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林木种苗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1-03-26 12:45
甘肃林业 2021年1期
关键词:临夏州苗圃种苗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保证造林绿化进度、提高营林质量、加速资源增长、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林业生产中一项带有全局性、超前性、战略性的基础工作。多年来,临夏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林木育苗产业,通过政策推动、工程带动、利益驱动、项目拉动,促进了林木种苗建设规模化发展。

一、全州国有场圃和种苗基地现状

临夏州把育苗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立足临夏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国有、集体、个人相结合的育苗方式,多措并举,促进了以康乐县为重点的林木种苗建设规模化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州种苗基地总面积8.2 万亩,产苗量21000 万株。按权属分:国有面积1920 亩,占总面积的2.3%,产苗量800 万株;私人育苗面积8.01 万亩,占总面积的97.7%,产苗量20200 万株。按育苗树种分:以云杉、油松、樟子松、侧柏、刺槐、柳树、榆树等为主的生态林育苗面积6.78 万亩,产苗量15300 万株;以花椒、核桃、杏、啤特果为主的经济林育苗面积1.2 万亩,产苗量5200 万株;以紫斑牡丹、月季、玫瑰、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红叶李、丁香、连翘等为主的花灌木育苗面积2216 亩,产苗量530 万株(盆)。

(一)国有林场及育苗情况

临夏州共有12 个国有林场,分别为临夏县三岔坪林场,和政县大黑沟林场,康乐县风转磨粱林场、红山林场、北山林场,东乡县高山林场、维新林场,永靖县巴米山林场、新寺林场、西河林场、南山林场,积石山盖新坪林场。大部分林场初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营总面积91.26 万亩,林地面积52.4 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37.72 万立方米。其中:乔木林总面积15.9 万亩;灌木林总面积12.85 万亩,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红砂、金露梅8.7 万亩,柳灌、柠条、银露梅等4.15 万亩。国有林场共有育苗基地6 处,现有育苗225 亩,育苗树种有云杉、油松、侧柏、柳、落叶松、樟子松等。

(二)国有苗圃育苗情况

全州有国有苗圃12 个,分别是积石山县夹滩苗圃,临夏县中心苗圃,广河县宗家苗圃、古城苗圃,康乐县哈鹿苗圃、夏家寨苗圃、道家园艺站,和政县苗圃,东乡县河滩苗圃、拱北苗圃、池滩苗圃,永靖县三塬苗圃。苗圃总经营面积2127 亩、育苗面积1695 亩,育苗树种为柳树、杨树、云杉、杏、侧柏、刺柏、速生柳、红沙柳、樟子松、啤特果等。

(三)个人/私营组织(机构)育苗情况

全州有育苗专业合作社、大户、绿化公司或企业共150 家,培育各类苗木5021 万株。其中以临夏市张家台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首的128 家育苗机构,主要以云杉、油松、落叶松、杨、柳、榆、核桃、刺槐、啤特果等常规生态和经济林树种为主;临夏县百益现代化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19 家育苗机构以牡丹、玫瑰、丁香、连翘、月季、紫藤、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红叶枫等花灌木育苗为主;永靖县馨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4 家育苗机构以碧桃、海棠、木槿等城市园林景观彩色树种为主。

二、2020 年苗木销售情况

2020 年全州销售各类苗木2083 万株,销售额2.63 亿元,其中重点生态工程消化自产苗木855.4 万株、销售额8625.3 万元,州内互销332 万株、销售额2596 万元,州外销售940 万株、销售额1.5 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临夏州育苗产业不论是发展速度还是规模效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和差距短板。一是苗木市场疲软。近年来,全国各地苗木基地快速发展,以往临夏州的销售市场甘南、陇南、定西,宁夏、陕西、青海等地苗木都能够自给自足,对临夏州苗木产业冲击较大,州外市场萎缩,出现苗木大量过剩,价格大幅下跌,致使苗木销售受阻。二是种苗结构单一。云杉、油松、樟子松、侧柏、刺槐、柳树、榆树等常规苗木占总量的82%,花椒、核桃、啤特果经济林占14%,花卉、景观树种等观赏性园林绿化苗木占4%,各县市每年城市绿化美化所需的梧桐、雪松、垂柳、樱花、海棠、银杏、红木香、凌霄等高档苗木,州内缺乏,基本都从外地调运。三是融资难度较大。部分育苗大户种植面积比较大,在市场波动、苗木价格低迷时,打算移栽定植,培育大苗,此举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销售难”的问题,但由于投入较大,资金自筹能力不足,贷款融资困难,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同时,种苗建设方面,国家没有投入,主要靠种苗生产者自筹解决,给多规格、高质量种苗生产造成了很大困难。

四、对策建议

从国内育苗市场趋势来看,国家对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种苗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市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今后临夏州的育苗产业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融入国内大市场,必须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确保全州种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内促外销机制。积极引导、扶持成立营销组织(协会),强化宣传推介,促进外向销售,另一方面建议各县市每年配套一定资金,充分利用春秋两季大力开展高标准植树造林,实现川苗上山,促进内销,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对每年推介外销苗木100 万元以上的营销人员和农村能人予以表彰奖励。同时由政府按苗木市场价拿出前期资金并提供集体荒山荒地,组织引导育苗大户利用自有苗木开展荒山绿化,逐步消化过剩苗木。

(二)优化调整发展结构。优化调整苗木结构,积极引导苗圃、育苗合作社改变传统的栽培方式,立足临夏实际,放眼国内外市场,顺应市场需求,引进一批山东、陕西、江浙一带特有的珍稀树种、彩色树种、城市园林景观树种,以及适宜乡村、庭院、村道等绿化美化亮化香化的花灌木及草本花卉苗木,让临夏成为“四季见绿、三季见花”的旅游胜地。建立各具特色、门类齐全、品种多样、规格合理、色调多元的林木种苗基地,重点压减云杉、油松、柳苗木存量,扩大花卉、园林景观树种、彩色树种增量,特别是要解决高档城市绿化树种存量严重不足的现状,促进全州种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加强种苗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公布种苗供求信息,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拓宽苗木销售渠道。要通过在公路沿线交通要道显眼位置设立广告牌、制作苗木宣传册、微宣传片、组织苗木招商会等途径,应用现有抖音、快手等新型传播平台,加大苗木的宣传,进一步扩大临夏州苗木的影响力。积极引导和动员育苗企业、育苗大户、经纪人组团参加省内外苗木花卉展销会,支持、选派信誉好、有实力、经验丰富、销售渠道广的营销人员在西藏、青海、内蒙、宁夏等地区,设立苗木繁育销售网点,拓展销售市场,实现与外地市场的对接,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格局。

(四)强化科技培训服务。建立健全州、县(市)、乡(镇)、村四级林木种苗科技服务网络体系,鼓励支持林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建立科技示范户、示范点、示范村,通过示范辐射,提高种苗基地建设科技含量,培育优质良苗。注重先进成果组装配套,应用先进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措施,提高技术集成能力。加强育苗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科技宣传培训,壮大农村科技服务力量,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和应用,提高育苗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

猜你喜欢
临夏州苗圃种苗
非遗传承视角下临夏州砖雕的传承与保护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种植苗圃抢先机 解决好这些问题
艺术小苗圃
艺术小苗圃
艺术小苗圃
临夏州走访纪实
甘肃省青少年中长跑、竞走冠军赛在临夏州成功举办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