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红楼梦】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意蕴传达

2021-03-22 23:07李星辰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红楼梦

李星辰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它不仅被许多文人誉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红楼梦》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其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它渗透着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智慧,精神,等多个领域。也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给翻译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本文中,我们以两个较为出名的译本为例,以较著名的第三回(黛玉进贾府)为着眼点,深入对比不同译本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使读者在了解作者翻译倾向的同时,也能体会译作对于文化负载词意蕴的表达程度。

关键词: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倾向

1引言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之作,自问世起就饱受关注,与之相关的研究文献也是不枚盛举。该书的译出也一直是翻译界的重头戏。发展至今,较为出名的译本已有十几种。其中,以杨宪益和霍克斯(Hawks)的译本较为知名。

红楼梦的研究角度繁多,笔者对于其中描写的各大家族的衣食住行较感兴趣,因为这些事物往往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所以笔者选取对人物外形以及家具摆设描述的较为详尽的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并从称谓,外貌,家具三个方面入手,对涉及到的文化负载词加以翻译角度的分析。

2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

2.1文化负载词的定义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由三部分构成:句法、语义和语用。其中语义,也就是包括词和词组在内的词汇意义最为重要,因为词汇意义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生产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文学艺术和科学成就等。

文化负载词又称文化独特词、文化内涵词,它深深打上了某一语言社会的地域和时代烙印,是表示某一种文化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的词(词组)。也正是由于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往往“只存在于某一种文化中,在另一种文化中是空白的”。而这种特点,无疑给翻译过程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2.2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译者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具备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架构。诚然,这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细细打磨,用心推敲的。一般在翻译小说时,很多译者都注重小说情节,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译作故事的可读性上,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比较自由,或忽略或误译。这样显然是不适用于《红楼梦》这样的文学著作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作者比较“咬文嚼字”,拘泥于字面,译文却不够凝练。文化负载词属于微观文化,其鲜明浓郁的文化色彩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虽然由于一些语言词汇自身的不可译性,在翻译过程中造成文化缺失是难免的,但译者仍应努力深入理解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的达成两者之间的动态对等关系。

一般来说,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及译文效果有几种情况:

1)省略——文化内涵完全缺失;

2)单纯音译——文化内涵传递与否有赖于该词已有的传播程度和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层次;

3)音译加注释——传递了文化信息,但很有可能破坏故事可读性,或导致译文繁琐;

4)完全归化处理(替换意象)——源语文化内涵消失,但易为目的语读者理解。

5)完全异化处理(全盘保留)——保留源语文化的同时,可能让目的语读者一头雾水。

可见,几种翻译策略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孰优孰劣。译者的选择也必须依托于具体的语言环境。

3《红楼梦》第三回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实例及分析

3.1“称谓”类

称谓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往往来源广,形式丰,典故多,内涵深。《红楼梦》描绘的这种封建官宦世家,深受传统礼制文化的熏陶,对于称谓的重视更是可见一斑。在本回中,更是出现了大量的人名,敬称,绰号等,以下,我们选取几例进行分析。

3.1.1“老太太”

这是原文中众人对于贾母的称谓。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老”字所表达的绝不仅仅是“年迈”的含义,在用于称谓时往往代表一种地位的尊崇,比如:“太上老君”、“天王老子”。

杨宪益将其译为“old lady”,而霍克斯译文“lady jia”。要知道,在西方old一词表达的是“老,旧”的含义,用于称谓往往显得敬意不足。杨的译本让目的语读者联想到的可能是一位老邁昏聩的妇人,这显然不符合原著中贾母精神矍铄,地位尊崇的形象。霍克斯的处理没有体现出“老”字特殊的文化内涵,但是却不失敬意,这种模糊处理给读者留下了一个迷一般的贾母形象,而这个谜题放在后文去解开。不失为一种恰当的翻译处理。

笔者认为,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老太太译为“dowager”,该词在牛津字典中的解释为“an impressive,usually rich,old woman”(气度不凡的老年贵妇),这种归化的译法,既符合原著中贾母的身份,也让目的语读者能一下子体会“贾母”的身份。

3.1.2“凤辣子”

这是原文中贾母对王熙凤的戏称。熟悉原著的朋友都知道这个绰号不仅结合了王熙凤的名字,还很好的概括了其性格特征,显得俏皮又恰当。

杨宪益译为“Fiery Phoenix”,霍克斯译为“Peppercorn Feng”。杨译本用了直译的方法,将“辣子”译为“fiery”,该词是“炽烈的,暴躁的”意思,很好的概括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而“凤”译为“Phoenix”,指“凤凰,不死鸟”,这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比喻,当然,原著中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也确实是个十足的美人坯子。所以美丽高贵的凤凰形象还是能很好的还原王熙凤的外在特点。而霍克斯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手法,peppercorn(胡椒粉)是西方很常见的一种比喻,辛辣刺鼻的胡椒粉用来形容人时很容易令目的语读者联想到“尖酸泼辣”的人物性格,这与原著中的王熙凤形象不谋而合,而对于“凤”则音译为“feng”,处理略显粗糙。

3.2“外貌”类

可以说,在对于外貌的描述中,中西方有着一定的差异。中国喜欢在描述人“外貌”时,添加意象,形成类比。比如“面”一般比作“重枣”、“鹅蛋”、“冠玉”等等,“眉毛”一般比作“柳叶”、“剑”、“卧蚕”等。而西方则喜欢大量的使用“高矮胖瘦、各类颜色”等形容词。因此,对于外貌类的文化负载词,在英译时,我们不光要尽量保留这些意象,还要传达出意象背后的暗指和隐喻。

