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三破”,新教师专业成长三部曲

2021-03-23 21:59李若彤
新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评价学校课堂

李若彤

教师是立教之本,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厦门市集美区康城小学不断扩容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以下困难:一是新教师多,经验不足,教师流动性大;二是部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上进心不足;三是学校骨干少,缺名师,在传帮带、业务提升上缺乏带头人。据此,学校立足教师发展,加强现代化学校治理,从立观念、立规矩、立机制入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

一、立观念,破现状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学校加强指导制度建设,树立“康城一个家,你我同成长”的发展理念,以适度的目标导向机制引导教师形成自主发展的紧迫感、饥渴感及责任感。

1.领进门。学校新教师多,如果引导好,他们就是学校的新生力量,如果不注意,在消极环境影响下,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学校特别为新教师量身定做进门教材——《康城小学教师入校手册》。手册从学校的办学思想、师德要求、考勤、礼仪交往、备课、上课、调代课、教研、社团、岗位职责要求、家校工作等众多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及具体工作流程指导。手册以规范化的指导制度引导新教师快速进入教师角色,確定正确的成长方向,迈好教师成长的入门第一步。

2.带好路。领进门后,要选对路上好路,还需要一个有梯队、有方向、同成长的师徒带教制度。学校从师资现状及教师成长规律出发,采取“骨干教师一青年教师一新教师”的三级双带教制度。骨干教师负责引领,青年教师负责一对一指导,同时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形成一个自觉互动、共同探讨的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里,要确定每个人的三年成长规划,提出年度学习研讨的内容,并确定过程性评价内容及方式。通过师徒结对活动,新教师有人解惑、有人领路,较快地在各方面成长起来;而带教教师也在共同体中不断突破自己,实现同增值、共成长。

二、立规矩,破应付

如果没有规范、专业、制度化的培训制度,教师的成长就容易流于形式。学校建立了丰富的活动辅助机制,制订一系列活动方案,将教师的“阅读、练功、思考、课堂”要求常态化,使教师在参与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提升内涵,站好讲台。

(一)阅读引航

1.阅读提升理论素养。由学校认真甄选、分门别类,列出“教师成长书单”,每学期推送。书单涵盖教师精神、教育文化、教育理论、教学常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人文素养七大领域。每学期依托教研组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做好读书笔记。除了体系化的专注阅读,碎片化阅读同样不可或缺,教师每月还要学好“两刊”(《福建教育》《新教师》)“四文”(学校推荐的四篇短小精悍、涉及面广泛的文章)。

2.观影升华理念情怀。学校以“教育”为主题,围绕“爱、责任、差异、创新”等关键词,每月对一部电影进行详细的导赏推介,并围绕电影聚焦的问题展开讨论,绘制思维导图,让电影之美和教育所需有机融合,以视觉文化的形式,悄悄改变教师观念。

3.上网拓展信息资源。网络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学校倡导教师建立“基于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学会在网上学习、探索、研究,根据自身教育教学所需,搜集优秀教案、咀嚼名师课堂…建立“教育教学资料库”,学校定期组织交流展出。

(二)基本功考核

学校梳理出教师的12个基本功项目,结合市、区基本功大赛和教师技能大赛,制订《教师基本功训练和考核方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考核。其中三笔

一画、多媒体使用、教材解读属于日常练功,需日日练、周周评。而教师五项基本功大赛、教师技能大赛、教学创新赛三大赛事则是三年一轮回的年度重点训练项目。根据每年的重点项目,制订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三级训练考核计划,人人参与、人人过关,逐级选拔、层层推优,在活动中,建立互助学习关系,促进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推动教师读书、思考的最佳手段。学校要求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研究。新教师则要求从微问题开始研究。我们先开展头脑风暴,归纳出教师工作中的20个共性问题,即20个微问题,教师通过自荐或推荐认领话题。接着引导教师通过聊天、座谈、听课、观察、反思、分享等方式获取相关问题解决策略。最后撰写、修改、完善、编辑成册。不管是课题研究还是微问题研究,都是让教师全方位浸入式参与,从而获得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科研反思能力。

(四)课堂锤炼

1.抓常规、立规矩。(1)教学常规检查月月有,但学校班级数多,为避免劳师动众及教师的侥幸心理我们采取的是随机抽取班级、学科、学生。(2)行政每日一巡,段长每周至少三巡,巡视教师上课情况,学生听课情况,保证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2.完善教研和备课制度。(1)丰富教研、备课内容,将理论学习、课题研究、上课评课等融入教研及备课活动。(2)注重人人参与,敢说真话。

3.课堂锤炼。(1)教师要学会镜像磨课,录下自己的课,反复斟酌,寻找不足。(2)勇敢亮课。学校给舞台,如开放周、聚焦课堂、课改经验交流会等,在磨课中成长,在展示中突破。(3)学校的推门课安排频率高达每人每周一次,且是教师提前知道的,可以提前准备。推门听课只是手段,目的是激励教师精心备课,站稳课堂。

三、立机制,破资历

客观、公正、及时的评价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呈正相关。学校积极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破平均、破资历,让评价成为教师展示才华、追求卓越、完善自我、

不断发展助力,让每个教师站亮讲台。

(一)评价内容引导教师发展

学校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评、骨干选拔、绩效奖励等联系起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压力。例如,《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工作方案》等方案办法,都是从教师的专业发展出发,规范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技能训练比赛、校本作业、课程开发,促进教师发展。

(二)增值评价关注教师进步空间

学校注重采用增值性评价方法,关注不同教师的进步空间,鼓励教师错位发展,打破了教师盲从心理与职业倦怠,使不同的教师都能感受到发展喜悦,激发教师求发展的内在动力。例如,学校引导有专长的教师加入学校校本培训资源库,开设“儒雅论坛”,让每个教师有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团体评价促进共同成长

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要有一致目标,因此学校在制订各种评价方案时,非常注重教师的团体精神,提倡抱团作战、共同成长,这也就避免了教师间的恶性竞争,更能实现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康城小学责任编辑:林彦刘贞辉)

猜你喜欢
评价学校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