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刺激深筋膜致亚应激反应机制探讨

2021-03-28 08:11盛德峰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下丘脑筋膜纤维

盛德峰

(广东省深圳市一指禅保健按摩有限责任公司,广东 深圳 518034)

引起疾病发生发展的应激反应[1]是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世界性研究课题,目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持续刺激深筋膜(又称“深筋膜按摩疗法”)可引起对疾病产生治疗效果的全身性反应,笔者称其为“亚应激反应”[2]。本文将深入探讨亚应激反应的作用机制与临床作用,厘清亚应激反应与应激反应——包括良性应激的异同,将应激过程对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深刻调动导向防治疾病一侧,从而开辟新的医学领域,为人类健康事业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1 刺激深筋膜致亚应激反应机制探讨

1.1 亚应激反应机制探讨 刺激深筋膜能治疗诸多不同类型疾病,其引起的身体反应与应激反应十分相似,即两者均表现为由外界刺激引发的全身性反应,且反应速度较快;均可调动交感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反应;均可对身体产生调整与平衡作用;均具有镇痛、镇静效果;均呈现为非特异性反应。有学者用“机体应激效应”描述中医外治方法的机制[3],笔者认为用“亚应激反应”较为准确。

应激反应指身体在一定强度的刺激下迅速产生的一系列生物学反应,是一种固有的非特异性反应模式。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是人体基本的生物学特性,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及身体负荷的不同均会呈现不同的应激反应状态。应激反应大致包括心理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免疫系统反应,还可能诱发身体产生体液反应、细胞反应、蛋白质反应等[4]。最基本的应激反应模式表现为自主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快速激活,并大致分为3个时相,即以自主神经系统激活为主的应激反应初起时相、以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为主的中间时相,以及以内分泌系统激活为主的后时相[5]。简而言之,交感神经系统的积极反应,肾上腺髓质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应激释放,以及肾上腺皮质中糖皮质激素的有效分泌,产生如活血、抗感染、免疫、抗休克、修复、应激镇痛等作用[1,4],从而对冲应激刺激,保护机体功能。其中,交感神经系统在应激反应中占主导地位,充分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可调动整个应激反应轴线,但应激反应常存在反应过度的问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或引起疾病。

刺激深筋膜出现的全身反应与应激反应相似,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快速激活,调动身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积极反应。临床观察发现,刺激深筋膜会引起全身迅速发热、出汗,这种现象正是交感神经系统积极反应的表现。笔者认为,这种区别于容易造成伤害的应激反应的、稳定的、明确的、用以防治疾病的应激形式,应命名为“亚应激反应”较为贴切。

亚应激反应与深筋膜组织的结构特点密切相关。深筋膜结构包含肌腱、韧带、关节囊、支持带、肌筋膜等致密结缔组织,其上分布着各类感受器,如鲁菲尼小体、环层小体、高尔基腱器官、感受机械刺激的游离神经末梢等,以靠近关节区域的各种支持带分布最为密集[6],因此深筋膜被称为比眼睛和耳朵更灵敏的“感觉器官”[7],这种概念被一再强调[8]。按摩过程中的推挤与击打会产生类似“碾压”的机械压力和拉力刺激,对深筋膜感受器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身体深部产生酸、胀、痛的混合感觉(中医称为“得气”)。这些机械刺激产生的兴奋(得气感)主要通过较粗的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快速传向中枢,再通过脊髓神经网络上传到大脑,从而影响整个高级神经中枢,包括皮层、丘脑、下丘脑、垂体、边缘系统等。高级神经中枢快速兴奋,可迅速激活自主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全面、深刻地调动全身反应。此外,传导兴奋的粗神经纤维抑制了内脏细神经纤维的传入,调整或打断现有疾病过程的恶性循环,最终达到防治内脏疾病的目的。由于肩部、肘部、大腿前侧与小腿后侧的肌腱、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深筋膜结构活动量多、负重大,容易紧缩与发硬,其上的感受器对刺激更为敏感,刺激此类敏感的深筋膜结构会产生更强烈的身体反应及更好的疗效。

深筋膜组织结构的另一个特点与体表血液循环密切相关。深筋膜是一个巨大的网片状结构,包裹全身及所有的内脏、肌肉、血管等组织器官,并通过厚实的肌腱、韧带将其固定于骨上,最终与骨膜融为一体。筋膜是由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纤维和原纤维编织加厚而成,深筋膜的纤维较浅筋膜更为密集与固定。这些纤维与原纤维甚至微纤维遍布人体疏松组织,其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是嵌合在原纤维交织而成的三维结构里的微液泡,纤维和原纤维纵横交错嵌合无数微液泡,分布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纤维、原纤维、深筋膜、浅筋膜之间相互连接并相互作用组成多纤网络,微循环是多纤网络的组成部分,骨膜和骨是全身纤维网络的整合部分,众多微细血管、微循环与淋巴管在纤维和原纤维中穿插,这种结构状态又称为细胞外结构[9]。

