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视域下高中思政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2021-03-24 11:38向小琴张登奎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角色定位

向小琴 张登奎

【摘要】“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课堂教学必须走向深度教学,教师是践行深度教学的关键,需在课堂中精准定位。文章通过实践案例,从深度教学的执行与引领者、深度课堂的设计与发起者、深度活动的策划与推进者、深度评价的设置与实施者四个维度,对高中思政教师在深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角色定位进行探析,以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深度教学;高中思政教师;角色定位

高中思政课作为活动型德育课程,教学实践需结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按《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指向践行,其实质在于通过学生在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下的深度思辨,促进思维品质提升,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深度融合。换言之,就是要进行深度教学。深度教学的核心引领者是教师,深度教学提升实效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整体教学设计和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因此,在高考评价体系指引下的深度教学实践背景下,思政教师如何理性认知、有效定位角色成为当前教师亟须明确的問题。笔者选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在深度教学视域下高中思政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的相关问题。

一、凸显价值立意,做深度教学的执行与引领者

高考评价体系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核心价值是学生“在面对现实的问题情境时应当表现出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这与新课程所要求的高中思政学科的课程性质及要求相一致。因此,高中思政教师在践行深度教学中须凸显价值立意,将高考评价体系及新课程标准要求渗透融合在课堂中,做深度教学的执行与引领者。换言之,教师要将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要求融入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中,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

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节课中,按照深度教学要求,在做好前端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分析后,教师为充分执行和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教学实践,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必备知识:通过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探究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理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以及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2.关键能力:通过议题探究与分享,逐步提高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辨识与判断,提升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习得科学精神。

3.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通过榜样示范,认同劳动观念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定理想信念,砥砺自我,将个人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与中国梦融为一体,积极主动为社会和个人做贡献,坚定公共参与。

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对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及课程标准的基本指向进行精准解读,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建构(见表1),对学情进行有效分析,以学定教,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心智特征进行深度把握,以引领深度课堂教学。

这样设定的教学目标,将价值引领和素养立意融入深度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此价值立意下,引领学生实现学科理论逻辑与生活实践逻辑的统一,促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从而提高深度教学的效度。

二、优化情境创设,做深度课堂的设计与发起者

深度教学必须依托一定的教学情境展开,课堂教学实践的重点是引领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迁移运用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需优化情境创设,做深度课堂的设计与发起者。在目标引领下,教师在设计深度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情及时政热点,将真实数据、事实或案例序列化、结构化地创设真实情境,以服务深度教学的课堂。

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通过三个环节层层展开情境创设。

环节一:数十载劳动奉献,为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什么?

环节二:几十年追梦不息,成功背后都蕴藏了什么?

环节三:一辈子赤子之心,寄语青年成功需要什么?

围绕这三大序列化、结构化的环节,教师引领学生共同探究,优化完成教学任务,高效达成教学目标,也引领学生坚定中国自信。

首先,善于创设可参与的教学情境。在上述三个主要环节中,教师分别创设了可供学生有效参与的具体情境,如“袁隆平——稻田里的大梦想”[DK]“赤子之心、追梦稻田”[DK]“誉满天下、名入史册、获奖无数的‘耕耘者”[DK]“从一个人到一个家,一个团队背后的一个国家”[DK]“袁隆平寄语青年人”等,引领学生深度参与课堂,逐步坚定价值创造与实现的信念。

其次,重视情境运用中的任务驱动。任务是学生有目的地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要切入口,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材的理论逻辑与生活实践逻辑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任务的驱动不仅引领学生完成了既定教学任务,更引领学生实现了价值创造,促进知行合一,让学生落实为梦想奋斗的具体行动。依托上述情境,教师设置了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的一连串具有关联性、层层深入的任务。

任务1:袁隆平的劳动和坚持给自己和社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任务2:有人说,袁隆平的成功完全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请予以评析。

任务3:从袁隆平“追梦稻田”的人生历程和他对青年的寄语中,谈谈对你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

任务4:请撰写一篇更好传承袁隆平精神、勇于追梦的演讲提纲。要求:(1)自拟演讲稿的题目;(2)要运用所学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3)字数300字左右。

最后,有效扩展情境迁移的空间。迁移空间既包括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包括学生课堂思维推进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情感、思维在课堂情境之下进行深度争鸣,以更有效扩展情境迁移空间。在本节课中,教师合理使用了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课后践行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和实践空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主导探究课堂,做深度活动的策划与推进者

深度教学中,策划与推进课堂深度教学活动是极为关键的一环。换言之,教师要成为优秀的活动策划与推进者,使每一个课堂小活动成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如在上述教学环节三中,教师主导探究课堂,进行如下课堂活动。

结合袁隆平的“追梦稻田”的人生历程和他对青年的寄语,谈谈对你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未来你想从事什么职业?你将通过哪些具体途径一步一步实现人生价值?请结合个人情况分析,做出简单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见表2)。

学生活动:商议、交流、分享

教师活动:活动提示、引导

交流互动:智慧课堂应用,学生分享

在此活动中,教师有明确的角色定位。首先,教师巧妙架设课堂活动的主线。在环节三“一辈子赤子之心,寄语青年成功需要什么?”这一主线引领下,通过“袁隆平的成功—寄语青年成功所需的特质和要素—青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活动线有序展开,使学生将价值创造与实现中国梦和个人梦、将国家发展与个人行为深度融合,使教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其次,教师精心做出课堂活动的预案。深度教学视域下的教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实践,活动会产生很多事先不可预测的生成性问题,因此,教师在策划和推进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做好活动预案,对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引导、合理处理,保证深度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四、坚持多元视角,做深度评价的设置与实施者

新課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教师在组织深度课堂教学实践时,必须坚持多元视角,设置、实施科学的、多元视角的教学评价。

第一,在评价立意上,坚持求同取向与求异取向相结合。考试评价视域下的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要求引领学生成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因此,教学评价须注重评价立意的求同与求异取向相结合的思路。换言之,评价有基本价值取向上的统一标准,但学生的视角、素材、见解、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案等均无标准答案。如在上述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辈子赤子之心,寄语青年成功需要什么?”学生应如何为实现自己的生涯而努力,每一个学生的规划都可能存在差异,这种求异的多元视角值得肯定和认同,教师需引导学生对这些规划进行正确评价,引导学生认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包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的基本路径及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尊重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1]等基本价值导向。

第二,在评价设置上,注重课堂活动探究与社会实践的行为表现。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引导开展活动型课堂时,教学评价必须注重课堂表现。此外,需要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评价学生整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通过任务完成的效度来进行综合评价,如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设置学习评价表(见表3)和活动测量表(见表4)以提高课堂效度,促进教、学、评统一。

总之,在高中思政深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认知到认同再将其运用于实践中,其间经历了学生自身、学生与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激烈的思维碰撞。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形成用思政学科知识与方法去看待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自觉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高考评价体系要求下的深度教学课堂改革正在进行,思政教师要将深度教学的相关要求落实到常态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作用,久久为功,方有成效。着眼未来,高中思政教师如何在常态课的深度教学中有效定位,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和反复践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马龙珠)

【作者简介】向小琴,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德育实践。张登奎,高级教师,成都市高三政治中心组核心成员,研究方向为高考思想政治命题研究、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2020年度成都大中小学思政工作研究基地项目“指向爱国主义价值立意的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DZX202003)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角色定位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探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结构导向学习:深度教学的基础性策略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
深度教学:课堂转型的又一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