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创伤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探索*

2021-03-27 09:21于增鹏梁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创伤外科烧烫伤体格检查

于增鹏,梁平,翟 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重庆 400014)

近年来,儿童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儿童创伤病例呈增加趋势,已成为儿童残疾及死亡的重要原因[1]。在小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儿童创伤疾病是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儿童医院大多未创建创伤外科,对不同脏器的创伤疾病大多收治在各个专科病房,住院医师创伤疾病培训多是各个专科独立、分散性培训。医院成立儿童创伤外科是发展趋势,有利于对住院医师进行儿童创伤疾病的集中、全面培训。本院成立儿童创伤外科以来,承担了小儿外科创伤疾病的住培工作,摸索总结了一些经验。

1 儿童创伤及创伤外科的特殊性

儿童创伤与成人创伤相比,有其特殊性。首先,儿童创伤涉及的创伤形式多样,涉及车祸伤、跌伤、烧烫伤、高空坠落伤、扭伤、切割伤、虐待伤等[2]。其次,患儿就诊时通常较“急”,家长更“急”[3]。这要求医生由较高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创伤异常严重时,如重型颅脑损伤、失血性休克等,随时可能危及患儿生命,医生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让患儿及时得到正确救治。当创伤较轻,但患儿疼痛明显、家长情绪急迫时,医生除有救治能力外,还要有安抚家长情绪的能力。再次,儿童有不同于成人的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4]。儿童血容量少,易发生休克、内环境紊乱等;儿童表达能力弱且有畏惧心理,可能存在隐匿性损伤而被忽略。但是,儿童生命力旺盛、恢复能力强,只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且预后较好。

每年发生创伤的儿童人数众多。有研究显示,我国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平均发生率为9.64%~19.20%[5-6],其中近13.40%的儿童在一年内发生多次意外伤害[5]。儿童创伤外科涉及神经外科、骨科、烧伤整形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等多学科。而一般小儿外科以收治单脏器创伤为主。儿童创伤外科患儿病情复杂,诊治时需要多学科协同处理,如高空坠落易导致颅脑、胸腹脏器损伤,并易合并四肢骨折;大面积烧烫伤易导致休克、感染等。而一般小儿外科所涉及的病种相对简单,且诊断与治疗方案较程序化。

2 儿童创伤外科住培概述

2.1住培要求 儿童创伤外科涉及学科多、病种多,其住培需结合各专科(涉及神经外科、骨科、心胸外科、烧伤科等)的培训要求,突出创伤特色。儿童创伤外科住培要求学员掌握颅脑外伤、骨折、烧烫伤、胸腹部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掌握清创缝合、骨折固定、烧烫伤创面处理、胸腔闭式引流、腰穿等诊疗操作,具体量化收治病种数、患儿数及操作次数,积极收治急诊病例,积极参与急诊手术;熟悉创伤危重患儿的抢救原则,积极参与多发伤、复合伤、批量伤的抢救工作。

2.2带教师资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自身素质包含医德师德、知识水平、责任心等[7]。创伤外科患儿因体格小,往往伤情较急、伤势较重,经常需要急诊处理,因此对创伤外科医生医德具有较高要求。儿童创伤外科涉及多病种,这要求带教教师掌握多学科的解剖基础知识及创伤处理知识,并注重继续学习,就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多与专科医生沟通;多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创伤学科发展动态,更新自己的知识面。在住培中,带教教师掌应注意仪表、自身谈吐修养,树立教师的威信和形象,获得学员的信任,同时注意培训方式、方法,让学员尽快掌握学习内容。

