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及病因

2021-03-12 07:03李娜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心理疾病本院子痫

李娜娜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与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以及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妊娠期合并慢性高血压。如子痫前期,孕妇血压升高,同时可伴随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肺水肿及子痫等严重临床表现,并易导致子宫-胎盘的结构发生异常,影响腹中胎儿的生长,在分娩过程中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1]。目前有关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因素和病因较多,通过选择其中的高危因素进行管理和预防才能有效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2]。为探讨引发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高危因素,本院开展了一项研究,将本院收治的150 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率计数χ2单因素检验以及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并做好相关防治措施。该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接收的150 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作为患病组,选择150 例健康孕妇作为健康组。其中患病组孕妇年龄23~41 岁,平均年龄(29.4±5.2)岁;孕周39~42 周,平均孕周(40.3±1.6)周。健康组孕妇年龄24~42 岁,平均年龄(29.6±5.0)岁;孕周38~41 周,平均孕周(40.1±1.7)周。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临床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病组孕妇经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标准;②研究对象孕周均>38 周;③纳入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未达到适孕年龄孕妇;②合并存在肝肾功能异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③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④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无法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的孕妇;④基线资料不全的孕妇。

1.2 方法 两组孕妇在院期间收集其基线资料,并将孕妇基线资料导入计算机表格中,资料导入过程中需保证孕妇资料完整,直至将300 例孕妇基线资料全数收集后方可开展后期研究调查。本次导入孕妇的基线资料内容包括年龄、BMI、家庭收入、是否有高血压家族史、妊娠过程中是否发生心理疾病、是否定期开展产前定期检查等相关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期高血压的单因素分析 患病组孕妇年龄≥39 岁、BMI ≥28 kg/m2、有高血压家族史、家庭收入<3500 元、妊娠期发生心理疾病、未开展产前定期检查占比分别为16.7%、36.0%、24.0%、15.3%、25.3%、16.0%,高于健康组的4.7%、19.3%、10.0%、4.0%、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妊娠期高血压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39 岁、BMI ≥28 kg/m2、有高血压家族史、家庭收入<3500 元、妊娠期发生心理疾病、未开展产前定期检查是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见表2。

表1 妊娠期高血压的单因素分析[n(%)]

表2 妊娠期高血压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间常见且高危的一组疾病,随着近年来二孩政策的开放,该病的发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孕妇妊娠期间发现血压升高至异于正常水平,如发展至子痫前期,可伴随子痫发生,尿蛋白呈阳性表现,血小板下降至100×109/L 以下,随着孕妇孕周增加,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因该病而出现受损的情况。同时子宫-胎盘处血管阻力增大,流入胎盘的血液减少,上述情况将严重影响胎儿发育,从而导致早产的情况出现,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3]。

目前对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的基本病因专家们认为可能与孕妇体内炎症免疫过度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及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针对引起上述原因的主要客观因素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定论,换言之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存在多种高危因素和病因,考虑到依照目前医学并无治愈此病的方式,故可采用分析构成此病的高危因素和病因,并对上述因素或症状开展有效的防控和治疗措施,通过该方案来实现降低病症的发病率[4]。本院遵从上述方案,对本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进行发病的高危因素及病因分析,通过与健康孕妇群体联合开展率计数χ2单因素检验以及Logistic 回归分析后可知,本次研究中可造成妊娠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及病因主要有年龄≥39 岁、BMI≥28 kg/m2、有高血压家族史、家庭收入<3500 元、妊娠期发生心理疾病、未开展产前定期检查6 项,并对该6 种因素构成原因进行探讨:①高龄孕妇:≥39 岁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几率明显高于<39 岁的孕妇,分析其原因在于孕妇年龄越大,其发生先兆子痫和妊娠期高血压的几率越大,同时在脂代谢方面表现较差,易发生小动脉粥样硬化;②BMI≥28 kg/m2产妇:当产妇BMI≥28 kg/m2时,其已处于肥胖区间,通常肥胖人群均存在胰岛素生成能力低下,血脂高于正常水平的情况,使得孕妇血液粘稠度较高,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③有高血压家族史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通常家族中母亲或祖母一辈发生过妊娠期高血压,那子代出现该病的几率将高于正常家庭;④低收入家庭孕妇:因家庭经济原因,大多数低收入家庭的孕妇在怀孕前已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同时在妊娠期也大概率获得不了足够的营养,同时低收入家庭还普遍存在孕妇自我保健意识不强的情况,多种原因导致产检频率不够,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升高;⑤妊娠期出现心理疾病的孕妇:受生理、社会因素、住院环境等多种情况的影响,孕妇在妊娠期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造成神经内分泌紊乱,上述情况是先兆子痫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⑥未开展产前定期检查的孕妇:定期开展产前检查可以帮助孕妇及时发现可能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的基础性疾病,从而在分娩前成功根除存在的基础病,达到抑制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风险[5]。

通过对诱发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讨论,可对此开展相应的措施实现病情的防治,目前可采用的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点:①维持孕妇BMI:为防止妊娠期间孕妇BMI≥28 kg/m2,需要护理人员叮嘱其家属为其安排健康营养的膳食,鼓励孕妇多食便于消化和高热量的食物,少食带有刺激性、油腻的食物;同时组织孕妇开展简单的有氧运动,以保证体重维持在一个健康的标准;②积极推动产前检查及宣教:护理人员需对孕妇开展有效的宣传工作,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的介绍与防控,并大力宣传产前检查的重要性,鼓励孕妇自觉按时定期进行检查,以便于处理相关基础病症;③加强心理疏导:孕妇入院后需为其提供良好的入住条件,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要求其家属一同加入到心理护理的行列中,通过鼓励和陪伴孕妇,以达到舒缓其心理情绪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医护人员可在孕妇入院后对这类因素加以管控,从而避免高血压的发生,以保证分娩时母婴的平安与产后护理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心理疾病本院子痫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怀孕了发生子痫前期的9大元凶!
12例产前子痫患者的急诊救护
孕中期母血PAPPA与PIGF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作用
HSP70、NF-κB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