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2021-03-17 15:18虞小蕙
江苏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

虞小蕙

【关键词】语文要素;关键语句;阅读概括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8-0065-02

当代心理学家林崇德说:“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中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助力其提高阅读水平。

1.紧扣语文要素,发展阅读概括能力。

一是直接借助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是三下第四单元提出的语文要素,目的是锻炼学生读懂段落,从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所谓关键语句,就是指能够概括主要内容、表达主要观点的句子。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关键语句”呢?一般来说,关键语句经常处于特殊位置。如三上《海滨小城》一课中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小城的公园更美”,就概括了整段话的意思,那么这句话就是整个语段的关键语句;再如三下《赵州桥》一课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一句明显的“过渡句”,前半句承接上文,后半句引起下文,交代作者在这一段中要重点介绍赵州桥“美观”的特点,显然这是一个关键语句。那么,概括本段大意时,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去掉和本段内容无关的“坚固”部分,保留“赵州桥很美观”的意思,就能轻松概括出本段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寻找“关键语句”是有方法的,要特别注意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句。

但也有特殊情况,即关键语句可能在一个段落的中间位置。如三下《花钟》第一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是第二句话“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因此,借助关键语句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不能只是机械地按“总分”或“分总”的构段特点去找开头或结尾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读懂这段话中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找到可以直接概括整段话意思的句子。

二是巧妙串联关键词句。三年级主要要求学生着眼于段落的概括,是帮助学生从局部概括走向整体概括的必经阶段。四年级要求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表明对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从段落开始转向全篇。

小学阶段记叙文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再把它们通顺地串联起来。借助这种“六要素串联法”,学生便易于概括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也有一些文章比较特别,且篇幅较长,不止写一件事。如概括四下《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主要内容,就应该尝试用“事件串联法”:先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事件,再用简洁的语言把它们通顺地连起来。学生将六部分分别概括为“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与鬼子斗争”“宁死不屈”“雨来没有死”,接着把每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就是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要注意的是,列小标题要准确简洁,串联时要观照内容的前后衔接。

2.紧扣各类文体,深化阅读概括能力。

一是绘制情节图。小说的故事性很强,情节往往一波三折。利用情节图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故事的来龙去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就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教学六上《盼》一文时,笔者通过与学生共同板书,呈现出故事的双线情节图(如图1)。

這样的情节图,简单、清晰地再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填写信息表。进入高年段,教材中说明文、散文、议论文的篇目有所增加。五年级明确提出“阅读时注意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语文要素,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抓住文本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如教学五下《手指》这篇散文时,笔者引导学生填写信息表,分别梳理五个手指的长处和短处,帮助学生有指向性地提取有效信息。最后,学生结合表格,概括性地介绍各手指的长处和短处,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教师要经常引导高年段学生对文本进行有目的的圈划,锻炼学生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要善于根据文章不同的体裁,采用适宜的方式助力学生提升阅读概括能力。

3.尝试综合运用,强化概括表达能力。

六下第二单元提出“学习写作品梗概”的要求。“写作品梗概”不仅考查学生筛选、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能力,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概括表达能力。

六下《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有一篇作品梗概,学生通过和原文对比,发现作品梗概的特点后,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写作品梗概,通过写作品梗概的方式把好书推荐给身边的人。如此,学生在不断练习中,由课内走向课外,其阅读概括能力及概括表达能力必然会有较大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隆亭实验小学)

3143500589258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
基于语文要素的活动实践窥探
基于评价维度下的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落地
“双线并进”主导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要素”指引,让“语用”落在实处
“小题大做”又何妨
浅谈小学语文落实“一课一得”的教学策略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