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影响研究

2021-03-12 07:03李传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三联内科药师

李传慧

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这导致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1]。在呼吸内科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是较为常用的一类药物,因为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炎、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肺脓肿、胸腔积液等呼吸内科疾病,均存在炎症病变[2]。不过,抗生素虽然能够杀灭、抑制支原体、衣原体、霉菌等呼吸内科感染致病菌,但是若不合理使用,将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且长此以往会出现耐药性,影响到其药效。故此,在呼吸内科治疗过程中,应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3]。此次试验旨在探究临床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促进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12 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10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5 例,女45 例;年龄最小32 岁,最大72 岁,平均年龄(52.16±11.37)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8 例,肺炎36 例,其他6 例。另选取2020 年1~5 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100 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4 例,女46 例;年龄最小31 岁,最大72 岁,平均年龄(52.40±11.18)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9 例,肺炎36 例,其他5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试验在医院所属医学伦理道德委员会监理下展开,两组患者知悉两组药学管理方案后,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研究[4]。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学管理,根据分泌物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种类抗生素,用药期间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具体方案如下。①建立抗生素合理使用管控制度。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依据,结合消化内科抗生素使用实情,构建科学合理的抗生素合理使用管控制度,明确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使用准则,按照抗生素特性、功效进行分类分级,实施分级管理,确定不同等级抗生素的使用权限及规范,同时,构建以消化内科领导为负责人,以临床药师为组长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小组,全面控制、监督抗生素的使用情况。②强化抗生素使用的专题培训。医院定期邀请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药学专家到医院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学术研讨,强调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重要性,重点讲解《国家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则,介绍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防控方法,讲解致病菌的耐药性、耐药菌种类,介绍多重耐药性病菌感染现状,让医护人员提升抗生素合理应用意识及监管意识。③组织临床药师查房。由临床药师组成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小组,应该定期到消化内科住院部查房,查对门诊处方,调查抗生素的使用次数、剂量,着重关注产生异常情况的病例,调查原因,提出对症改进措施,查房时,可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重点讲解抗生素使用知识,让患者参与到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管理工作中来。④抗生素使用的监管。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制度为基础,统计、记录消化内科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记录单联抗生素、双联抗生素、三联抗生素、四联及以上抗生素的情况,重点分析三联及以上抗生素使用的必要性,检查科室是否严格执行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否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检查和评估结果与科室绩效相挂钩,结果公示,每个月定期总结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事件,记录发生例数、类型、原因及责任人,责令整改,对于长期滥用抗生素、无法改进处方的医师,由药师综合审核,予以处理。⑤加强药师与主治医师的合作。药师参与到凌晨治疗工作中,与主治医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在此过程中,药师应协助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病原学检查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及身体状况,选用合适的抗生素,确定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给药剂量及疗程,对于呼吸道感染炎症、长期使用抗生素未获得满意疗效的患者,应采集呼吸道分泌物测定病原,由医师、药师协商制定抗生素使用方案,一般情况下,医师开具处方后,药师需严格审核处方内容,处方不合理可予以驳回,以准确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和剂量,危急重症患者、老年患者需予以药学监护,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预防与控制,督促患者如若应用抗生素后身体不适,及时反馈给医生,统计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升用药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及抗生素使用相关指标。记录两组单联抗生素、双联抗生素、三联抗生素、四联及以上抗生素情况;抗生素使用相关指标包括抗生素疗程、抗生素治疗费用、住院时间;记录两组使用抗生素后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二重感染[5,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比较 观察组单联抗生素60 例(60.00%),双联抗生素31 例(31.00%),三联抗生素6 例(6.00%),四联及以上抗生素3 例(3.00%);对照组单联抗生素38 例(38.00%),双联抗生素42 例(42.00%),三联抗生素12 例(12.00%),四联及以上抗生素8 例(8.00%);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85,P<0.05)。

2.2 两组抗生素使用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抗生素疗程、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抗生素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抗生素是具有抗病原体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产生于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及高等植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常用于感染性疾病的在临床治疗中[7]。在消化内科中,抗生素应用率较高,由于医师按照经验使用抗生素,缺乏有效监管,常出现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而且不利于对于抗生素的开发利用[8]。为了抗生素的可持续利用,在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应强化临床药学干预,建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控制度,强化抗生素使用的专题培训,组织临床药师查房,加强对于消化内科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让药师参与到抗生素使用方案的制定、审核及监管中来,与主治医生合作,根据分泌物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临床用药方案,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此次试验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药学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药学干预,观察组单联抗生素60 例(60.00%),双联抗生素31 例(31.00%),三联抗生素6 例(6.00%),四联及以上抗生素3 例(3.00%);对照组单联抗生素38 例(38.00%),双联抗生素42 例(42.00%),三联抗生素12 例(12.00%),四联及以上抗生素8 例(8.00%)。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85,P<0.05)。观察组抗生素疗程、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抗生素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药学干预应用于呼吸内科中,可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三联内科药师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