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对痰湿壅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2021-03-11 03:52邹志暖郭腾飞俎小华
黑龙江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汤加减天麻白术

邹志暖,郭腾飞,俎小华

许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许昌 461000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类疾病危险因素,已成为猝死、中风、肾衰竭等突发性疾病常见诱因[1]。临床多采用西医药物对血压进行控制,但临床药物种类繁多,且疗效各异,不良反应较多。故需寻找安全且有效治疗方案。因饮食习惯改变而引发胃脾功能异常,脾不化湿,而湿气凝集成痰,故而高血压常见中医证型为痰湿壅盛[2]。中医药治疗可直接针对高血压发病病机予以多方面、整体性治疗,结合大量相关资料可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可治疗高血压,且安全性高,但临床效果如何需进行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选取许昌市人民医院痰湿壅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旨在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对血压控制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9 月间许昌市人民医院痰湿壅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6 例。对照组女性20 例,男性26例,年龄36~76 岁,平均年龄(56.07±9.95)岁,病程4~10年,平均病程(6.98±1.47)年,体质量指数20~32 kg·m2,平均指数(25.96±2.97)kg·m2;研究组女性24 例,男性22例,年龄35~78 岁,平均年龄(56.53±10.72)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41±2.19)年,体质量指数20~33 kg·m2,平均指数(26.45±3.20)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中医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眩晕”等范畴,属痰湿壅盛证,表现为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苔白腻、脉弦滑等;(2)西医经颈动脉超声、血压测量等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3)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者;(2)接受透析治疗不可逆的肾衰竭者;(3)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4)严重精神、认知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于治疗期间需饮食清淡及适量运动,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富含胆固醇食物。

1.3.1 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66195)治疗。口服,每次20 mg,2 次/天。

1.3.2 研究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组方:生姜2片,白术9 g,大枣3 枚,天麻3 g,甘草30 g,半夏60 g,枳实60 g,竹茹60 g,陈皮90 g,茯苓45 g。对于剧烈头痛、头晕者加钩藤、石决明,对于肢体不自主颤动者加龙骨、牡蛎、羚羊角,对于腰酸者加牛膝、杜仲,所有药物置于水中浸泡30 min,水煎至400 ml,早晚温服200 min,1个疗程7 d,持续4个疗程。

1.4 评价指标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证候积分予以疗效评估,即显效为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70%;有效为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70%;无效为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甚至上升。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疗效。(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主症为头痛、眩晕、头重如裹、呕吐痰涎,次症为胸闷作恶、心悸、失眠、口淡;苔白腻;脉弦滑,其中主症积分标准:无计0分,轻度计2 分,中度计4 分,重度计6 分;次症为无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舌苔无白腻计0 分,有计1 分;脉象无弦滑计0 分,有计1 分。(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状况,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 分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 分

组别研究组(n=46)对照组(n=46)t P 治疗前19.24±3.46 18.76±3.68 0.645 0.521治疗后4.69±1.32 7.25±2.01 7.220<0.001 26.648 18.617<0.001<0.001 tP

2.3 血压状况

治疗前两组SBP、DBP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压状况(±s) mmHg

表3 两组血压状况(±s) mmHg

注:SBP=收缩压;DBP=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aP<0.05

组别研究组(n=46)对照组(n=46)SBP DBP tP治疗前154.26±4.57 156.47±6.45 1.896 0.061治疗后131.23±5.29a 143.19±4.78a 11.377<0.001治疗前95.33±3.25 97.34±6.20 1.947 0.055治疗后86.65±4.25 91.32±5.12 4.760<0.001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高发病症,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血液循环障碍,致使阻力增大,继而冲击血管壁,导致压力上升而发病,其病情早期较为隐匿,且病程长,对于心、肾、脑等靶器官产生直接损害[4]。西医多采用长期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可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利于缓解外周血管阻力,进而扩张血管,起到降低血压和提高冠状动脉血供效果,从而达到较高治疗效果,但血压下降过快极有可能诱发反射性的心跳加速,进而在临床应用时具有一定局限性[5]。因此仍需更有效治疗方案。

结合相关文献,将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用于临床治疗,与西医治疗结果对比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43%,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DBP、SBP 低于对照组说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压。痰湿壅盛证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中医学中“肝风”、“眩晕”等范畴,痰浊、淤血为主要病理因素,风痰上扰清宅而引发眩晕、头重痛,而痰气交阻及浊阴不降而致胸闷呕恶,故治则应以化痰息风、健脾祛湿及活血为主[6]。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属中医汤剂联合用药,药方成分主要为生姜、半夏、甘草、白术、陈皮、茯苓、大枣、天麻、枳实、竹茹,其中生姜性微温,味辛,可活血驱寒、温中止呕;半夏性温,味辛,可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燥湿化痰;甘草性平,味甘,可缓和药性、缓解止痛、补脾益气;白术性温,味苦,可燥湿利水、补气健脾;陈皮性温,味辛、苦,可利水通便、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茯苓性平,味甘、淡,可健脾安神、利水渗湿;大枣性味温、甘,可补脾胃、缓和药性、营养安神;天麻性味平、甘,可平抑肝阳、息风止痉;枳实性微寒,味辛、苦,可化痰除痞、破气消积;竹茹性微寒,味甘,可除烦止呕、清热化痰,诸药共奏化痰息风、活血、健脾祛湿之效[7]。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陈皮可降血脂、抑制脂质氧化,起到保护心血管效果;天麻可缓解外周血管阻力,加强动脉血流惯性;茯苓有保肝、调节免疫功能效果[8]。与西医常规降压药相比,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还可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肝功能、保护心血管,从而达到提高安全性及增强治疗效果目的。

综上所述,痰湿壅盛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症状,抑制血压。

猜你喜欢
汤加减天麻白术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