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化创作手法在马思聪作品中的运用研究

2021-03-08 07:00桑烨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尾516600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装饰音泛音滑音

桑烨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汕尾 516600

一、引言

本篇文章以马思聪小提琴作品中民族表现技法的教学训练为研究对象。如“颤音技法程式化”“装饰民歌音韵韵味”等,详细分析了马思聪在小提琴教学中用一种形象思维把艺术与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1]的教学方式。通过研究,为从事小提琴教学和演奏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推动小提琴民族化的新发展。

无论是对于小提琴民间音乐作品的艺术创造性研究,还是对于小提琴民间作品的教学,高度具有风格特点的民间音乐都能够与小提琴的教学相结合,用西洋乐器的传统小提琴来演奏一种传统民族的民间旋律。高度有风格的民间音乐都可以和小提琴教学相融合,用西洋乐器的小提琴来演奏传统的民族民间旋律,以在音乐旋律中摘录西方传统民间音乐的曲调,结合西方民族优秀的创作技巧,表现出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在基础技术的训练涉及力学、物理、心理方面,但更重视听觉思考的训练。马思聪在小提琴作品中的装饰音、滑音、波音、颤音以及双音的运用,以独特的表现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音乐作品的魅力。

二、装饰音

所谓的装饰性声音总是包含基本的声音(即非装饰性声音)和为了装饰基本而使用的声音。装饰性的音符具备很强的艺术性和表现能力。中国古代传统音乐中的装饰音和欧洲传统音乐不同,也是使用弦乐器来表现声音的一种手段。例如,想要使用波音、滑音、颤声等小提琴来演奏中国民歌歌词的特点,就需要采取与欧洲音乐不同的演奏方法和技巧。

(一)倚音

倚单是小提琴的音调的一种。以小提琴来演奏出中国民歌歌词的特点,需要与欧洲音乐有不同的演奏技巧。它是依赖于我们本来的声调和音符,根据这首乐曲的描述和作品的历史时代特点来决定它的时值。乐音的时值通常是在真正的时值内进行计算,在我们小提琴演奏和创作作品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如果一个演奏家没有充分地明确乐音的时值,那么他们就可能会在表演过程中产生一些失误和难以被人接受的表演效果。

马思聪的《第一回旋曲》中的倚音,就是一位作曲家充分地借鉴了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曲目中的一些艺术表现手法,独特的倚音演奏技巧使其应用于独奏曲目中的经过句。在我们演奏这些部分的时候,作曲家们就指法的组合和换把的规律都有了新的要求。

20世纪50年代,苏联著名独唱小提琴演奏大师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首次来华组团参观艺术演出时,就特意选择用这种独唱形式的歌,所以,它本身应该可以说是第一首由美国和其他外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大师亲自创作演奏的当代我国著名小提琴大师独唱音乐歌曲,是将其独唱音乐的艺术表现和其提琴演奏的艺术技巧与当代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传统独唱音乐有机完美结合的一首上乘之作[2]。

(二)滑音

滑音是一种典型的技巧,它是一种装饰性的声音,具有特殊的效果,被人们很好地使用。它可以分为上滑和下滑。根据我们的需要,采用很多种处理方法来展现马思聪管弦乐音乐作品的小提琴风格化,几乎都是可以采取小提琴个人独奏的演出形式。其中一首歌曲就是1937年他自己写的《思乡曲》,这被认为是《绥远组曲》的第二个乐章,最美、最动人。这首歌曲是“第一部真正登上国际舞台的中国管弦乐作品和小提琴音乐”。在这种技术演绎中,要特别注意从传统的装饰音调到带有本土风格音调的互相交错的指法,这与欧洲不同,形成了不同于欧洲普通装饰音调奏法的平滑音。在实际的演奏中,滑音的速度和快慢、滑奏幅度的大小和间距,决定了其滑音的表现和演奏效果。而这些需要表现出来的是要求表演者必须具备很强好的左手操纵能力[3]。

小提琴作为西洋乐器,在表现民族装饰音上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在演奏滑音等装饰音时要注意是否与该作品风格一致。小提琴不像琵琶或者吉他这类乐器,音准是不好把握的,在处理滑音上笔者认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反复练习,手中有一把尺子,能将两个音准之间的距离准确量出,音准上的问题解决之后,还要考虑到音乐情绪来调整滑音速度的快慢,如在舒缓乐句的时候滑音的速度都是比较慢的,反之则滑音速度较快。

(三)波音

小提琴波音是一种装饰音,此种装饰音的演奏在旋律进行中似乎更富有歌唱性,一种是上波音,一种是下波音。上波音的演奏顺序是本音、上方音、本音;下波音的演奏顺序是下方音、本音、下方音。

《思乡曲》的整体创作音乐主题主要是取材于内蒙古和山西北部一带的著名汉族民歌《城墙上跑马》,在其音乐创作中四次反复出现了这个民歌主题,反复地对其加以音乐装饰促使音乐而形成一种特有的现代中国民族传统音乐韵味,且每次的波音都被反复添加的不同,一次比一次多。前半部分已经开始在指法上注意“音腔”的体现。

(四)颤音

颤音在马思聪的小提琴作品中也被广泛使用。根据作品的内容要求表达不同的情感。有各种类型的颤音,令人眼花缭乱,柔软和舒适抒情的。什么时候弹奏颤音,因为每个人的手指功能不一样,所以颤音的速度也不一样。西方小提琴作品中的颤音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但都是在旋律的平均或变异的基础上起到情感延伸的作用。然而,中国作品中颤音的速度大多遵循这样的描述:战争是人们生活的黑暗,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迷茫,所以弹奏时手指的速度应该由慢变快,这反映了现实情绪的释放。《塞外舞曲》是一部舞蹈性很强的作品,节奏很快。作品中的装饰音并不是按照装饰音的符号来体现的。演奏时,手指关节要上下灵活,并注意控制力量和速度的变化。

