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胸腹腔镜微创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及肺功能的影响

2021-03-12 07:03李军徐凝孔庆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肺部

李军 徐凝 孔庆龙

目前,食管癌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相对较高的疾病类型,目前临床上治疗食管癌以手术为主,但是在食管癌治疗的围术期,肺部感染等因素是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延长以及死亡率升高的最主要原因[1,2]。过往广泛采用的开胸手术治疗方式,虽然能够通过切除病灶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会对患者造成相对较大的手术创伤、术后痛感明显、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而且大部分患者的预后不佳[3-5]。随着微创外科的持续发展,胸腹腔镜手术已经在食管癌手术治疗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手术后的创伤更小而且患者术后康复更快,但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依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基于此,本研究研究不同食管癌手术对于患者肺部感染以及肺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0 月~2019 年2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25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6 例,女9 例;年龄45~78 岁,平均年龄(60.97±5.82)岁;发病部位:食管下段7 例,中段10 例,上段8 例;手术病理诊断结果:鳞癌11 例,腺癌14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5 例,女10 例;年龄46~79 岁,年龄(62.65±6.37)岁;发病部位:食管下段8 例,中段9 例,上段8 例;手术病理诊断结果:鳞癌10 例,腺癌1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报请本院伦理委员会并且得到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现代肿瘤学》的相关标准,确诊为食管癌;所有患者病理分期均在Ⅰ~Ⅱb 期;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进食受限以及呕吐、恶心等症状,通过肺部CT 检查提示占位;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临床研究并且签署相关同意书;所有患者均要求以手术方式治疗。

1.2.2 排除标准 患者过往曾经历过手术治疗或者化疗;患者在沟通或者精神方面存在障碍;患者的肝脏、心脏以及肾脏存在功能性障碍;患者有其他的手术禁忌证;患者在本研究过程当中主动要求退出。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应用开胸手术进行治疗。依照患者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切口入路,如果病变在食管中下段或者为贲门癌则应该从左侧切口并且入路,手术要求患者取侧卧位;食管中上段病变则应该选择右胸上腹两侧作为切口入路,患者应取平卧位,之后行左侧卧位。所有患者均行静脉复合麻醉,在患者的第6 或7 肋间进行切口,之后依次将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切开,将各肌肉组织游离,并且将附着在脊突之上的筋膜束切断,待入胸之后首先探查肿瘤的大小,观察转移情况,之后在膈上以纵行方式将隔胸膜切开,并且将牵引食管游离,暴露出食管下段,之后在食管孔裂左右前方以及肝脾之间将膈肌切开,并且将膈动脉进行缝扎,将膈肌悬吊之后进入腹腔,将胃部游离,并且于离贲门3 cm 左右的位置断胃,缝合断胃端,在与癌肿位置5 cm 左右的位置进行食管切除,并且吻合胃与食管,完成吻合后进行检查,将手术器械取回清点,确保无误之后进行止血以及关胸,完成手术。

1.3.2 观察组 患者应用胸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完成复核麻醉之后,要求患者取半俯卧位,并且于患者右侧第7 肋间畸进行切口,之后置入10 mm Trocar,并且充入CO2建立人工气腹,暴露出纵隔,此外,还应该在肩胛线的第8 肋间以及腋后线第3、5 肋间分别切口来当做操作孔,在胸腔镜下针对食管旁、隆突下、上纵隔处、喉返神经旁进行淋巴结清扫。之后,打开纵隔胸膜开展探查工作,并且切除食管肿瘤,将右喉返神经进行充分暴露,一并进行淋巴结清扫,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还应该针对性的保护支气管,避免误伤。完成后将气管往前牵拉,并且充分的将气管左侧间区域主动脉弓进行暴露。并且将左喉部位淋巴结进行清扫,在第8 肋间部位进行纵隔引流管的放置。之后需

要协助患者改为平卧位,在胸腔镜游离胃,对腹腔动脉旁、胃左以及胃小弯部位淋巴结进行清扫,之后还应该进行管状胃的制作,并且将其上提至颈部,进行食管胃端吻合以及空肠造瘘管,进行造瘘管与引流管的放置。对患者手术后病情进行密切关注,此外还应该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以及补液等方式治疗。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分别于手术前后使用肺功能测量仪对患者的肺功能(FEV1/FVC、FEV1)进行检测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8.00%(2/25)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 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3 讨论

近些年以来,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提出以及广泛应用,使得食管癌治疗获得了较大进步[6-8],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患者自身的肺部感染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9-10]。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 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比开胸手术,胸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食管癌治疗其优势更大,而且手术过程当中的创伤明显更小,能够降低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率,改善患者肺功能,患者预后也明显更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食管癌食管肺部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