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研究

2021-03-12 07:03赵雪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出血量产后产妇

赵雪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通常是在胎儿成功娩出后的24 h 内出血量就达到50 ml,且大部分产后出血因宫缩乏力引起。如产妇出血量多可能引起休克,如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发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甚至还会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部分产妇因失血量过多引起脑垂体持续恶性缺氧、缺血而坏死,对母乳喂养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针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有必要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文就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提供护理干预措施,以确定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出血产妇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接诊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中选取86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38 岁,中位年龄为(28.8±3.8)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8.9±1.7)周;初产妇26 例,经产妇17 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0~35 岁,平均年龄(29.8±3.3) 岁;孕周36~41 周,平均孕周为(39.5±1.8)周;初产妇25 例,经产妇18 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加强对产妇生命体征的监测,严格遵医嘱用药,观察产妇病情,待产妇病情稳定后指导其保持清淡、易于消化性饮食。观察组产妇应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产后出血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发现产妇产后出血的第一时间需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快速进行吸氧、保暖等各项处理措施,告知主治医师,以确保救治能够顺利实施。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须立即为产妇建立静脉通道,以确保血容量充足,同时注意观察产妇呼吸、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和子宫[2]。针对子宫收缩逐渐增强、出血量渐渐减少、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的产妇需予以有效的心理疏导,有效预防产妇出现紧张、焦虑等多种不良情绪。指导产妇安静卧床休息,鼓励进食水,督促产妇排尿,预防产后出现尿潴留影响子宫收缩。尤其是产后2 h 内,应注意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和情绪,待情绪稳定后,加强对外阴保护,以免出现逆行感染,同时指导产妇保持合理膳食,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加速产妇机体康复。对于子宫收缩不良的产妇,护理人员可适当按摩子宫,刺激子宫肌纤维,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止血成功后第一时间告知产妇,叮嘱产妇绝对卧床休息,定期查房,以了解产妇病情变化。

1.2.2 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可与产妇积极主动交流、沟通,结合产妇的文化背景、家庭情况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缓解产妇的负性情绪,并向其介绍治疗效果良好的案例,帮助产妇树立战胜疾病信心[3]。同时积极与产妇交流沟通,叮嘱产妇家属多关心产妇,以促进产妇产后康复。

1.2.3 健康宣教及子宫按摩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可向产妇讲解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内容,耐心介绍,以提高产妇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预防产妇出现不必要的紧张、焦虑心理。对于因宫缩乏力而产后出血的产妇,护理人员可采取改良子宫按摩方法促进子宫收缩,按摩时间可达30~60min/次,暂停10 min 后再继续按摩,按摩时间不宜太长。通过按摩能够刺激乳头,有利于新生儿出生后早吸吮,加快激素分泌和子宫收缩[4]。在此期间,护理人员注意维持病房安静、干净整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帮助产妇护理会阴,预防感染。

1.2.4 康复训练干预 在产妇病情逐渐稳定后,护理人员即可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督促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加强肠胃蠕动。在不影响机体恢复的情况下可适当进行简单的训练。在产妇下床活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提醒家属始终陪伴在侧,以免出现不良事件。舒缓产妇不良情绪状态,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加快病情康复速度。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产妇的康复效果、止血时间、恶露持续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康复效果判定标准[5]:显效:产妇子宫收缩能力在1 h 内明显提高,且出血量明显减少;有效:产妇子宫收缩能力在2 h 内提高,出血量有所减少;无效:子宫收缩能力与出血量并未见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康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产妇康复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止血时间、恶露持续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产妇止血时间、恶露持续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康复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产妇止血时间、恶露持续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表2 两组产妇止血时间、恶露持续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5.3%(41/43)高于对照组的76.7%(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妇产科一种常见且多发性疾病。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情相对严重,可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致使产妇情绪波动明显,对治疗产生不利影响。至今为止,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无特殊预防性止血方法,产妇产后恢复会对新生儿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6]。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需立即展开抢救措施,提供全面性的护理指导措施,强化护理质量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恢复。护理干预是当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随着传统护理模式的改进,常规护理措施可确保产妇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干预能够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提供有效的护理内容,以加快产妇产后恢复速度,满足产妇机体恢复需要。经加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满足产妇营养物质基本需要,控制和减少出血量,避免产妇产生炎症,缩短治疗的时间,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7]。同时监测产妇生命体征,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母婴安全。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康复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止血时间、恶露持续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5.3%(41/43)高于对照组的76.7%(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提供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产妇康复效果,缩短产妇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利于改善产妇预后。

猜你喜欢
出血量产后产妇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