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过程

2021-03-17 15:18林高飞
江苏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质疑差异情境

林高飞

【关键词】情境;差异;质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8-0076-01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构建有效的学习模式。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引领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过程呢?

1.创设启动思维的现实情境。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且有意义的,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创设启动思维的现实情境,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上来,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例如,在一年级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时,笔者创设了一个动物王国运动会开幕的情境。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小运动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赛场,这时提问:“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运动会?每种小动物又有多少呢?”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分一分、数一数的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组织丰盈体验的数学活动。

有研究表明,吸收新知识不能仅仅通过听和看,还要通过动手做,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多种感官参与,促进知识内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笔者准备了若干整厘米数的小棒,让学生利用其中任意的三根小棒拼三角形,在拼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可以拼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三角形,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思考,最终引导学生感悟问题的本质。

3.关注客观存在的认知差异。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不搞一刀切、一锅端,应有针对性、有层次地进行教学,提出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要求与目标,逐步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激发出其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并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还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引导基于数学理解的深度建构。

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喜欢质疑问难的学生,往往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这不仅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体现,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措施。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学生针对三角形概念中的“围成”是否可以改成“组成”的问题,通过摆学具、画图形、相互讨论进行验证,自己寻找答案。学生在质疑问难中,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

5.鼓勵促进认知延展的反思质疑。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教材的关键处、学生的疑难点组织学生讨论,是引导学生群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也是互助合作学习与广泛交流信息的有力手段。通过讨论,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能从多角度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自己的反思质疑能力。例如,在学习“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一课时,笔者并没有急着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算出面积引导发现规律,而是让学生充分认识钉子板,思考什么是格点图形,为什么要把多边形的面积置于钉子板上去分析,面积的大小是否和钉子数有关。通过深度讨论,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学生能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能积极主动地探寻知识间的规律,能在多元评价下主动学习,无疑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有效引领,只有如此,才能建立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南京市回龙桥小学)

3991500589238

猜你喜欢
质疑差异情境
相似与差异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