色文化创新提供可靠的基础[6]。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正确引导,比如,在红色景区或者革命遗址的发展中就需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 引导人们加强对红色文化的重视,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风气。 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促进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仅需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更需要每一个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形成强大的发展及创新合力,加快文化管理制度的改革,从而增强工作实效性。文化创新应该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真正服务于人民。

3.3 创新传承方式

对于传承方式的创新, 有利于促进红色文化的长远发展,应该消除传统思维理念的限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体现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近年来,旅游业的兴起为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应该注重红色旅游文化体系的构建,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 能够使人们更加真切的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从而满足人们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加大在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上的建设力度, 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红色文化环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增强红色旅游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促进先进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传播[7]。 同时,还应该体现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加快红色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红色文化,丰富教育内容及形式,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提高社会整体教育水平, 促进红色文化覆盖范围的拓展与延伸。

3.4 创新文化产业

产业化发展也是促进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应该对当前文化产业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和调整,从而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增强红色文化的发展活力。 在此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的原则,体现红色文化的先进性及时代性,消除传统发展理念的限制。注重对红色文化要素的提取和整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构建红色产品品牌, 以物质为载体传承红色精神,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做好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衔接, 以深度融合发展为契机,加快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文化需求[8]。 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应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注重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提取有价值信息,制定符合当前时代特色的发展目标。

3.5 加强对外交流

任何一种形式文化的发展都不能故步自封,而是应该在融合发展中展现文化生命力及活力。 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发展中, 也应该通过对外交流的方式突破固有发展模式的局限性, 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明确当前文化发展的困境, 从而获得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促进红色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注重对外交流平台的构建, 与国内外相关文化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开发特色文化项目,提高红色文化的知名度。注重先进传统文化要素的融合,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 在互相交流和学习当中增强红色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区域合作的方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6 构建人才队伍

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可以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应该对当前人才队伍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以“人才兴文”理念为核心,注重红色文化人才的培养, 使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获得充足的基础保障,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9]。 比如,在影视作品创作和民间手工艺行业中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注重对人才的专业化培训,使其明确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了解与传统文化的内在传承关系。丰富理论与实践技能,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体现人才优势。

4 结语

红色文化是在特殊时期形成的独特文化形式,体现了中国革命及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历程, 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呈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及文化竞争力。红色文化在传承民族精神、 传承民本思想和传承思变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丰富及完善奠定了基础保障。在未来创新发展中,应该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完善管理制度、创新传承方式、创新文化产业、加强对外交流和构建人才队伍等方式,体现红色文化的优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猜你喜欢
红色精神传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老传统当传承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