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教研支架 支持班本课程深入发展

2021-03-14 02:24章文逸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班本课程支架教研

【摘要】班本课程开展始终围绕“兴趣,问题”,强调幼儿在学习中探索生活。在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大多会出现“不能立足幼兒兴趣与需求”“不会深入挖掘课程教育价值”等一系列问题。文章通过搭建“理论学习、教研活动、蹲点指导、成果分享”四步支架,以真实的案例阐述支持班本课程深入发展的路径,体现出教师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保护幼儿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教育理念转变,呈现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轨迹。

【关键词】教研;支架;班本课程;深入发展

作者简介:章文逸(1981.12—),女,张家港市飞翔幼儿园,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张家港市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张家港市评优课一等奖,多次获评“张家港市先进个人”称号。

一、前言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推进,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捕捉幼儿们感兴趣的话题与幼儿开展系列活动。这就是班本课程的具体体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但在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如班本课程主题来源是什么?幼儿们对什么感兴趣?教师要怎么上课?聚焦教师的困惑,笔者探究了多种策略,以期对班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做出贡献。

二、转变理念,深度教研

(一)支架一:聚焦“理论学习” 转变理念

基于教师的问题,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总结教学经验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1.回看“过去式”,寻找问题

每一位教师都在实施班本课程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某老师分享了已经实施过的班本课程案例“家乡美食凤凰豆腐”。所有参加教研的员工一起分析了该班本课程的主题来源、教师的准备、实施的路径及幼儿获得的经验,从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在主题实施上,教师并没有追随幼儿兴趣,也没有对课程进行深入挖掘思考怎么提升幼儿的体验感。

2.阅读“进行时”,转变理念

为了转变教师课程实施的理念,园部向教师推荐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项目课程的魅力》以及南京路幼儿园的课程故事《芭蕉的故事》。阅读之后,其他教师对这节课开展了交流与评价:第一,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对该课程做了预设,做有准备的教师;第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幼儿的困惑深入开展;第三,当幼儿碰困难后教师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根据幼儿的想法给幼儿提供支持,鼓励他们在探索中获得答案,提升自己的经验;第四,课程故事的撰写条理清晰。

3.探索“将来时”,总结提升

通过学习与反思,教师交流并总结出班本课程的实施步骤。第一,主题的由来。教师通过对幼儿一日活动的观察,罗列出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感兴趣的方面,并进行审议,选出具有探索价值的主题并开展课程研究。第二,主题活动的预设。教师进行头脑风暴并绘制课程预设网络图,做一个有准备的教师。教师预设网络图只是教师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幼儿还会生发很多的探究内容,所以教师在预设网络图上进行了留白,用于记录课程实施过程中生发活动。教师通过调查表、谈话等形式对幼儿的经验和兴趣点进行了解,与幼儿共同绘制幼儿课程网络图。第三,课程的实施。追随幼儿的兴趣,教师要开发利用多种资源,支持引导幼儿开展课程探究。第四,课程小结。教师要对活动中幼儿获得的经验价值进行梳理[1]。

通过此次园本教研活动,教师对班本课程研究的观念进行了改变,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想法,对建构班本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有了进一步思考。

(二)支架二:聚焦“分层教研”  课程深入

教研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对班本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后续的课程中,他们开始观察幼儿的兴趣,审议主题价值,确定主题内容及目标,制作教师及幼儿网络图,并推进班本课程的探究[2]。但在实施过程中又出现了各种问题,为了有效解决问题,幼儿园组织了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的活动。

1.班级教研,研个性问题

对于班级个性问题,两位教师开展班级教研,并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交流,对下一步如何实施进行预设。如在探寻班本课程主题时,两位教师观察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兴趣点,把找到的兴趣点罗列出来后,进行价值审议以确定班本课程主题。然后,他们进行头脑风暴制作了详细的教师预设网络图,再经过与幼儿的讨论、商量以后一起制作了幼儿兴趣网络图。同时,两位教师及时交流反馈幼儿活动情况,调整网络图的内容,使活动更顺应幼儿的兴趣,贴合幼儿的实际需要。

