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低段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2021-03-14 00:10李香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活动设计策略

【摘要】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以小学低段数学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文章对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展开了研究,先后分析了影响小学低段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的各种因素,以及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活动策略。 文章提出了全面构建趣味低段数学课堂、借助微课实现难点高效教学、课堂灵活提问促进学生思考等方式,以供参阅。

【关键词】小学低段;深度学习;数学活动;设计策略

作者简介:李香(1989.9—),女,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三河口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纷纷开始寻找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科学教学方法。但是,在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后可以发现,仍存在部分教师教学手段不合理、学生深度学习目标难以实现的问题。对此,教师应引起重视、及时解决,结合实际问题研究更合适的深度教学指导方法。文章将会介绍小学低段深度学习的相关方式以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

二、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低段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的原则与流程

学习活动设计是整个课堂教学开展的基础。从深度学习的角度设计数学学习活动,教师必须遵循具体的设计原则和流程。

(一)设计原则

1.学生本位原则

深度学习的出发点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相应的学习活动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学生本位原则。首先,教师要准确掌握小学低段学生的真实学情,了解其认知基础、学习需求及思维特征,并依据这些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会出现过于困难或过于简单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小学低段数学内容虽然比较基础,但抽象性仍然较强。在进行深度学习活动设计时,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保证数学学习具有可行性,为他们开展“学”的行为提供指引,为深度学习创设前提。最后,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尽可能设计一些趣味化、层次化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引领其思维层次不断上升。如此才能符合学生本位原则,彰显深度学习的内涵。

2.结构优化原则

数学课堂上的深度学习活动应有合理的结构安排,要秉持结构优化的原则。此处的结构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数学知识结构的优化。低段学生接触的主要是简单的算数和空间几何知识,这些知识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结构体系。教师在设计深度学习活动时,要把握住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从整体的角度加以指导,引导低段学生在掌握零散知识点的同时从认知上建立结构化联系,为其系统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则是课堂结构的优化。深度学习须指引学生主动探索与实践。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就要灵活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全面总结等教学环节,对课堂结构灵活调整,让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情境引导原则

数学知识可以说是对社会生活事物与生活经验的抽象概括,相应的学习活动必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情境。因此,在设计深度学习活动时,教师必须把握情境引导原则,契合数学课程的本质特征,体现其现实意义。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依据授课内容及低段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问题情境。问题应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能够让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产生一定的冲突,引导他们产生探索欲望,不断思考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其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学习过程的进步性。而学生也能在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用法,从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这也是深度学习的一种体现。

(二)设计流程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上的深度学习活动设计流程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学情分析。教师要了解低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并判断其认知水平。第二,确定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确定教学范围与教学深度,提炼出教学重难点,明确数学知识与学生各项技能发展的关系。第三,设计教学方案。教师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顺序,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教学过程,遵循深度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第四,设计教学评价。在深度学习活动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角度要多元,要对深度学习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三、深度学习视阈下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活动策略

(一)全面构建趣味课堂

只有充分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始终在课堂上保持积极 活跃的状态,进而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1]。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加强对趣味元素、手段的运用,全面构建趣味课堂。

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主题图—“两个小朋友在跳绳。跳绳分别为红色和绿色,且长短不一”。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鼓励他们说一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信息,引导他们对“跳绳长度”进行比较。此时,学生的目光被趣味图片吸引。他们可以自主发现“长短”比较关系,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比一比”。随后,教师还可以邀请不同身高的学生走上讲台,让每两个学生背靠背站好,再让讲台下方的学生对站在讲台上的学生身高进行“比一比”。在该环节,活泼好动的学生踊跃走上讲台、比较身高,课堂趣味横生。学生通过自主比较发现知识,深度学习目标自然能够轻松实现。

(二)借助微课实现难点高效教学

小学低段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课程难点的正确理解和深度把握。只要教师带领学生突破了学习难点,深度教学与学习目标也就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实现 [2]。这也就意味着, 教师应重点探究能够有效突破课程难点的教学方法,而微课的合理运用就是不二之选。

