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12 07:03王延坤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泌尿外科输尿管结石

王延坤

输尿管镜技术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外科辅助技术,应用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可以较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因视线不良造成的外科手术损伤问题,保护患者的黏膜组织[1,2]。本研究分析输尿管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120 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 例。观察组男29 例,女31 例;年龄65~79 岁,平均年龄(73.54±3.42)岁。对照组男28 例,女32 例;年龄65~77 岁,平均年龄(72.95±3.9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在影像学资料检查的辅助下,对患者行泌尿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输尿管镜技术辅助下行外科手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对患者进行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的结石或其他病灶位置,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患者取平卧位,根据患者结石或其他病灶位置,选择具体的手术操作方案;②观察输尿管镜位置,分析患者尿道通过时黏膜组织发生的变化以及状态,将斑马导丝插入患者尿道开口位置,借助液压泵引导导丝达到结石或其他病灶位置,并在输尿管镜的指导下进行严密操作,医生的动作要尽可能轻柔缓慢,减少对患者的黏膜损伤[3];③根据患者的结石或其他病灶位置、体积、滞留状态以及与周边黏膜的结合状态,确定最佳手术方式,例如结石体积较小患者,可以采取激光碎石方法进行取石和碎石,而位置较特殊、与周边黏膜联系比较紧密的患者,可以采取气压弹道碎石器取石方法,从而减少对患者黏膜的影响。如果患者的结石部位已经存在息肉或者破碎程度较高,还可以采取高脉冲激光方式,结合异物钳将破碎之后的结石取出。

在输尿管镜技术的辅助下,观察患者的输尿管扩张状态,分析患者的黏膜扩张状态,采取缓慢前进的方式使得尿管可以在手术后经导丝的牵引停留在输尿管中。患者年龄较小时还需要采取辅助三腔尿管的方式,避免患者出现尿道破裂。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效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恢复情况(黏膜损伤评分、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形成假道、结石嵌顿、输尿管穿孔、输尿管撕裂)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4]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黏膜损伤评分(26.12±1.89)分低于对照组的(62.11±1.67)分,住院时间(8.89±1.46)d 短于对照组的(12.42±1.7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形成假道、结石嵌顿、输尿管穿孔、输尿管撕裂发生率分别为3.33%、0、0、0,均低于对照组的13.33%、6.67%、6.67%、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恢复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恢复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果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正常状态下,输尿管处于蠕动状态,蠕动次数为2~10 次/min,可以利用这种正常的蠕动来减少对患者的手术伤害。目前常用的输尿管镜包含直径为8~11 F长度33~41 cm 的旁氏输尿管硬镜;长度约70 cm,外径9.925 F,内径3.6 F 的输尿管软镜。还包括用于联合辅助灌注的液压灌注泵,通过输尿管插入和持续性的扩张,使得输尿管镜的手术视野更加清晰[5-7]。除此之外,常用的设备包含斑马导丝,一般长度为145 cm,直径0.035 或0.038 英寸,利用双J 管进行插入配合手术。技术包含取石器、激光碎石器以及气压弹道碎石器。通过这些设备组成的输尿管镜综合手术方案,可以对患者的输尿管下段结石、中段结石、输尿管阴性结石以及嵌顿性结石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8.89±1.46)d 短于对照组的(12.42±1.7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形成假道、结石嵌顿、输尿管穿孔、输尿管撕裂发生率分别为3.33%、0、0、0,均低于对照组的13.33%、6.67%、6.67%、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应用输尿管镜技术辅助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是输尿管镜技术可能会面临一些不良手术结局,例如患者的出血问题、血尿问题。医生操作时应秉持“看不清就退,切勿暴力”等相关原则,减少对患者造成的黏膜损伤,避免由于黏膜大幅度损伤而形成假道情况、逆行抽插时造成的出血情况以及输尿管穿孔或黏膜撕裂情况[9]。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黏膜损伤评分(26.12±1.89)分低于对照组的(62.11±1.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在输尿管镜技术辅助下开展泌尿外科手术可以尽可能的保证患者输尿管黏膜结构的完整,这也就大大减少了术中与术后患者的出血,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有研究指出[10],采取输尿管镜指导下的泌尿外科手术,取石成功率能够提高30%~40%,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0%~50%,黏膜损伤评分降低10%~15%,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输尿管镜技术辅助下开展泌尿外科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黏膜损伤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泌尿外科输尿管结石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冰糖葫芦也会引起胃结石!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开放手术辅助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结石14例
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59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