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3-12 07:03李丰华田树娟周绍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敏感度关节镜符合率

李丰华 田树娟 周绍军

膝关节韧带损伤是骨科临床治疗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前后交叉韧带撕裂,通常该病发展较快,若不在患者送医后及时采用有效的诊疗,则容易并发诸多膝关节炎症或非炎症疾病,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活动。有关膝关节韧带损伤致撕裂的诊断方式较多,其中关节镜确诊率最高,但该诊断方式会对患者病灶处造成额外损伤,同时操作复杂,在当前医疗模式中存在一定争议[1]。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发展,MRI 和CT 逐渐被应用于膝关节疾病的诊断中,相较于关节镜,上述两种诊断方式无论在安全性和便携性上均有所突破,而张佐文[2]的研究称,上述两种方式在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上有一定差异。本次研究通过将CT 和MRI 诊断应用于120 例疑似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中,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研究和探讨,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疑似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120 例,其中男66 例,女54 例;年龄21~82 岁,平均年龄(62.84±13.9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8 例,高处坠落25 例,跌伤47 例;其中左膝损伤61 例,右膝损伤51 例,双膝损伤8 例。本次临床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存在明显的膝关节功能障碍;②无膝关节病史,均为首次膝关节损伤患者;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基础病、恶性肿瘤等患者;②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或言语障碍,无法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的患者;③临床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120 例患者分别采用CT、MRI 以及关节镜诊断。

CT 诊断:应用CT 扫描仪(荷兰飞利浦公司,型号:MX16Evo型)对患者行2 mm、5 mm 的16 层螺旋CT 薄层扫描,正常扫描参数设置为:矩阵512×512;扫描层厚、层距均控制在10 mm,扫描时间控制在50~80 s,共扫描10~12 层。协助患者以仰卧位体位接受诊断,两个关节无角度伸直,从股骨远端一直到近端膝关节部位进行扫描。

MRI 诊断:采用MRI 扫描仪(荷兰飞利浦公司,型号:Achieva3.0T)进行扫描,辅助患者以仰卧位平躺,在其膝关节处正交线圈,脚自然伸直并先入,并将膝关节外展10~15°,对准患者髌骨下缘和线圈中线后固定好患者的膝关节。采用T1WI、T2WI 扫描序列,具体参数设置为T1WI/IR 矢状位,T1WI/IR 横轴位,T2WI/FSE 横轴位,T1WI:回波时间(TE)为10.8 ms,重复时间(TR)为360 ms,激励次数2 次;T2WI:TE 为7.8 ms,TR 为450 ms,激励次数2 次;矩阵256×256,视野(FOV)为350 mm×350 mm,层厚、层距分别为4 mm和1 mm,扩散敏感系数b 值1000 s/mm2,扫描时间设置为22~26 s。协助患者以仰卧位接受诊断,两个关节无角度伸直,受到损伤的膝关节放置在表面线圈内,将髌骨下极水平放在表面线圈的中心。

关节镜诊断:在MRI 和CT 诊断3~7 d 后,由本院2 位经验丰富的关节镜医师开展关节镜诊断,根据MRI和CT 诊断的病灶部位,一旦发现有明显韧带损伤,应由相关医师采取治疗。

1.4 观察指标 韧带损伤可分为正常、部分撕裂及完全撕裂3 项,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比较MRI 诊断和CT 诊断韧带正常符合率、韧带部分撕裂符合率和韧带完全撕裂符合率以及敏感度、特异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诊断方式韧带撕裂诊断符合情况对比 关节镜诊断结果显示:韧带正常患者31 例,韧带部分撕裂患者40 例,韧带完全撕裂患者49 例。CT 诊断韧带正常符合率、韧带部分撕裂符合率和韧带完全撕裂符合率分别为74.19%(23/31)、82.50%(33/40)、77.55%(38/49),MRI 诊断韧带正常符合率、韧带部分撕裂符合率和韧带完全撕裂符合率分别为93.55%(29/31)、97.50%(39/40)、97.96%(48/49),MRI 诊断韧带正常符合率、韧带部分撕裂符合率和韧带完全撕裂符合率均高于CT 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诊断方式韧带撕裂诊断符合情况对比(%,n=120)

2.2 不同诊断方式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比 MRI 诊断韧带撕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5%(87/89)和93.55%(29/31);CT 诊断韧带撕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78%(71/89)和74.19%(23/31),MRI 诊断韧带撕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CT 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诊断方式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比(%,n=12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载具和高层建筑数量增多,使得因交通事故和高处坠伤致膝关节疾病的几率较往年有所上升。膝关节是人体关节中组织最大,使用频率最高,同时也是结构最为复杂的关节部位,当膝关节及其相关组织受损时,不仅会影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还会对其造成严重的疼痛,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将会引起诸如创伤性膝关节炎等恶性病症,对患者生活品质构成严重影响[3]。

在多种膝关节病症中,膝关节韧带损伤发病率较高,该病在发病后由于病症程度的不同,在治疗的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在治疗前对患者开展精准的诊断。在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方式中,关节镜诊断最为精准,通过关节镜辅助可获得膝关节病灶处的详细情况[4]。该诊断方法虽具有较高的确诊率,但从临床应用情况来看,该诊断方式需在病灶或周围皮肤组织处做切口,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同时操作复杂,非专业性医护人员难以达到预期护理结果。随着当前医疗诊疗技术提升,院方逐渐开始应用医疗器械对膝关节韧带损伤进行诊断,其中MRI 诊断、CT 诊断为最常用的两种诊断方式,上述两种诊断方式均为无创诊断,同时操作简便[5]。CT 诊断是一种基于X 线在人体组织中的吸收以及透过率差异所展开的一种立体活断层的影像诊断技术,该诊断方案具有快捷、方便、成像清晰、敏感度高以及普及广的优点。但经长时间的临床研究显示,CT 诊断目前存在敏感度以及诊断率较低的问题,导致诊断过程中的漏诊情况较多,增大了错诊率,不利于后期治疗[6]。MRI 诊断是一种断层成像诊断技术,该技术与常规CT 诊断有一定相似处,不过MRI 技术能够获取任意方向上的断层图像,使得扫描及观测到的部位较CT 诊断更多,病灶表现更加直观,该诊断方案能检查出CT 诊断难以成像的位置,进而提升诊断的整体敏感度和最终诊断的符合率[7]。

为探讨MRI、CT 检查应用于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具体诊断效果,本次研究通过对入选的120 例疑似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按照CT、MRI 和关节镜的顺序进行诊断,其中将关节镜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MRI 诊断的韧带正常符合率、部分撕裂符合率和完全撕裂符合率及特异度、敏感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 诊断韧带正常符合率、韧带部分撕裂符合率和韧带完全撕裂符合率均高于CT 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 诊断韧带撕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CT 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在于,MRI 用于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这主要是因为在MRI 图像中可见韧带呈高信号,走向扭曲,与胫骨之间的交角变小,韧带呈连续性中断,出现空虚征、假瘤征,这与梁智博[8]、张猛[9]、陈理强[10]的最终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不过需注意的是,MRI 诊断的费用较CT 诊断更高,因此对韧带损伤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较低的患者可酌情考虑选用CT 诊断。

综上所述,MRI 和CT 均能有效诊断出患者韧带损伤后伴随撕裂程度,而MRI 在诊断时还能表现出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CT 诊断结果更精准,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敏感度关节镜符合率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全体外预应力节段梁动力特性对于接缝的敏感度研究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