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课中,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師无论是以口头语言讲解“应如何计算”,还是在黑板上进行计算示范,学生都有可能出现“跟不上教师思维”的情况,从而无法准确理解计算方法。对此,教师可以将微课应用起来。教师可以先自主设计符合班级学生一般需要的微课,再在对应教学环节以微课指导学生学习,一边播放微课视频、一边进行旁白讲解,同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当发现学生皱眉或不理解知识时,教师应及时暂停视频并询问学生对哪里存在疑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疑问重新播放视频,并有针对性地对细节内容进行再次讲解。

(三)课堂灵活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要想让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教师就需要让小学低段学生形成活跃的数学思维、具备良好的思考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有序推进师生、生生互动,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而提问是推进互动的最简单方法。因此,以促进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深度学习为目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取灵活提问的方法组织教学。

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2+2+2=6,是3个2相加,是乘法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乘法算式计算,写成2×3,结果也是6”的基础内容后,可以迅速提出问题,“4个2相加可以写成哪些算式?结果是多少?”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在讲解完“3×2=6、2×3=6都可以代表3个2相加”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迅速提问,“4个2相加可以写成哪些乘法算式?”启发学生说出“2×4”“4×2”的答案。如此,在教师的不断提问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在完成每一次教学内容的讲解后,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问答进行互动,实现对知识的运用思考。这对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四)生活实践增强理论教学成效

生活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围绕生活展开的。同时,学生从小学习数学知识,根本目的就是在日后可以灵活运用相关内容解决生活问题。由此,在组织小学低段数学课程活动、引领学生深度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尝试组织生活实践活动。针对生活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完成实践探究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无形中就实现了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课堂理论教学成效能够得以增强,学生的深度学习目标自然可以更好地实现。

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单位展开回忆和思考,如书桌、门、橡皮、课本、铅笔、水杯、纸巾盒等。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形容门的高度的?用哪个单位?”学生通过回忆,反馈给教师—“门的高度可以用米表示”这一答案。再如,教师询问学生,“我想买一块长度为1米的橡皮,可以吗?”学生结合自身经验会告诉教师,“这不可以,因为橡皮一般都是几厘米的。”对于这些物品,学生都比较熟悉,因此可以准确地区分其在长度表示方法方面的差异,从而实现对米、分米、厘米长度单位的深度理解。

(五)思维导图深度总结课程知识

处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记忆力尚不成熟,极易出现混淆、遗忘知识等情况,这直接影响了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同时,这也提醒了教师,在组织课程活动时,还应注意带领学生梳理知识、总结所学内容,以此降低其混淆、遗忘知识的可能。对此,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工具加以运用,化抽象总结为具象梳理,将数学知识通过逻辑关系清晰的图形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学生对思维导图的逻辑就会把握得更加准确,也就自然而然地能够厘清知识逻辑、通过高效总结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基础知识讲解完毕后,通过电子白板呈现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以“角”为关键词,以“角的特点”“角的类型”“四边形的角”“五边形的角”“三角板上的角”等为一级分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过的相关内容并作出回答。在学生准确回忆并将知识表达出来后,教师要通过导图呈现对应内容,直至思维导图趋于完整,知识总结初步结束(如图1)。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电子白板中的思维导图画下来,形成笔记。这一过程,就是加深记忆的过程,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深度学习和记忆。

(六)客观评价促进深度学习优化

在深度学习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师须以客观评价来总结整体学习过程。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评价。当然,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对特殊,其学习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针对深度学习活动的评价,教师应创新传统意义上的试题测评,将试题测评当作一个评价参考要素,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例如,学生在问题探究中的表现情况、重难点知识掌握情况、数学知识运用情况、解决问题的情况及思维导图呈现情况等。教师要按照其思维过程、情感表现、知识与技能等要素综合评价,将深度学习评价融合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深度学习的方式比较多元,小学低段学生更需要肯定和鼓励,那么相应的教学评价也要丰富呈现。教学评价可以将教师评价作为基础,增加生生互评的形式,评价要中肯、积极。教师要多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对深度学习活动进行客观评价,发现存在的不足,让有效的评价优化深度学习活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低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对课程重难点内容的学习效率、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效果,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有效性。小学低段数学教师在组织课程活动时,应主动结合学生興趣构建趣味课堂、积极利用微课工具指导学生探究重难点知识,同时在课堂上灵活提问、以生活元素组织实践、以思维导图优化知识总结环节。

【参考文献】

王芳.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数学大世界,2020(08):53.

张璇璇.关于有效提升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效率的研究[J].科幻画报,2020(06):73.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数学活动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