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的简化及简化字与书法教育

2021-03-17 23:56张晓冰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书法家

【摘 要】具有六千年历史的汉字,在历朝历代都在简化。在汉字的简化过程中,历代书法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唐代颜真卿的碑帖中随处都能见到楷化后的简化字。当前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应该以书写简化字、规范字为主。小学生不宜教繁体字、异体字,这会增加识字负担。中学生可根据课本中古文增多的情况,适当增加繁体字、异体字的教学和书写。中小学生的书法创作不应排挤简化字。

【关键词】汉字简化;书法家;书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90-0026-04

【作者简介】张晓冰,湖北省监利市教育局(湖北监利,433399)原局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

在2015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冯小刚说:“我们经常说‘亲爱的’,但‘亲’和‘爱’的意思,现在有多少人知道?从繁体字就能看出来。繁体的“親”是一个“亲”加一个“見”,意思是亲要相见,“愛”是在现在的爱的基础上,中间加了个心,所谓“愛”有心。而我们现在是亲不见,爱无心。”张国立补充说,文化要传递中国文字之美,但我们首先要明白文字中的文化含义,希望能在学校里恢复几十个,或者一两百个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他们建议中小学恢复部分繁体字教育。近年来,中央对于在中小学实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工作十分重视,各地中小学校已经把书法教育纳入课程实施。由于汉字发展演变的特殊性,在这种形势下,怎样处理汉字简化字和繁体字在书法教育和书法创作中的关系就非常重要。冯小刚、张国立等文化界代表,尽管他们提出关于中小学恢复部分繁体字的建议话不在行,但是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因为他们代表了当前不少人的一种想法。

一、汉字简化改革的历程

笔者首先要表达的是汉字简化是一种趋势,不可逆转。冯小刚说的“亲”“爱”,都是前人就早已写过的,并不是现代人“简化”的字。“爱”字来源于草书,楷化后的“爱”早就出现在唐代颜真卿的碑贴中。“亲”字也见于颜真卿的碑贴。

汉字的出现,约有六千年历史,到商代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汉字发展的历史,既是新字的创造史,也是汉字的改革或汉字的简化史。简化是汉字发展的总体趋势,文字学上称为“简易律”。因为汉字笔画繁多,具有难认、难读、难记、难写等特点,同时前代的石刻、手抄本相继出现,汉字的异体字也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人们学习上的负担和用字上的混乱,所以千百年来,汉字的简化和改革一直都在不停地进行。换句话说,简化字古已有之,最早也是最有成效的大简化是统一后的秦王朝。郭沫若先生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这是在文化上的一项大功绩。”[1]但是,秦统一后使用的汉字书体小篆很快就出现与时代不相适应的情况。唐代书评家张怀瓘说:“秦奏事繁多,篆字难成,乃用隶字,以为隶人佐书,故名隶书。”[2]就是说,到秦始皇时期,皇帝办的事情增多,而且办事的节奏加快,效率提高,但是,官方推行的篆字很難写,又写得慢,不方便向皇帝汇报事情,这就找一个工役在旁边帮助书写记录。因书写工役的身份是奴隶,所以后来把这种字体就称作隶书。其实隶书体在战国晚期的民间已经流行,是与小篆同时代的字体,只是因为比小篆写起来方便,便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不断地创新,到汉代发展为成熟的字体,并被用于官方的文件。隶书是对篆书的又一次大改革和大简化。封建社会长时期的政局动荡,国家分裂,文字的写法混乱,不利于政令的畅通,所以历朝政府都很注意文字的改革和统一,运用法令整理和规范汉字,类似于字典的汉字汇总也相应出现。影响深远的是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共收字10516个(包括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其他有影响的字书,在唐代有颜真卿的伯父颜元孙编撰的《干禄字书》,把1600多个官方用的正体字、异体字和民间流传的通俗字编成一书,后来由颜真卿用楷书书写后刻石(包括一些简化字),其中有不少字成为后来的简化字。宋代有司马光编撰的《类编》,李从周编的《字通》,元代有李文仲的《字鉴》,明代有梅膺祚的《字汇》,清代有段玉裁的《说文解字集注》,张玉书的《康熙字典》,等等。但也有某些时期的改革,为了区别字义字音,把原本简单的古字,加偏旁改成了繁体字,文字学上称为“区别律”。现代的简化字是国家统一了的规范字。这种规范包括南京国民政府在1935年8月公布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由此笔者想起还在使用繁体字的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外国占领时期,统治者并不关心汉字的演变发展,因而在汉字的简化改革上停滞不前。尤其是台湾省,自1945年光复,迄今已近八十年,台湾当局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有些人还自以为是地毁谤大陆的汉字简化工作。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把过于繁琐难学的繁体字、异体字进行简化、规范,从识字、书写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上来说,都是一种进步。汉字简化实在是一种大趋势。2013年6月由国务院公布的《通用汉字规范表》附表之一《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为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信息交流和海外华人的汉字学习、使用提供了方便。

二、古代书法家对汉字简化的贡献

历代书法家对文字的统一和简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汉字当初是用锐器镌刻在可以传递、保存的陶器、甲骨、石器和青铜器上,后来发明了毛笔,便把字写到树皮、竹木片、兽皮上。后来又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汉字书写和复制技术的进步不仅推动了文人们的书法创作和书信交流,而且也促进了书籍的增加和保存,让我们今天能看到了各种古籍、碑刻拓片、书法字帖、手卷信札等文字遗存。书法家的作品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影响很大,很多字的简化方式通过书法名家写出来,被大众广泛接受,所以流传于世,我们从历代的书法碑帖中就能看到很多这样简化了的汉字。这些书法作品,是古代书法家在汉字书写过程中流传下来的具有规范性、差异性和审美性的艺术品,它们不仅是当代学习汉字书写的范本,也是汉字简化演变的重要参考依据,这尤见于唐中期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碑帖。

