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放松治疗对焦虑症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3-12 07:03高海龙崔洪梅李德生孙杰姝陈文岚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艾司西普兰焦虑症

高海龙 崔洪梅 李德生 孙杰姝 陈文岚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焦虑症的发病率在人群中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今临床上焦虑症患者不仅表现为持续性、无诱因的焦虑,更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悲观心境。因此,临床开展焦虑症治疗时,不仅需要针对焦虑症予以治疗,也需要针对患者的抑郁情绪予以治疗。其中艾司西酞普兰针对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不同成年人均对本药耐受性良好。本研究抽取本院焦虑症患者40 例,开展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放松治疗干预,取得了不错的反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9 年1~12 月焦虑症患者80 例,拟双色球数列分布分为单一组及联合组,各40 例。其中,单一组男女比例为9∶11,年龄最大74 岁,最小61 岁,平均年龄(66.21±5.03)岁;平均病程(3.81±2.31)年。联合组男女比例为11∶9,年龄最大73 岁,最小62 岁,平均年龄(64.59±4.79)岁;平均病程(3.14±1.3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经医师认定,患者符合ICD-10 焦虑症诊断标准;年龄>60 周岁者;HAMA 评分≥14 分。

1.2.2 排除标准 伴有其他类型精神疾病患者;中断研究或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1.3.1 单一组 给予患者艾司西酞普兰片(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88,规格:10 mg×7 片)口服,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的不同,初次用药剂量为5~10 mg/d,根据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不同,调整用药剂量,范围10~20 mg/d。并在短时间内服用苯二氮类(苯二氮受体激动剂)、普萘洛尔类(β-受体阻断剂)进行辅助治疗,持续服用6 周。

1.3.2 联合组 在单一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放松治疗。实施方案如下:①放松治疗的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做好健康宣教,并详细讲解放松治疗对患者症状恢复的积极意义,以取得患者的配合。②指导患者合适坐姿:协助患者端坐于舒适的椅子上(椅子高度约同患者膝高),双脚平放于地上,且脚尖朝前。两腿分开,分开宽度以肩宽为宜。双手可放置于舒适位置,如两腿上,交叠放于小腹上。同时腰部动作需呈挺胸抬头,收腹,双肩放松的状态。③指导患者正确开展放松治疗:指导患者正确换气,跟随音乐节奏,指导患者深吸气的同时,嘱患者缓慢握拳,持续时间8~10 s[1]。随后缓慢呼气,呼气的时要逐步放松,从紧张逐步转换为放松。并使患者注意力专注于放松与紧张的状态下,心中不想无关的事情。同时,播放可使患者身心放松、降低焦虑的音乐,如《高山流水》。④深化训练内容,鼓励患者持续训练:通过引导患者肌肉收缩与舒张,每收缩10 s 后,嘱患者放松,如此往复,训练2 个周期。其中,全身肌肉收缩需按照特定的顺序开展训练:首先,常用手侧:手部→前臂肌肉群→肱二头肌→异侧手→前臂肌肉群;前额→眼眶→眼部→颈部→肩背部;胸部→腹部→臀部→腿→脚。按照上述顺序训练,30 min/次,每天于特定的时间训练1 次。为了增强患者训练的主观能动性,医护人员需与患者一同训练,并适时的指导患者,保证患者训练的效果得到提升[2]。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A 评分,分数越高越焦虑。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估。共包含4 个维度评分指标: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生活质量评定总分为4 个维度评分的和,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③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HAMA 量表治疗前后的得分差为判定标准,无效:分数下降幅度为0~29%;好转:分数下降幅度为30%~49%;显效:分数下降幅度为50%~74%;痊愈:分数下降幅度≥7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A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周后,联合组患者的HAMA 评分(10.37±3.26)分低于单一组的(14.92±3.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A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A 评分比较(,分)

注:与单一组治疗6 周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定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周后,两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定总分均高于单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单一组治疗6 周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用药6 周后,联合组痊愈15 例,显效13 例,好转10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5.00%(38/40);单一组痊愈6 例,显效8 例,好转14 例,无效12 例,总有效率70.00%(28/40)。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P=0.003<0.05)。

2.4 两组患者的用药量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用药剂量为(16.35±5.17)mg/d,单一组患者的用药剂量为(17.02±1.03)mg/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4,P=0.424>0.05)。

3 讨论

焦虑症患者发病时常伴紧张性症状,部分病情发展严重的患者将会出现因过度紧张引起的全身性木僵。临床上针对焦虑症患者开展放松治疗有着一定的效果,通过有目的性的、规律性的控制患者肌肉紧张与放松的节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坐立不安的行为。但临床针对放松训练开展难度较大,首先焦虑症患者入院初期很难有足够的耐心接受训练,导致治疗难以开展。临床上为了使患者能快速进入放松治疗的状态,多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应用此药能有效的使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焦虑情绪减弱,从而提升对放松治疗的依从性[3]。

本研究80 例患者均于研究过程中应用艾司西酞普兰,其药物活性成分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有效的提升血液内5-羟色胺及多巴胺的浓度,从而起到较好的抗焦虑、镇静效果。放松训练作为焦虑症的辅助疗法,可提高临床用药治疗的效果。在心理层面上,也可降低患者对不良事件的应急反应,对待事物能有更平和的心态。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患者能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4]。

放松治疗其主要的起效原理是通过躯体的放松使大脑接受放松的信号,促使大脑能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从而进一步的缓解患者躯体性焦虑及心理紧张的状态。同时,在物理层面上,反复的紧张-松弛训练能使患者骨骼肌充分放松,于躯体行为上,可表现为患者坐立不安行为减弱,睡眠质量提升[5]。

综上所述,针对焦虑症患者辅以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放松治疗,可降低患者焦虑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可推广。

猜你喜欢
艾司西普兰焦虑症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