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阅读多样化指导手册》

2021-03-25 17:34
全国新书目 2021年2期
关键词:研习人物形象赏析

黄玉慧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5

35.00元

黄玉慧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本书以高考考频较高的名著《呐喊》为抓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不同维度的阅读方案,并分析总结了高考已出现过的相关考题,预测了考查趋势,为师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准备整本书阅读高考内容提供了有效方案。

阅读学习过程

一、单篇研习说明

《呐喊》的14篇小说作品,是按照作者的创作顺序进行编辑的,每一篇即为一个点,都承载着鲁迅深情的“呐喊”,饱含着鲁迅悲悯的目光,是整本书“肌体”中的一个微小细胞,携带着全书思想的强大基因。

那么,如何选择精读的学习内容呢?我们根据学段特点和学习价值进行了筛选。首先,根据高中学段的特点和学生的平均阅读水平,去掉初中已讲篇目《一件小事》《故乡》《社戏》,保留《孔乙己》用于和《白光》中的陈士成进行“封建科举制下的读书人”的研读比较。其次,去掉《兔和猫》《鸭的喜剧》这两篇小说,留给学生自行研读,便于学生迁移运用掌握的阅读鉴赏方法。在精读作品中,可以选取单篇细读深挖,进行解剖麻雀式的研读。可以对《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头发的故事》《风波》《阿Q正傳》《端午节》《白光》9篇作品,按照创作顺序进行选读选讲,体会五四运动前后鲁迅思想上的变化与发展。也可以按照题材组合精讲,比如将《狂人日记》与《药》分为一组,从“觉醒者的困境”的角度贯通研读;将《头发的故事》《药》《阿Q正传》《端午节》分为一组,从“辛亥革命的反思”的角度贯通研读;将《风波》《明天》分为一组,从“救救孩子”的角度贯通研读。这让学生在精读与比较中逐渐形成联系阅读、贯通思考的意识,为后面的专题研读做好铺垫。

二、单篇研习整体设计图示

单篇研习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小说的构成要素出发,在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的前提下,深入研读作品。学生通过对情节结构的梳理与研读,建构作品叙事框架,体会作者创作的匠心;通过对作品人物的梳理和研读,既能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又能体察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用意;通过对作品环境描写的梳理与研读,能够感受并概括出环境特点,思考环境描写与其他小说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究人物命运的成因;在梳理研习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作品主题,理解鲁迅的文化反思。

了解背景可以看成第一层级,是基础性、条件性的任务;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社会环境可以看成第二层级,是丰富性、充实性的研读任务;作品主题可以看成第三层级,是理解提炼、总结概括性的任务,体现对作品和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三个层级体现了对作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单一到综合的阅读过程和思维过程。

语段鉴赏是贯穿第二层级(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社会环境)解读研习的重要活动任务,是由理解性输入到创造性输出的过程,是从总结概括性认识再回归文本进行具体阐释分析的过程。语段鉴赏任务不仅仅是单篇研习落实的重点,也是后面进行专题研讨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篇目的学习目标、作品特点和学生的能力等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设计,也可以根据活动任务进行具体指导或提出细致要求。后文的学习成果呈现了教师指导学生写赏析语段的方法,同时,也展示了部分学生的作品示例,供师生参考。

三、单篇研习实践过程

(一)学生活动

1.阅读作品

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进行阅读,在文本相应的位置进行圈点批注。学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呈现自己批注的不同内容。例如,用蓝色笔对人物进行圈点批注,用绿色笔对环境描写进行圈点批注。

教师可以根据阅读进度,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根据阅读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点评。

2.查阅资料

学生以语文学习小组为单位,查找关于作者创作这篇作品的目的或创作过程的介绍,注明资料的出处,保留电子文档,汇总后发到微信群中,大家共享。

3.完成学案

学生依据学案完成相应的任务,对文本进行梳理,留下思考的痕迹,记录探索的心得。

(1)概括作品情节。

针对结构清晰的作品,学生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概括作品的情节,或者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作品的情节。如果这篇小说的情节构思值得鉴赏,教师可以在布置梳理作品情节的任务的同时,给出相应的鉴赏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第一次布置赏析任务的时候,最好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路径进行具体指导,具体方法可以参看后文的情节赏析指导。

(2)分析人物形象。

这一任务可以拆分成两步,第一步是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第二步是赏析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在完成任务的第一步时,教师可以提出任务要求,比如,概括时以“特点+事例”的格式完成,至少举两个相关事例证明该特点。这一任务在培养学生提炼概括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概括能力的准确性,关注事例和特点的一致性。在完成任务的第二步时,教师也要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通过赏析人物描写的细节,如动作、语言、肖像、神态、心理等,完成对人物的某一个特点的赏析。学生深入文本,在人物描写的字里行间揣摩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的表现力,提高解读分析的能力。

(3)赏析环境描写。

这一任务要求学生能够梳理出作品中有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内容,能够对环境描写进行赏析;在赏析环境描写的过程中,要概括提炼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对情节、人物和主题的作用,能够从联系的角度理解文本。

(4)分析作品主题。

基于以上学案的完成,学生对作品主题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根据自己的体会总结概括作品的主题。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和实际情况,布置部分任务,也可以灵活调整任务布置的顺序。

4.交流分享

学生可以针对阅读情况和作业情况进行交流与分享,既可以是针对完整学案的交流,也可以是针对任务中某一项内容的分享。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把学案分类,展示分析透彻的作品,或者展示表达逻辑性强的作品,互相学习。交流分享活动可以互学互鉴,矫正偏差。如果学生能够把原稿和修改稿加以对照,进行分析讲解,引领示范作用更大,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研习人物形象赏析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