颜真卿是唐中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一生光明磊落、忠义有节。他的书法气势磅礴,端庄雄伟。不论人品书品,颜真卿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士大夫学习的楷模。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自1956年以来公布的四批《简体字与繁体字对照表》,共包括592个字,笔者通过查对《书法字典大全》和《词典网》《中国书法大字典》等资料,将这592个简化字进行一一比照,发现除24个字外,其他568个字的楷体都能在颜真卿的碑帖中找到。另外24个字的楷体,也见诸于柳公权、褚遂良、欧阳询、赵孟頫等书法家的碑帖。李文焘先生依据2004年出版的《书法字海》,考证1911年之前书法家所书简化字,计有246个[3]。其中采用历代书法家草书字简化的计380个。张书岩等著《简化字溯源》[4]一书披露:有28.61%的现行简化字始见于先秦两汉时代。该书列出了482个简化字溯源说明,并附有来源的图片,如汉简、隶书等书法石刻和碑帖的图片。但是,还有116个字,这本书未举出来源依据,认为这些是“现代群众创造”的新字。对这些字,笔者也在颜真卿等人的碑帖中找到了例证。比如木板的“板”,在颜真卿、柳公权和褚遂良的碑帖中都能见到,不应视作“现代群众创造”。这本书列出的简化字“始见时代”也并不准确,尤其是46个“民国始见”的字和新中国成立后“始见”的“帘”字,也能在颜真卿的楷书碑帖中找到。

三、简化字与书法教育

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历代文人使用的一种工具,配合笔墨纸砚进行汉字的书写。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后,对汉字书写的要求更高,科举考试卷面上的汉字书写是否规范、整洁,书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考生的录取。这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书法的发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近代以来硬笔的使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成功解决汉字的计算机录入技术之后,随着计算机的使用逐渐普及,手写汉字的人群在逐渐减少,很多人经常“提笔忘字”,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也有所削弱。在未来,汉字的手写有被淘汰的可能。这应是最近几年国家多次发文,要求在中小学设置书法教育等课程,重视书法艺术传承的主要原因。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手机的普及,今后汉字的人工书写,可能只作为一种汉字书写艺术——“书法”的形式而存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今后“书法艺术”将在哪些方面,如何存在呢?按笔者个人愚见,主要是艺术性的、实用性的和精神生活性的。具体有如下八个方面:第一,艺术形式,如书法艺术展览、室内装饰、陈设;第二,商品包装、商店招牌装饰、广告;第三,共公场所的建筑装饰,主要有旅游景点、园林建筑牌匾、楹联、刻石;第四,节日假日、开张喜庆、会议布置装饰、对联;第五,家庭民俗,婚丧喜事用对联、请谏、装饰、收藏等;第六,机关、单位、企事业组织的门牌等;第七,电视、电影、图书题字等;第八,作为修身养性、锻练身体的方式。

根据今后书法存在的形式,那么书法教育应该坚持如下原则:

第一,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其指导思想主要是:通过书法学习,培养汉字书写能力,创造传承书法艺术的氛围;初步了解书法发展的历史和汉字源流,提高文化修养;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第二,书写规范字。坚持按照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通用汉字规范表》中的规范字教学,以楷书为主。尤其小学阶段,不宜学习繁体字、异体字,以避免增加学生的识字负担和读写负担。

第三,进入初中、高中以后,可根据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教学,适当增加繁体字、异体字的识别和书写练习,这也有助于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同时适当介绍篆书、隶书、草书等各种书体的书写特点。对书法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针对自身情况,选学汉字源流知识,认识与书写繁体字和异体字。

第四,对中小学生的书法创作,应该提倡以写规范字为主。书法展览、书法竞赛等活动中应该提倡书写简化字,更不宜排挤简化字。上文已经介绍,简化字虽然很多是由草书演变而来,但在历代书法家的楷书碑帖中,可以见到今天所有的简化字。事实上,很多当代书法大家书写的简化字就非常受人欢迎,如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庄重俊雅,堪称示范。

至于在学校书法教育以外,如何在书法创作中处理繁体字和简化字的关系,应该遵守《国家通用语文文字法》的规定。笔者建议:1.各级各类书法的赛事和展览,应该提倡写简化字,这主要针对楷书和行书,不包括草书,因为很多简化字本来就是从草书演化而来。2.新建旅游景点及园林设施属于公共场所,其书法装饰,如匾额、楹联、文字介绍等,都应该采用规范字书写。现在有的地方名人和书法家的题字,大众不认识,不认可,这就失去了书法艺术存在的意义。主辦单位有责任引导大众使用简化字、规范字。对于有些地方写错字、写别字、自造字,应该由有关部门责成主办方限期改正。3.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企业的门牌,都应按照规范字书写。4.民间使用的对联、家庭装饰等书法作品中的用字,可根据个人喜好而选择。

【参考文献】

[1]朱明善.中国书法史[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2]张怀瓘.书断[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李文焘.简化字释[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4]张书岩,王铁昆,李青梅,安宁.简化字溯源[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1384500511287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书法家
书法家周如璧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学作用探析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墨香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