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2021-03-19 06:18季仕健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分数评价能力

季仕健

数学阅读是人类汲取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思想与数学智慧的重要手段,是认识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课程实施中却存在学生阅读能力低下、阅读思维不强等现象。因此,教师应着力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一、情理交融,激发阅读动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认为,学习的第一阶段是“动机”,与此相應的讲授活动为“激发动机”[1]。而动机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需要”的激发和“诱因”的创设。

1.激发需要

研究表明,如果儿童的内心深处对某事物产生需要,就会激情四射地投入其中。教学时可通过对学生阅读目的的强化激发其阅读需要。如告诉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终身学习力的重要方式,未来的文盲将是看不懂股市行情、产品使用说明书、样本分析数据的人。因此,加强数学阅读,会使自己的思考力和理解力得到较大提升。

2.创设诱因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阅读前可以先创设疑问,诱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在学生对疑问欲罢不能时,再切入阅读。如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多位数”单元编排的“你知道吗”,教师先提出问题:国际通用的数的分节方法和我国习惯采用的数的分节方法有什么不同?读法有何区别?学生面对这些问题会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认真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的强烈欲望。

二、提供时间,培养阅读兴趣

1.课前阅读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养成阅读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学生预习阅读时可以翻阅书本,也可以观看数学微课,还可以查阅有关APP软件。阅读介质也由纸质扩充到电子平台。对阅读中遇到的无法理解的问题可请教家长、查阅资料或带到课堂采取“生生互助”的方式共同研讨解决。为提高预习的实效,教师可编制预习单,明确提出预习时阅读书本的什么内容、需要拓展阅读哪些相关的内容等。

2.课后阅读

零散的知识点如果不进行结构化的重组,难以实现知识的生长,更遑论素养的提升。一个单元结束后,引导学生课后对单元知识进行全面性地复读,把碎片化的知识点加以梳理、归纳、整合,优化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便于知识使用时的检索与提取。比如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多位数”单元,教学后,可以指导学生复读教材,根据认数的先后逻辑关系,自主建构一体化的概念网络图(如图1),使学生从碎片化学习走向立体式学习。

三、教给方法,提高阅读实效

1.圈划重点

当阅读材料的内容较广、干扰信息较多时,可以用着重符号对关键词、句进行必要的圈划,以提醒自己这是解题的关键。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严密性。学生阅读时,引导圈划并标注重点字词“同时”“相同”“0除外”并作重点阅读、分析,方可准确把握。

2.语言互译

数学语言有文字、符号、图形三种形式,数学教材中的语言就是这三种语言的交融。要扫清阅读障碍,必须重视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和互译的训练[2]。如认识圆时,让学生先画出一个圆的多条半径,再量一量这些半径的长度,最后引导学生写出“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的结论。

3.比较分析

在数学阅读中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分析中寻找异同,可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产生“会一题、明一类”的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推理能力、类比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如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量,也可以表示分率、还可看作“单位1”。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分数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笔者设计了以下一组对比题:

1.小明买了米彩带,折爱心用去了米,折玫瑰花用去了米,还剩多少米?

2.小明买了米彩带,折爱心用去了,折玫瑰花用去了,还剩全长的几分之几?

在阅读、比较、分析、交流中,学生通过同中求异发现题目事理相近、数字相同、结构相似,但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却有很大的区别。

4.咬文嚼字

数学语言具有严密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往往是一字之差,缪以千里。准确透彻理解数学语言所要表达的意思,方能正确解题。如“增加了5厘米”和“增加到5厘米”一字之差,表示的信息含义截然不同。长期的咬文嚼字,学生在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简洁性和规范性的同时,培养了认真审题的习惯。

四、推荐读物,增加阅读信息量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素养,数学课本不应成为学生数学阅读的全部。在课本之外,需要为学生挑选一些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数学故事、童话或绘本作为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感官表达自己的数学阅读,如动口说,动手绘、画、拼、剪、贴,写作,表演等。眼、口、手、身、脑多感官参与,进一步增加数学阅读的深度、广度,提高学生的思维含量[3]。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基础,低年级以激发数学阅读兴趣为主,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好玩,阅读的书籍主要有《数学小子丛书》《寻找消失的爸爸》等有关图形和数学历史的绘本。学生阅读重点放在故事主体,读完后还可以讲一讲、演一演;中年级通过阅读数学童话或科普读物,让学生获取其中主要的数学知识,阅读重点放在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上,读后引导学生通过画、演、写(写数学日记、读后感)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高年级通过阅读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家故事等数学书籍,阅读重点放在思维和创造上,读后引导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数学思想自主创作数学童话、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或回答与故事有关的核心问题,使学生产生继续思考的动力。

五、立体评价,保持阅读热情

阅读评价可保持学生对数学阅读的热情,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成功和乐趣。阅读评价时,既要关注阅读过程的评价:学生参与数学阅读的兴趣是否浓厚、态度是否积极?阅读的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是否采用“阅读摘录卡”记录阅读不懂的思考题?等等;也要关注结果性评价:采用数学“阅读考级”方法,看学生在阅读中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是否发现与掌握?对课内学习产生了哪些效果?等等,从而确定是否能阅读新的数学读物。阅后动口讲,动手绘、写、剪、拼、贴,表演等多样化的展示活动,也为评价提供了很好的载体。除了教师评价外,也可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如“亲子共阅读”中,对学生在阅读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送给学生一句暖心的、鼓励的话,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热爱思考、热爱数学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邵光华.数学课堂阅读指导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998(03):24-26.

[2] 王晓映.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9(26):41-43.

[3] 陈家梅.数学阅读:追求深度学习的品质[J].人民教育,2016(10):49-50.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分数评价能力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