3.2.1“熙凤”之姿

原著中,对于王熙凤的外貌,作者也描写的较为详尽: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单唇未启笑先闻。这里的“丹凤三角眼”和“柳叶掉梢眉”也是两个很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负载词。

丹凤眼是凤眼的一种,其眼角上翘并且狭长,类似丹凤之眼。其典型特征是内眼角朝下,外眼角朝上,极具美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丹凤眼往往是美人的标记。而柳叶吊梢眉指眉型如柳叶,细长轻盈,眉梢如鬓,也是一种东方美人的标准眉形。

杨译为“She had the almond-shaped eyes of a phoenix, slanting eyebrows as long and drooping as willow leaves.”霍译为“She had, moreover, eyes like a painted phoenix, eyebrows like willow-eaves.”杨译版采用了直译加解释的翻译方法,不仅保留了眼睛在原文的“凤凰”意象,也很好的描述出了丹凤眼的扁桃仁(almond)形状。同时,译者不仅保留眉梢“柳叶”的意象,也用了“long”(狭长的)和“drooping”(下垂的)两个词汇对这一比喻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而霍的译本就显得过分异化,虽然完全保留了原文“凤凰”和“柳叶”的意象。但是这样的比喻会让西方读者一头雾水,因为他们并不一定能接受这种将眉眼比作动物的描写方式,缺少了一定的文化背景,他们很难将凤凰和眼睛,柳叶和眉毛直接联系起来。所以笔者认为,杨的译本更加妥当。

3.3“家具”类

家具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其背后凝聚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社会性。在古代中国,上至达官显贵,下至民间百姓,更是赋予了家具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往往从材质,形状到名称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其体现出的象征意义早已脱离功用本身,更是一种内在寓意和身份象征。因此,有人评价《红楼梦》中的家具描写其“极尽奢华之能事”。所以在翻译这些家具类的“文化负载词”时,也需要我们把握好家具本身的功用和内含的文化象征意义,不能只顾其表,却失其里。

3.3.1“大紫檀雕螭案”

这是黛玉进正内室时,看见的一个案几。无疑这个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即使在中国读者看来,都不一定能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意象,所以翻译时必须要在保留功用的基础上,完成外观和意象的描述。

首先,我们对这个家具做一下说明。紫檀木(学名:檀香紫檀),又名金星紫檀、牛毛纹紫檀等,是中国清代宫廷家具的主要用材。紫檀百年不能成材,因此十分珍贵。而“螭”是古代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属于一种没有角的龙。在中国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案”,古称案几,本义是指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亦指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可以看出,无论是尊贵的紫檀木还是有象征意义的神兽“螭”,都是为了凸显家具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翻译时,这些文化内涵是不能缺失的。

在翻译时霍克斯译为“a long, high table of carved red sandalwood, ornamented with dragons”,这里霍克斯将案译为长而高的桌子,能让读者很快产生正确的联想,而在紫檀前加了个carved(雕的),也很好的说明了器具的材质。后面的ornamented一词更是恰当,该词不仅表示雕刻,也有装饰的含义,这就很好的区分了前面的紫檀材质和后面的“螭首”雕花。但作者在处理图案“螭”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译为dragon(龙),这会让知道龙形象的读者产生错误的联想。因为在古代雕龙是天子的特权。所以这样的翻译无疑犯了文化常识性的错误。而杨译为“large red sandalwood table carved with dragons”,显得更加简洁,不仅没有译出“螭”的文化意象,甚至连“案”也只是译为large table,这或许让西方读者很费解:为何在内堂中间放一张大桌子?

笔者认为这里可以采用解释加直译的方法,译为“a long,high table of carved sandalwood, ornamented with chi(originated from Chinese ancient story:one of the nine sons of dragon,always carved in the buildings and furniture)”.這样虽然冗长一些,却很好的做了解释说明。

4小结

从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处理“称谓”时,霍克斯一般会采用意译的方法,其出发点在保留原作者的文化意图,尽力让国外读者了解。而杨先生更多采用音译加意译,这样的译文,如果不加注释,会在译出时缺失一定的文化内涵。在处理“外貌”时,杨先生一般会相对异化,旨在保留中国文化的特色,如“丹凤眼,柳叶眉”,直接将眼眉比作凤凰和柳叶。而霍先生则会选取一个中间意象加以过渡,让中国的类比在外国读者看来不显突兀,如“鼻如凝脂”用了“肥皂”作为中间意象。在翻译“家具”时,霍先生挥立足于国外读者,对于内含的文化知识加以解释说明,而杨先生则更加直接。

诚然,《红楼梦》作为一本各方面都极尽雕琢的小说,能细品的地方还有很多,其中的文化负载词更是不枚盛举。由于水平有限,笔者只能从中挑选出一些,对照两位大师的译本,加以分析。很多引喻失义的地方,还望读者包涵。

参考文献:

[1]党争胜.翻译名篇赏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培基.略论《红楼梦》新英译的习语处理[].外国语,1980(1).

[3]曹雪芹. A Dream of Red Mansions[M].Hawks.

[4]徐俏颖.试论霍克斯《红楼梦》中人名翻译的特色[].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5]曹雪芹. A Dream in Red Mansions[M].杨宪益.

[6]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
从美剧字幕看中文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