2.3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住培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建立规律的教学计划,每周1次小讲座、每月各2次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教师针对学员感兴趣的问题因势利导,从而引起学员对病例知识了解的求知欲。如颅脑外伤患儿病情严重、紧急,医生如果能及时正确地诊治,可以挽回患儿生命,并且可减少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使患儿恢复正常生活。结合临床病例,使生硬的专业知识体现在具体的病例上,激发学员对创伤的学习兴趣。其次,为学员创造实践操作机会,独立进行一些临床操作,如清创缝合、骨折固定、烧烫伤创面处理、胸腔闭式引流、腰穿等。教师先讲解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点、操作时注意事项等,并进行规范示范,尽可能让学员亲自操作、多操作,放手不放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学员能熟练地完成医疗常规操作。部分学员因所管病床疾病病种不同,缺乏某些操作机会,教师应提供道具,让学员模拟操作。再次,创伤患儿多具有危、急、重的特点,且就诊时间无规律,典型体征难以在上班时段遇到,科室应安排人员对各种创伤典型病例的急诊接诊、体征、影像检查、治疗手段等进行拍照和摄像,将其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创伤教学案例。在带教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建立微信群,随时在微信群内学习、讨论。

3 儿童创伤外科住培重点

3.1重视“三基”训练 采集病史是诊疗过程中的第一关。在采集病史时遵循以创伤时间为顺序的问诊,重点询问创伤机制、创伤后即刻症状、创伤后续症状、创伤后治疗经过。症状的询问以主要脏器损伤症状为主,切忌忽视其他脏器损伤症状。由于创伤患儿表达能力弱或处于昏迷状态,因此采集病史时一定要详细询问患儿家属或创伤目击者,尽可能地收集创伤经过、伤后症状等临床资料,便于及时诊断、检查及治疗。

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是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近年来,高能量创伤逐渐增加,多发伤多、复合伤多、损伤脏器多,因此查体应全面、仔细。创伤患儿难以表达或表达不准确,且查体配合度差,易漏诊。早期的漏诊往往会为患儿带来治疗的延误及医疗纠纷。比如重型颅脑损伤的昏迷患儿,医生忙于处理颅脑损伤时,易忽视胸腹部脏器损伤;患儿因为肥胖、检查不配合,可能忽略锁骨骨折或股骨骨折。因此,详细而全面的体格检查在创伤外科患儿的诊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其涉及内容较多,如神经系统、胸部、腹部、四肢体格检查等,对教师教学带来较高要求。同时,教师应结合病例反复进行规范性示范,在示范中反复向学员强调养成体格检查“顺序化”的原则[8],即各脏器检查的顺序和单脏器的视触叩听检查顺序。让学员积极参与到急诊病例的接诊过程中,亲自参与病例的体格检查,养成体格检查的顺序化操作习惯。

3.2注重培养学员各方面能力

3.2.1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影像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而使患儿得到正确诊治的思维过程[9]。如对于车祸伤患儿,通过收集创伤经过、伤后症状信息及体格检查,迅速判断患儿是否有颅脑损伤、胸腹部闭合损伤及四肢骨折;在诊断明确后,判定哪一个是危及生命安全、需要首要紧急处理的问题,以及给出相应的治疗措施。通过参与病例的抢救过程,启发和培养学员在短时间内进行思考,以受伤机制、症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为依据评估病情危重程度、制订治疗治疗方案的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

3.2.2临床操作能力 临床操作多是创伤外科的特点之一[3],如清创缝合术、烧烫伤创面处理、骨折固定、腰穿、胸腔闭式引流等。这为提高学员的临床操作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员在教师的规范示范及严密监督下,应尽快独立熟练各项操作。通过反复操作,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本功。

3.2.3沟通能力 儿童表达能力差、恐惧感明显,因此需要医生有良好的沟通能力[10]。儿童创伤外科医生要懂得如何与患儿沟通、安抚患儿的疼痛及恐惧感,同时还要懂得如何与患儿家属沟通,解除其焦虑情绪[11-12]。因此要加强学员针对性沟通培训,言传身教,让学员与患儿及家属进行病情沟通,使其能根据患儿及家属情绪状态恰当地运用沟通技巧,消除医患矛盾,使患儿尽早康复。

本院在儿童创伤外科住培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多数学员临床能力得到了明显进步。

猜你喜欢
创伤外科烧烫伤体格检查
皮肤科专业基地骨干师资对皮肤科专科体格检查的认知调查
2022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创伤外科杂志》稿约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夏日谨防烧烫伤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创伤外科杂志》稿约
《创伤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创伤外科杂志》稿约
轻度烧烫伤不必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