2.年级教研,研特殊问题

每个年龄段幼儿年龄特征及能力各不相同,因而不同年龄级段的幼儿课程实施的深度与广度也不一样[3]。例如,大班的教师针对《神秘的树洞》展开分析。幼儿在餐后散步时发现了一个树洞。有的幼儿说这个洞是小蚂蚁咬出来的;还有的幼儿说树已经死了,死了的树才会有洞……大班教研组的教师们建议给幼儿提供测量工具和幼儿一起写邀请函,探究与花木园的叔叔交流对接时需要说的话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利用园外资源来支持幼儿进行继续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制作邀请函,知道了怎样礼貌地与陌生人交流,了解了防治树害的方法,激发了进一步管理和照顾大树的动机。

3.全园教研,研共性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各年级组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即如何让班本课程实施以幼儿为本,探究更深入。园部组织全体教师围绕此话题开展了全园性园本教研活动。

(1)学习案例,讨论如何深入班本课程。

针对教师的困惑,园部选择了《幼儿园五大领域核心经验》一书中的理论,结合《幼儿教育》书籍上的案例及南京第一幼儿园的案例《西蓝花长虫子》请教师一起阅读,并分年级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该如何深入课程,案例从哪几个点开展深入课程?用笔记录下各自的深入活动内容,并贴在大黑板上展示。各年级组还根据《西蓝花长虫子》这个案例,开展分段剖析,即幼儿发现了什么问题?教师如何支持?教师通过案例有了较多的教学思路[4]。

(2)针对现状,集思广益。

中(4)班的徐老师提出,他们班在开展《孵蛋计划》时,幼儿产生了很多问题。幼儿园鸡窝里的两只鸡妈妈生了蛋宝宝,幼儿每天都会去找鸡蛋,他们观察到两只不同的鸡生出来了不一样的鸡蛋,两只鸡妈妈生鸡蛋的时间不一样,于是他们想让鸡妈妈孵小鸡,但是也没看见鸡妈妈孵小鸡。幼儿对此很失望,而徐老师也不知道该怎样把这节课延续下去。针对徐老师提出的问题,其他教师集思广益,通过讨论、交流,头脑风暴,画思维导图,共同探讨如何深入开展此活动,得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倾听幼儿对鸡蛋的讨论,寻找他们的兴趣,再次深入;利用家长资源,请有经验的家长来园参与活动,探究小鸡的由来,让幼儿了解孵小鸡还有别的方法;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探究人工孵蛋的方法,让课程进一步深入延伸。

(3)微课程的价值分析。

班本课程实施的价值在于提升与发展幼儿经验。班本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一起阅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五大领域核心经验》。结合上述案例《西蓝花长虫子》,教师尝试进行价值分析,分析幼儿在活动开展中能获得哪些经验,在一次次的理论与实践碰撞中,教师对价值分析与评价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级教研模式满足了教师们专业探究的需要,使问题研讨目标更加清晰,也使研讨更有针对性。与此同时,教师转变了课程理念,发现了幼儿的兴趣,了解了幼儿的需要和经验水平,然后给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支架三:聚焦“蹲点指导”  整体推进

为了让各班班本课程开展更深入、有价值,幼儿园行政人员组成“智囊团”,分三组,分别对各班的班本课程开展定时交流,发现问题后随时对其进行指导。

1.发现存在的问题

(1)课程卡壳,无法深入。小班的班本课程是养可爱的小乌龟。饲养区里的小乌龟,引起了大家探究的兴趣。幼儿纷纷提出了问题,如乌龟的背都一样吗?乌龟有耳朵吗?乌龟最喜欢吃什么?乌龟晚上要睡觉吗?……教师和幼儿一起上网查阅资料、一起进行“我给小乌龟喂食”活动,探究关于乌龟的各种问题。幼儿每天都会趴在乌龟缸边探究小乌龟,但是过了几天,他们发现小乌龟忽然不动了。幼儿很失望,很伤心,而教师也不知所措,难以将课程进行下去。

