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3-12 07:03郭晓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角型小梁晶状体

郭晓丹

闭角型青光眼为中老年人群常见病,以出现视乳头萎缩以及凹陷、视力下降为发病特征,一般为视神经损伤或者眼压升高所导致[1]。白内障是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的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出现浑浊的一种病变形式。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发病与患者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以及代谢异常等有很大的关系[2],对患者视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影响都比较大,需要给予积极的治疗干预。手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有效治疗方法,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及小梁切除手术等在临床上都有广泛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治疗,观察应用效果。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8~72 岁,平均年龄(49.2±12.6)岁;病程1.0~3.0 年,平均病程(2.1±0.6)年。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30~74 岁,平均年龄(50.1±9.6)岁;病程0.8~3.0 年,平均病程(1.8±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患者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诊断标准,经房角镜检查,显示房角关闭,且伴随晶状体变性及浑浊,视力矫正0.7 以下,经临床裂隙灯等专科检查确诊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合并其他眼部疾病或者相关手术史者;合并其他严重机体病变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本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标准,患者入组前对本研究知情且签订协议书。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对照组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①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前30 min 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商品名:美多丽)散瞳,并实施局部麻醉,起效后,自3 点钟方向的角膜边缘取切口,并自切口将透明质酸钠植入前房中,自上方角膜缘取板层切口,并将囊袋撕环形切口,水分离后,将晶状体核乳化,并将周围残余皮质吸除。②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取切口同超声乳化吸除术,并将透明角膜缘切口扩张至3 mm,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中,将已经注入的透明质酸钠吸除。并在上直肌部位牵引、缝合,于角膜缘12~2 点位,做结膜瓣并将球筋膜分离。实施巩膜止血后做巩膜瓣。③小梁切除术:自深层巩膜床上距离巩膜交界处一侧取2 mm 长,1.5 mm 高的切口,并垂直剪开至内切口,使巩膜隧道切口呈三角形巩膜瓣,将瓣下暴露的脉络膜上腔切除,并将瓣下小梁切除1.5 mm×1.5 mm 范围,并将周边巩膜切除,使用10-0 的尼龙线将巩膜瓣三角形尖端和反眉弓形巩膜隧道切口顶点各缝1 针,并将球结膜缝合3~4针,将透明角膜遮盖1 mm,缝合效果达到不漏水后,将张力线拉紧,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所有患者的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 个月的视力、眼压以及散光度变化情况 视力以标准视力表检查,眼压利用非接触眼压测量仪测量,散光度采用标准测试仪检查。

1.3.2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 个月的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变化 均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 个月的视力、眼压以及散光度变化情况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眼压、视力以及散光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视力以及散光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以及散光度变化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以及散光度变化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 个月的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变化对比 术前,观察组前房深度(1.6±0.6)mm、前房角宽度(0.2±0.1)mm 与对照组的(1.5±0.8)、(0.2±0.1)mm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观察组前房深度(3.7±0.8)mm、前房角宽度(0.3±0.1)mm与对照组的(3.6±0.8)、(0.3±0.1)mm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均优于本组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在临床上比较多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不断增加。在临床治疗中,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关于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尚无明确标准[4]。先采取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眼压急剧升高,会导致视神经逐步损伤,而先采取青光眼手术,患者术后视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白内障病情进一步进展[5-7]。这一严重后果,会导致晶状体膨胀,进而引发更加严重的青光眼。因此,临床认为采用青光眼及白内障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更高[8]。

超声乳化吸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都是治疗白内障并青光眼的有效方法,随着手术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可在治疗青光眼的同时,控制白内障疾病进展。研究显示[9],晶状体膨胀引发的瞳孔阻滞是引发闭角型青光眼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或者人工植入晶状体方式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青光眼的效果。在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后,再利用小梁切除术进一步开放前房深度并开放前房角,可达到房水引流以及降低眼压的作用,通过扩张小梁网孔,可以达到促进患者眼压下降,视力逐渐恢复的效果[10]。

本研究对照组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显示,术后6 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视力以及散光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均优于本组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前房角宽度及前房深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与人工晶状体植入相比,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手术效果好,可有效提升患者视力、降低眼压,并且有助于房水引流,提升恢复效果。分析原因,该术式有助于房水顺利排出,可以开放和松懈周边房角;此外,由于人工晶状体的厚度较薄,在降低患者刺激感受的同时能够有效加深前房深度,改善瞳孔阻滞情况。

综上所述,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可通过消除晶状体膨胀造成的影响,并降低眼压,促进房水引流,而达到较好的抗青光眼及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患者可尽快恢复视力,且眼压有效缓解,利于术后疾病转归。从联合治疗的效果上看,同期手术治疗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避免分期治疗所引发的疾病加重情况,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角型小梁晶状体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小梁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补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微商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