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背景下初中文言文项目式学习初探

2021-03-15 07:08李英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线上项目式学习

李英杰

[摘   要]项目式学习近年来因其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特征,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疫情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与线上教学有了结合的契机。文章立足于线上大班教学实践,力求探索线上教学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实践途径和效果。

[关键词]线上;项目式学习;初中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7-0009-03

一、问题的提出

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模式。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把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项目式学习定义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早在几年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4G、5G等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线上教学就依托各类APP在教育领域广泛开展。线上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目前只是应用于小班教学,还没有进入主流的大班教学之中。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居家隔离的背景下,开展大班线上教学已不可回避。那么,如何在线上环境下,探索出依托信息技术并能够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价值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就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本文立足于线上文言文教学实践,对线上教学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及效果等进行探索。

二、可行性分析

(一)线上环境对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支持

在传统的课堂中开展项目式学习是有效的创新手段。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开展探究活动时受到时空限制、学习资源不够丰富、教学管理与评价效果不佳、学习方式单一、师生间缺乏交流协作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资源可为项目式学习提供支持。在线上开展项目式学习时,教师可以充分借鉴线下教学的优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以提升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丰富资源内容,进而解决更多的教学问题。针对项目式学习的特点,线上环境能够为其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具体见表1。

(二)文言文传统教学模式和项目式学习的特征对比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从字词梳理开始,接着串讲全篇,落实各段落的翻译,并在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因为文言文内容的特殊性,教学几乎都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大多时候只能被动地接受。有时文言文教学甚至变成了听写教学:教师按照教参在课堂上念翻译,学生则奋笔疾书。这样教学其实最后就实现了锻炼学生记忆力这个目标。在这样的被动学习中,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视野得不到开阔,被深深禁锢于“求甚解”的字斟句酌之中。

项目式学习则不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导者、推动者,处于主体地位;在项目任务驱动下,他们会主动去探究学习;在个性化的真实学习情境中,他们会利用线上线下多种途径获取资源,搜寻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信息;在活动后,他们还会借助多种形式展现任务成果,并实现对成果的多元化评价。有效利用项目式学习进行文言文探究,可以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并形成完整的文言文知识框架。

三、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设计运用

(一)线上教学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设计原则及模式

要想设计出有效的项目式学习,就应遵循以下原则:宏观层面,设计者应有明确而完善的育人观,需要预设该活动能使学生获得怎样的成长;中观层面,设计者应努力实践 “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听说读写互通互联” 的模式,以更好地让知识落地,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微观层面,设计者应牢固遵循学生主体原则、 有效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并具备资源意识、跨领域意识、学习支架意识和“给时”意识。

图1为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模式示意图。

(二)具体设计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设计了《卖油翁》一课的项目式学习方案,根据“全方位理解传统文化”这一育人目标,确定了主驱动任务“活学活用文言,学会以古窥今”,并在主驱动任务的引领下设计了四个学习任务,其各自又对应着一系列子任务。主驱动任务与子任务共同构成了系统的任务框架。

1.学习任务一:那些活在成语中的文言词

学习活动:在课程预习阶段,结合课下注释找到重点实词,在熟悉这些重点实词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线上资源库,搜索与这些重点实词含义相似或相同的成语,并将这些成语用于描写生活,以体现其活力。

设计意图:本任务的核心目的为“疏通解决重点实词”。通过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寻找成语这样的方式去落实重点实词的学习,有三大目的:其一是以熟带生,将生活中依旧使用的词语与文中的重点实词相联系,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其二是开阔视野,扩充知识面,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积累成语并学着去使用。其三是让学生明白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宝,它历经千年而不消亡,甚至有些文言词语,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

小支架:“百度搜索”是一个检索词语的有力工具。使用《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的电子版也可以有效快速地检索到大量含有某一个字的成语。

2.学习任务二:画脸谱

学习活动:(1) 阅读课文《卖油翁》,利用思维导图, 厘清文章的层次,分析人物形象。(2) 利用网络收集关于陈尧咨的其他记载并通过小组合作综合分析陈尧咨的形象。(3)课后通过网络了解中国戏曲的角色行当以及各脸谱对应的人物身份。(4)综合利用以上知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卖油翁和陈尧咨画脸谱并陈述理由。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仿照川剧中以变脸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方式画出两人的系列脸谱。

设计意图:本任务指向“理解人物形象”这一目的。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陈尧咨;结合传统戏曲知识,对人物进行再创造,以加深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既理解了人物形象,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效培养了文化自信。

小支架:要想了解更多关于陈尧咨的故事,可以利用网络检索并阅读《宋人轶事汇编》和《宋史》中的相关内容。

3.学习任务三:辩证分析文章

学习活动:立足于任务二,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陈尧咨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与《卖油翁》相似的故事,并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故事的真实性、合理性,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笔记小说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让学生明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

小支架:1.向学生提问:你怎样看待“熟能生巧”这一说法?高超的射箭技术真的等同于沥油吗?2.阅读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及王安石的作品《伤仲永》等,分析其中的不合理处。3.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宋代重文轻武的风气。

4.学习任务四:制作视频

学习活动:立足于二、三两个学习任务,分小组编写《卖油翁》剧本,并进行表演。利用手机等进行拍摄,再利用爱剪辑等视频剪辑软件进行后期制作,形成一个微视频。

设计意图:前三个任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这一个任务主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外化为行动,并通过“在做中学”进一步巩固知识,训练思维。

小支架:可观看语文出版社制作的微视频《賣油翁》,会有一定的启示。

四、学习效果分析

《卖油翁》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是在线上完成的。因为每天只安排四节课的学习时间,所以学生能够自主安排的时间非常多。笔者对两个不同的班级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其一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其二采用的是项目式学习。经过观察比对,结果如下。

实词的学习完成于预习阶段。经过检测,采用项目式学习的45人的班级里,有40人能够有效掌握90%的重点实词;而另一个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45人的班级里,仅有28人能够有效掌握90%的重点实词。

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于课文讲授过程中。通过课后的调查对比发现,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讲授的班级的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课文,采用项目式学习的班级的学生花费的时间更多。但从课堂参与度来看,采用项目式学习的班级的学生的参与度更高。采用项目式学习的班级的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发展程度远远高于采用传统授课模式的班级的学生。

知识的巩固升华完成于课文学习的收官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因而不能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掌握的资料会更加丰富。

课本剧的表演与展示完成于课后,用了近十天的时间,每班分别划分了五个小组进行活动,虽然最后都能完成任务,但开展项目式学习的班级的学生明显在人物设计、场景布设上更胜一筹,甚至有学生利用到了传统戏曲元素。

当然,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仅取决于教学模式,还与学生本身的素养、身边的客观条件及其个性特长有关。以上策略是否真的适用于线上文言文教学,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验证。

[   参   考   文   献   ]

[1]  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 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任伟,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  张文兰,张思绮,林君芬等.网络环境下基于课程重构理念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2):38-45+53.

[3]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初中文言文线上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浅析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浅谈O2O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基于SPOC的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建构
对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