(2)平行活动多,无深度挖掘。以小班《小熊宝宝》课程为例,该班本课程依托《小熊宝宝》绘本。这一套绘本有很多主题,如“你好”“睡觉”“我会穿鞋子”……教师在和幼儿每阅读完一个主题就开展一个活动,因为主题太多,主题与主题之间又是平行的,所以幼儿没能深入探究。基于此,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主题進行深入探究。

(3)有深入,但价值取向不清晰。活动比较散,没有一条完整的线索。如中班的班本课程《自行车》开展了以下活动:自行车的科学、自行车的秘密、好玩的自行车、自行车大本领。在开展“好玩的自行车”活动时,教师组织幼儿开展骑车的游戏。教师们重在活动的组织,没能思考活动带给幼儿的经验提升,让幼儿可以在不同地面上骑车,以感受在不同地面的骑车体验,如上坡的时候需要用更大的力去骑车,下坡的时候会更加省力;草地和水泥地上摩擦力不一样,汽车感受也不相同。

2.支持的策略

(1)教师理念的转变。教师要善于在活动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并挖掘其教育价值,支持课程向深处延伸。针对班本课程《小乌龟》,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发现小乌龟死了,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将班本课程进行下去呢?教师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通过幼儿的话题,利用绘本《纪念碑下的小花》《一片叶子落下来》《外公》等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关于死亡的话题,使其正确认识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教师还可以与幼儿讨论小乌龟死亡的原因,查阅资料了解正确饲养小乌龟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利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小乌龟的外观,在心中纪念小乌龟。教师要转变理念,才能让班本课程探究更贴近幼儿,让幼儿收获经验,获得成长。

(2)专业理论的支撑。在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怎样让幼儿的探究更有价值?教师应现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相关理论书籍分析幼儿的发展特点,了解绘本中符合小班年龄特征的行为和习惯,再选择最值得深入的小熊系列绘本中的一个主题和幼儿深入探究。

(3)教师经验的准备。在确定课程主题以后,教师要进行头脑风暴及相关的资料查阅,积累及拓展与课程相关知识,收集相关的课程资源,为课程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经过智囊团在各个班级的持续跟踪指导,各班的班本课程都能根据幼儿的兴趣,追随幼儿的脚步,捕捉合适的契机进行全面的深入,同时教师也能够适时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支持,逐步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和研究。

(四)支架四:聚焦“成果分享”,收获成长

在一系列教研活动开展后,教师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理念,更加关注幼儿立场,一次次地更新改进着各班的课程故事,使幼儿在课程行进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经验,而教师们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反思中得到提升。

1.班本课程故事分享会

幼儿园定期开展课程故事分享会。每个班级教师自主报名分享,他们在字里行间充满了教师们的教学智慧与课程收获的喜悦。在教师们分享的同时园部还请来了“南京一幼”的教师,并请他们以“纸的课程故事”为依托进行课程故事分享。

2.班本课程故事墙

班本课程在行进过程中,教师把与幼儿共同探索的历程进行了记录,有照片、有文字说明、有家长与幼儿的调查问卷、有幼儿自己的统计表等。幼儿经常会围绕在故事墙边一起欣赏与评价。

3.微信推送与分享

在每个班本微课程结束以后,教师都会将其做成文案并在班级微信群进行推送,使家长和教师能够相互学习。家长和幼儿会一起欣赏,一起讲述与回忆。这让幼儿与家长收获了分享的喜悦,也让幼儿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三、结语

教师对班本课程组织与实施逐步深入,搭建多样化的教研支架,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班本课程有了进一步思考。通过集中教研、深入教研、互助式教研等多种形式共同探究、解决困惑,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教师的理念也从一开始“教师主导设计活动” 转变成“追随幼儿兴趣行走”再到最后的“幼儿是课题的主人”。教师首先了解幼儿的需要,了解他们已经达到的水平,然后给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一次次的园本教研,一次次问题的解答,都凝聚着教师们的用心与智慧。

【参考文献】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裘迪 ·哈里斯· 赫尔姆, 萨莉 ·贝内克.项目课程的魅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05).

辛迪莉·维拉瑞尔.向儿童学习[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8).

谭梅.幼儿园五大领域核心经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09).

猜你喜欢
班本课程支架教研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特色龙城,润养课程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