三、奏法

(一)泛音

泛音技巧是指在弦乐器表现和演奏中常见而又独具特点的一种演奏技术,相较于其他手段技巧,它运用得比较少。在实践中演奏方式分为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

自然原声泛音的主要演奏特点之一就是它在音高上的精度准确,演奏时如果人们将整个手指略微显的偏向于弦枕,这样做就会直接导致人们使得自然泛音的整个手指高度发音过于偏低,而对应的琴码则略微偏高,但这样的演奏音高精度变化远远不会大于比普通的钢琴实音小得多,只要接触点不太可能稍微偏离到对琴弦上的中点、三分点或者是四分点,泛音就基本上都可以是准确的。自然音的泛音法就是在一个指板音符的弦上固定不动地给它标记一个泛音小圈,拉这个小符音时,手指不按实,就是没有把它按实拉到这个指板的弦上去,仅仅在这个小符音的任何一个位置上对它进行轻触(而且不是用手揉弦),拉奏后它所发出来的响亮和清脆声音犹如一道道的哨声。

人工泛音,用食指按弦(把这个位置当作空弦),小指可按到高4度音处。亦即“1/4”处,所以小指轻触弦,可得到食指按的音的高二个八度音(泛音)。所以可以说是在任意位置都可以造出人工泛音。“四度音程”就是帮学习者指出了一个大概是“1/4”的位置。

(二)双音

双音是小提琴演奏中最基本的技巧,每个初学者都应该掌握。演奏两个音符时,有时这根弦会响,有时那根弦会响,有时只有一根弦会响。这说明右手的弓形运动并不总是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右臂、右腕和右手的弓形运动必须协调。触点应保持平衡,弓应以垂直方向移动。

如马思聪的小提琴作品《思乡曲》中,要注意右臂、右腕和右手弓动作的协调。突出上面的旋律部分,也就是说,把弓移到弦中的压力要稍微集中在上部。要突出声音的下半部,弓发对弦的压力要稍微集中在声音的下半部。由于手柄和手指位置的变化,应该发音的两根琴弦在高度上也有细微的变化,即琴弓与两根琴弦之间的接触点在钢琴码和指板之间有细微的变化。

演奏时上面的一个旋律性乐器的声部,弓压略微地侧重于上面的乐器。而当演奏时下面的一个旋律性声部,则会凸显下面的一个声部。琴码和手指板之间的弓和两个弦之间的连接点有着细微的高低不等。

(三)揉弦

揉弦一个动词,源于现代化的意大利语vibrato,原意解释为使人手指微微抖动。现代的揉弦艺术在小提琴的演奏中被认为是一种能够表现出色彩和形态的变化、美化声乐和音色的艺术,也是一种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和情绪的艺术手段,更是一种能够体现出自己个人风格和审美情趣的艺术要素。

而马思聪小提琴创作中的揉弦大部分都是以手腕搓揉为主,以腕关节摆动为中心方向的摆转而形成的。腕搓的部分位置起步于三把手或四把,没有太多的拉力伸张和弯曲的肌肉就容易放松。在这种把位下的手腕可以很自然地紧紧依附在侧板上,有利于保持手腕的主动运转和摆放的均匀,用来表现舒缓委婉的声乐情绪。而指柔在马思聪小提琴作品中多用于一些特殊的高把位旋律,表现出一种纤细柔美的音色。用于表现舒缓委婉的音乐情感。而指柔在马思聪小提琴作品中多用于一些特殊的高把位旋律,表现出一种纤细柔美的音色。

所谓的手臂搓摩揉弦法就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搓摩揉弦法。与手揉不同之处在于其以肘部和上臂的关节作为运动中心轴,以下臂和上体关节作为中心轴所形成的一种摆动。它的运动力主要来自于下臂,手腕部分处于被动,手臂搓弦时运动效果较强。在小提琴作品中,多用于表达强烈的、跌宕起伏的音乐情感。在我们进行这种技法手腕训练时,应特别注意手腕保持以这种手臂运动为主,当我们使用这种手臂运动作为手腕运动器时,不能完全忽视使手腕松弛的运动顺应,否则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僵硬的运动手臂以及搓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马思聪小提琴作品中的装饰音特色及其演奏技法的运用完美地诠释了小提琴作品民族化的中国韵味。在教学训练中,需要对民族文化和音乐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深入的分析,知晓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建立民族化音乐的审美。

在技术上,借鉴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结合传统,通过归纳总结,使音腔更加丰富、层次更加丰富,旋律色彩更强,形成特有的风韵。科学的技法训练既帮助我们正确演奏和达到较好的效果,也是音乐情感完美地表现的手段和辅助手段。

小提琴艺术作品的民族性既要体现中国传统音乐特点又具有优美意境,所有的艺术都是为了中国传统音乐而服务。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一定要突出声音腔、调式、节奏、传统文化的各种音乐艺术表现方法和手段,区分中西方的演奏方式和手法,领悟中国传统文化虚实相结合的精髓、东方艺术形散而又精神不散的气质和神韵[4]。

在对作品的演绎中融入自身对于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民族音乐的敬畏和热爱,继而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用传统的西洋乐器和小提琴来充分展现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保存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使中国的传统小提琴音乐创作作品在当今世界音乐之林中占据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装饰音泛音滑音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论古琴泛音及其在乐曲中的运用
浅谈装饰音在意大利歌曲演唱中的艺术价值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民族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钢琴装饰音发展探究
蒲剧音乐中二胡滑音技法与效果初探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肖邦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运用
——以辉煌大圆舞曲为例
笛子“泛音”技巧的表现意义及演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