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3-11 03:48张燕辉郭海龙
黑龙江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颈老龄

张燕辉,郭海龙

开封东原康复医院,河南 开封 475400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群体,且多数发生后表现为粉碎不稳定型骨折,临床针对该病症拥有多重治疗方法。本文则选取开封东原康复医院2019 年4 月—2020 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当作研究对象,研究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开封东原康复医院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期间收治的90 例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当作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45 例患者,男性30 例、女性15 例,年龄60~88 岁,平均年龄(73.5±2.7)岁,其中摔伤8 例、高空坠落15 例、交通意外22 例;研究组45 例患者,男性32 例、女性13 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3.9±3.2)岁,其中摔伤10 例、高空坠落14例、交通意外23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症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可以均衡比较。

纳入标准:满足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经由伦理委员会审批核准;所有患者均并发各种疾病,如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2]。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异常患者;排除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排除多发性骨折患者;排除病理性骨折患者。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采取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将患者患侧臀部适当垫高,稍稍外展健侧,内收患处。实行牵引复位治疗,选择髋外侧进入,经由大转子做切口,6~12cm 纵向切口。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将股外侧肌剥离,将股骨大转子与之相连的股骨干外侧皮质暴露出来,然后将角度导向器放在大粗隆2~3cm 以下,并在股骨头中心打入定位导针,使其处于股骨颈下1/3 的位置,且为正位像,侧位像则处于股骨颈中心,并完成深度测量在进行钻孔,并于关节面下5~10mm处凝乳粗螺纹钉,最后将DHS钢板置入并固定,放置引流管,缝合创口[3]。

研究组采取PFNA 治疗,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并实行牵引,在C 臂透视机下完成闭合复位,然后在大转子处定点朝向外侧延伸作出切口,约3~6cm,完成皮下组织分离操作将大转子暴露出来。在C臂透视机下与大转子顶端前部1/3 的位置将导丝置入,准确无误的确定方向、长度、位置后将皮质打开并将防旋髓内钉主钉置入其中。在导向器的指引下于关节面下5 mm处股骨颈中轴线的位置置入螺旋刀片,根据置入情况适当敲击,然后将螺旋刀片锁定,将锁钉固定,旋紧尾冒,将术野冲洗赶紧,放置引流条,缝合创口[4]。术后采用抗生素预防治疗,引流条术后24h 拔除;术后1 d 指导患者可取半坐卧位,然后进行踝关节屈伸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5]。术后4~8 周依据患者恢复情况决定是否杵拐杖行走;指导患者定期复诊。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各项手术指标情况、Harris 评分、VAS评分及临床疗效。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2 结果

通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发现:研究组患者术前、术后6 个月VAS 评分分别是(6.62±2.14)分、(1.56±0.57)分;参照组分别为(6.67±2.20)分、(1.62±0.48)分。两组数据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可以比较分析。

研究组患者髋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s)对比 分

表2 两组患者Harris评分(±s)对比 分

组别研究组(n=45)参照组(n=45)tP术后1个月62.65±11.75 61.95±13.52 0.32<0.05术后6个月81.35±13.78 78.21±15.67 6.685<0.05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挂着即是在股骨颈基底部直至小转子以上发生骨折,该骨折多见于老年群体。该病症临床多主张行早期手术治疗,一般采用DHS、PFNA 等方式进行内固定治疗。PFNA 为髓内固定系统,DHS 为髓外固定治疗。经由临床实践研究表明,DHS 髋部螺钉的使用可能会使得骨折端互相挤压形成巨大应力,导致骨折端骨痂生长受到阻碍,由此影响骨折的愈合[7]。DHS的应用特点在于套筒内的拉力螺钉可以向外下方滑移,使得骨折部位的骨折能够相互扦插、靠近,从而产生滑动加压的效果。然而该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创口大、创伤大,需大范围的将软组织剥离,一定程度增加了患者书中出血量。此外,DHS 螺钉存在抗螺旋力不足的情况,以至于容易引发螺钉松动、髋内翻等并发症[8]。而针对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该治疗措施容易导致内固定松动甚至破裂,最终引发骨折固定失败的不良后果。

PFNA 实在PFN 基础上发展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固定器材,整体提升了技术的角度稳定性和康旋转型,该设计的关键在于通过螺旋刀片添加股骨头松质骨同刀片之间的接触,经由松质骨压缩,而并非去除骨质的方式强化固定强度,一旦固定锁死后便能够比买呢发生股骨头颈骨折快旋转的情形[9]。经由生物力学研究表明,PFNA 具备良好的抗内翻塌陷能力、抗旋转性能,同时能够提升骨质疏松骨骼的抗股骨颈切出能力。同时,该给予用于不稳定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属于固定可靠、侵害性小的一种内固定物。

PFNA 主钉发挥着关键性的中心固定作用,能够整体减少V 型骨折望远镜症、Evans Ⅳ的发生,远端锁钉则能够避免旋转移位、骨折断端短缩的发生[10]。因为该技术具有较小的远端髓内钉直径,所以其尖端集中的应力偏少,能够避免引发股骨干骨折。其主钉近端则更贴近于股骨近端的解剖特点,更便于术中操作,能够从大转子顶点直接进入。而钉体正好能够坐落在股骨近端髓腔中央,只要行一个小切口便能够完成操作,有利于保护骨质,保护股骨头颈端血液循环,有助于加快患者骨折部位愈合。同时,因其刀片均有良好的把持力,浮肿之后能够降低对股骨颈造成的切割力,同时能够为骨折端加压,由此获得了良好的支撑效果、抗旋转能力[11]。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髋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相比于DHS 内固定治疗,PFNA 治疗用于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更快更好的恢复,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骨折愈合等可取之处。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使用该技术治疗患者时必须注意以下方面的内容:基于适当放松下肢牵引力量的背景下置入主钉,动作轻柔缓慢,禁止暴力锤击,造成股骨近端骨折;于大转子中央便向内侧将钉子置入,注意角度选择,避免角度过大和靠近侧腹部,以免偏处骨折断端内侧。同时,需充分扩髓患者股骨近端,以免在插入主钉时发生断端分离的情况[12]。

综上所述:PNFA 内固定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满足生物力学固定原理,同时具备良好的抗旋转能力,用于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突出,能够促进患者骨折愈合,促进髋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颈老龄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预保温防止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效果分析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