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环境下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

2021-03-25 16:21张东锋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6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张东锋

摘要:2020年9月,安徽省全面推行高中新课程以来,不少高中历史教师反映课时少,课堂容量大,课堂教学难以推进。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切实以新课标为指引,充分发挥智慧课堂的功用,坚决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笔者以智慧课堂环境下家国情怀素养教育为例,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忘教育初心,切实将教师对教育和学生的情感融入课堂;要突出教学中心任务,回归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要抓住课堂教学的重心,充分发掘、解构、设计教学问题,利用问题驱动教学;要围绕核心,涵育以家国情怀为代表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智慧课堂  家国情怀素养  教学策略

自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地生根?2018年笔者与合肥八中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方海霞共同申报了安徽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智慧课堂环境下高中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教育研究”。智慧课堂是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为主要依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实现课堂教学全过程应用的智能、高效课堂。

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智慧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坚持“四化”策略,即情境化、主题化、任务化、活动化。笔者以李惠军老师的示范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为例,谈谈如何在智慧课堂环境中落实家国情怀素养。

一、不忘初心,情感融入课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精髓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有积极的情绪才能唤醒人,有蓬勃的精神才能鼓舞人,有澎湃的激情才能激励人。只有教学情境融入情感才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示范课开始前,李老师首先向学生问好:“孩子们,你们好!你们看我是不是像个老爷爷?叫爷爷好!”几句简单质朴的话语,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的形象就深入学生心中。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李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基本上都是“孩儿们”;学生回答问题时,非常自然亲切地挽住学生的手腕;这些不单单是亲和力强的表现,更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对教育和学生深沉的爱的自然流露。这种爱恰恰是家国情怀教育的出发点之一,李老师以实际行动提醒我们,教育者要始终不忘初心,将情感融入智慧课堂。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课堂伊始,李老师通过智慧课堂教学软件引导学生诵读了北宋王安石的《出塞》和南宋陆游的《示儿》两首诗,用充满细腻情感的语言和学生一起解读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另外李老师还与学生们一起赏析了南宋画家夏圭的《溪山清远图》,感受了画家北望中原、怀念故土的家国情思,学生无不为之动容。

二、突出中心,回归生活世界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所有教育心理学如果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影响学习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育者要明白这一点,并由此开展教学活动。”他的话说明:任何有效的教学都是从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开始的。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挖掘学生感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境资源,学生只有实现学习情境的生活化,才能切切实实明白知识的价值所在。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不少老师在教学“元代的行省制度”时,都会提供这样一段史料:

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點与历史作用》

教师大都这样提问:根据材料,指出行省制在权力分配上与郡县制有何不同?

学生基本上都这样作答: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表面上看起来,这些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提供了文字材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解答,完全符合史料教学的要求。但对学生而言,由于史料比较简单,学生能直接得出答案,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时老师选择的史料是专家学者的历史著述和历史认识,作为二手史料本身就缺乏作为学生认识来源的依据。那么,李老师在这节课教学中是如何处理类似问题的呢?智慧课堂环境下,李老师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大量使用直观的图片。比如在说明辽朝制度因俗而治时,向学生提供了辽朝贵族墓志铭和壁画的图片(图1,2,3,4);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第一手史料,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解决了教学问题,还让学生认识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将家国情怀渗透到学生心中。

三、抓住重心,问题驱动教学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有问题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有问题才有体验、发现和创新。”教学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的是问题要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提出,目标是问题的价值指向;适应性是指问题要适合学生的现实水平,从而保证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进行思考;新颖性是指问题设计新颖和表述生动,能够对学生产生吸引力。那么,智慧课堂环境下,李老师的课堂教学问题是如何设计呢?

导入新课过程中,李老师使用智慧课堂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几幅图片——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澶渊之盟、靖康之耻和陆秀夫负幼帝蹈海。李老师启发学生回答了相关历史事件后,得出认识:北宋北面无国防,南宋半壁无中原。同时李老师针对日本学者“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观点,向学生发出疑问:“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这一有目的性的问题不仅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同时向学生传递出淡淡的家国隐忧。

为增强问题的适应性,李老师将一个大问题拆成众多的小问题,并连续发问。例如,在分析辽夏制度形成的背景时,李老师提供一则史料:

宋神宗忧心忡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宋]王暐《道山清话》

针对这一材料,李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小问题:宋神宗苦恼什么?二虏是谁?城国和行国是什么?在什么地方?通过这样一些小问题,既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学生回答的正确率,又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渐进深化适应的过程。

此外,李老师抓住历史人物所言所行的具体细节,创设生动具体的历史情境,提出新颖性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尽可能真实的体验,从而习得智慧,丰富素养。例如,李老师提供了一个金世宗与耶律履的对话,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体会家国情怀。小问题后面是大背景、大历史、大格局,问题设计新颖巧妙,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四、围绕核心,涵育家国情怀

著名历史教育家任鹏杰先生认为:历史教育目标并非仅仅是求真求实,“人”才是历史教育追寻的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建构者和学生思维情感的引领者;学生则是思想的领悟者和情感的体验者,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智慧课堂环境下,李老师的课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自始至终突出涵育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例如,李老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说了这样一段话:“课堂伊始,我们含着悲情欣赏了清冷哀婉的诗情画意。当我们结束这节课的时候,我想给大家布置一个不用交给老师、不用交给家长,而是交给你的心灵、刻在你的基因染色体中间的作业。听完这节课后,再次重温品读王安石、陆游这些两宋诗人饱含家国情怀的诗篇的时候,我们还有哪些历史的感叹?”这一叩问,搭建起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提出富有思想力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深刻的认识,并产生和谐的情感共鳴,在潜移默化中涵育了家国情怀素养。

结语

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价值目标与归旨,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应该以李惠军老师为榜样,不断学习新课堂教学理论,运用丰富多元的教学策略,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努力推进家国情怀教育在智慧课堂环境下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赞科夫著,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奥苏伯尔著,余星南,宋钧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孙曙辉,刘邦奇.智慧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5]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关于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