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分级康复护理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3-12 07:03张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脑外伤康复训练病情

张宇

脑外伤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颅脑损伤,很多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凶险,临床治疗的效果较差,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很多患者都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后易导致迟发性颅内血肿,这种病症属于常见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手术后病情恶化[1]。针对脑外伤若临床不能及时发现,易出现延误病情,严重情况下使形成脑疝,最终导致残疾或死亡。因此对于重症脑外伤昏迷的患者临床应积极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促进患者病情的尽快恢复。本文针对早期分级康复护理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在本院治疗的66 例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 例。观察组男15 例,女18 例;年龄23~82 岁,平均年龄(52.16±13.82)岁。对照组男14 例,女性9 例;年龄24~80 岁,平均年龄(51.89±14.0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文所有患者经诊断均被确诊,患者临床资料均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并获得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存在完整的临床病理学依据和影像学资料;②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方法,所有患者的评分均为3~8 分,定义为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③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2]:①合并其他严重脑部病变的患者;②合并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患者;③合并严重的慢性病变患者;④肿瘤疾病患者;⑤近期服用过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的患者;⑥对手术治疗不耐受的患者;⑦预计抢救无效的患者;⑧因各种原因不能完成本文研究工作而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观察患者的瞳孔情况和生命体征情况,同时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关注意识障碍程度和转变状况,了解瞳孔的大小、瞳孔形状及对光的灵敏反应,判断瞳孔两侧是否对称,边缘是否整齐。积极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如发现存在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主治医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分级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分别实施特级康复护理、1 级康复护理、2 级康复护理和3 级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3.1 特级康复护理 对病情处于不稳定阶段的患者实施特级康复护理,这一阶段的患者随时都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病情变化,所以要强化对患者的巡视,密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还要定期的对患者的GCS 评分进行记录,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瞳孔等,如果患者出现脑疝早期症状则需立即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压[3]。观察患者躁动情况,如出现躁动应怀疑患者病情的恶化,手术后3~7 d 内监视患者的颅压、脑灌注压,以便及早发现水肿等进行干预。

1.3.2 1级康复护理 当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及早进行康复介入,对患者强化基础护理工作和呼吸道的护理,保证患者良好的肢体位,确保患者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将肩部外展大约50°,内旋15°,屈曲40°,对患者手指各个关节进行伸展,并确保患者下肢处于屈曲位,将踝关节放置在中立位,背屈90°[3]。

1.3.3 2级康复护理 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被动和主动康复训练。被动康复训练主要是促进患者的患侧手臂、肩部、下肢的按摩,以便于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疼痛和肿胀的表现。被动对各个关节进行活动,活动的过程中应坚持从大关节到小关节过度的原则,并逐渐的从远心端过渡到进心端,活动量也要从小到大逐渐的增加。在活动过程中应使患者家属在场,指导家属学习,以便于促进日后帮助患者进行训练。告知患者家属良好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要指导患者进行体位的转移和平衡性练习,在选择坐立位时应着重进行平衡性训练,使患者维持坐立位,还要促进患者恢复肌肉的能力,注意使用正确的运动模式。下床后使患者开始进行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并逐渐进行行走和上下楼梯的练习,逐渐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日常生活训练。

1.3.4 3级康复护理 对处于病情康复期的患者实施三级康复护理,对患者解释进行康复训练的目的和内容,告知患者预期目标。在进行康复训练前要强调康复周期的长期性,使患者能够树立康复的信心。一些患者在出院后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可应用延续性护理方式进行跟踪干预,及时发现康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可以定期开展病友联谊会,促进患者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使其进行经验的分享,这能够减缓心理压力,使康复的信心更加坚定。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抢救效果 判定标准:如患者经过抢救后意识清晰,具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肌力测试良好,肌力等级超过3 级,则说明显效;如果经过干预后,患者的意识存在轻微模糊,生活自理能力一般,需人协助完成,肌力测试结果显示良好,但肌力等级不足3 级,则说明有效;如果经过干预以后没有达到上述标准,说明无效[4]。抢救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褥疮、肌肉萎缩/挛缩、暴露性角膜炎等。

1.4.3 意识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 主要采用NIHSS、GCS 和ADL 进行评定。NIHSS 评分最高分42 分,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轻[5]。GCS 最高分为14 分,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昏迷情况越严重,不足3 分提示脑死亡[6]。ADL 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抢救显效20 例,有效8 例,无5 例,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抢救显效15 例,有效3 例,无效15 例,抢救总有效率为54.55%;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4,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 例,褥疮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2 例,褥疮3 例,肌肉萎缩/挛缩3 例,暴露性角膜炎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4,P<0.05)。

2.3 两组NIHSS 评分、GCS 评分、ADL 评分比较 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GCS 评分、ADL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 评分、GC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NIHSS 评分、GC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重症脑外伤昏迷的患者病情严重,临床应及早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及分级康复护理,这对促进患者病症的恢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分级康复护理应用的价值。分级康复护理在对患者干预的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特级康复护理主要是强化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视,以便防止患者出现病情的恶化,1 级康复护理目的在于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功能位,为日后的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2 级康复护理是为了促进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而进行的一种康复指导,可以根据手术后患者康复的情况等循序渐进的为患者实施康复指导,促进患者的正常生活再建和重构,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多种功能的最优化,三级康复护理是在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期进行进一步的康复,以便促进患者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生活的自理和心态的恢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GCS 评分、ADL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早期分级康复护理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进行干预能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可行的护理方式。

猜你喜欢
脑外伤康复训练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外伤诊断中磁敏感加权成像和颅脑CT的应用效果对比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