肌腱、韧带、肌筋膜、关节囊、支持带这些厚实且密集的纤维结构因负重和运动更易感受内、外环境及力量的变化,易发生失水、紧缩与发硬现象。首先,这种紧缩与发硬会随着纤维结构传递到周围的纤维与原纤维,导致纤维丝紧张、僵硬,继而牵绊或挤压在其间穿插的许多细小血管与淋巴管,使血液和淋巴液的正常流动减慢。其次,包裹肌纤维和脏器的深筋膜也会紧缩、发硬,继而影响肌肉和脏器的血液循环。最后,厚实的深筋膜两侧分布着血管网,由穿过深筋膜的血管弓连接[6],深筋膜的紧缩、发硬会挤压血管弓而影响血管网的血液循环。以上因素均会造成身体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几乎所有细胞、组织、器官缺血,继而诱发各种疾病。刺激深筋膜可使这些紧缩、发硬的深筋膜立即松解,并兴奋交感神经,共同起到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笔者临床发现,刺激深筋膜后患者肢体发热持久且深刻,如一位患小儿麻痹后遗症50多年的患者述说患肢从未有过如此长久、深刻、舒畅的热感。

1.2 亚应激反应与应激反应及良性应激的区别 各种外界刺激既会引起身体产生各种特异性反应,也会产生一种共同的非特异性反应,即应激反应。应激是人类适应环境的重要机制,但是当外界刺激不能化解,或内环境改变超过正常范围时,应激反应就会失控,致使身体功能失衡,进而导致各种疾病,因此应激反应又是疾病发生的普遍机制[4]。与应激反应的刺激源大多对身体存在伤害性不同,亚应激反应始终被控制在对身体状态的调整与平衡之中,既可调动身体尽可能多的反应功能,又不会引起身体伤害。

应激反应还包含“良性应激”的概念,良性应激源于对应急刺激的正面评价,寻求应激条件下的积极和令人愉快的心理状态和态度[5]。因其概念比较宽泛,难以独立于应激反应之外,如运动应激是一种对身体有益、可用于治疗一些疾病的良性应激,但是运动过度又会破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平衡状态,使皮质激素分泌过度,造成运动性免疫抑制,而随着运动耗能会产生更多的对身体有害的自由基,进而诱发新的疾病。此外,良好的环境也是一种良性应激,但其很难给身体带来明确影响,无法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与应用。良性应激不能像亚应激反应一样形成明确的、独立的应用范围,所以良性应激的内涵与外延与亚应激反应有明显的区别。

2 刺激深筋膜的具体方法

刺激深筋膜的具体方法为用手指或推或挤或掐,或用拳头与器物击打(深刻触动)条索状的肌腱与肌筋膜、肌腱附着点、韧带与关节囊,特别是活动量多、承重大的深筋膜结构。通过反复、密集的刺激,使力量透达身体深部,以刺激更多的深筋膜结构,并减轻或避免皮肤产生刺痛。操作时先用推挤手法挤压深筋膜结构,再通过反复击打以加强刺激,以受术者有明显酸胀痛感且能承受为宜,全身发热、出汗更佳。

特殊情况下,可仅刺激某几个甚至单独一个部位,如上肢输液的病重卧床患者可主要在大腿前、外侧反复刺激,脑卒中昏迷患者可持续刺激四肢前、外侧,重感冒与流感患者主要刺激整个上肢。每次刺激时间为30~60min,每日1~2次,危急重症患者可反复进行刺激。刺激后皮肤出现疼痛与瘀血为正常现象,可酌情休息后继续操作。

3 病案举隅

3.1 改善心血管功能 患者,男,50岁,2011年5月就诊。主诉:十指苍白无力。患者幼时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近来四肢无力求治。给予全身深筋膜按摩,每日1次。连续治疗20d后,患者十指由苍白无力转为红润有力,表明在未接受其他治疗的情况下,全身深筋膜按摩可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肌射血能力,改善四肢末端血液循环,使手指红润有力。另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例,因术后3个月肢体乏力、发凉,行走缓慢,其他治疗方法无效而求治。第1次按摩后患者身体温暖发热,四肢力量增强;按摩10次后患者生活自理,行走有力,可以跑步。以上案例表明,深筋膜按摩对心血管功能有积极的影响。

3.2 急救功能 患儿,女,3岁,2005年3月就诊。主诉:发热惊厥。该患儿连续发热3d,当日体温最高40℃,突发惊厥昏迷,昏迷约40min后采用深筋膜按摩疗法参与抢救。20min后患儿全身出汗并苏醒,继续按摩30min,体温退至正常,能下地行走。笔者随患儿归家观察2h,患儿一直高兴地唱歌跳舞,浑然没有生病的不适。患儿第2日除轻微烦躁外无其他不适。刺激深筋膜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会即刻促进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运行,从而提高患儿抗病、修复能力,帮助患儿恢复身体健康。此外,深筋膜感受器的持续兴奋对被誉为“情绪脑”的边缘系统和下丘脑的兴奋作用也可以让患儿欢快歌舞。

笔者另参与抢救1例肺部感染后诱发急性心力衰竭与哮喘的87岁患者,患者因急性肺炎发热3d后出现急性心力衰竭与哮喘,急救6d后肺炎得到控制,但哮喘与心力衰竭病情未见好转。笔者第6日晚上参与抢救,因患者只能平卧且上肢均在输液,遂按摩刺激患者的大腿前侧,共3次,每次40min,患者血氧含量随着刺激增加而不断提升;次日清晨患者哮喘停止,血氧含量恢复正常,因缺氧导致的烦躁也随之消失,患者安静地进入睡眠。在随后的免疫检验中发现,1d内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生化指标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 BNP)由2216.00pg/mL下降至1138.00pg/mL,提示心力衰竭较前明显好转。6d后患者出院,回访4年未复发。临床经验表明,深筋膜按摩疗法对哮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笔者推测其治疗机制为交感神经兴奋可松弛肺部平滑肌,亚应激反应释放的糖皮质激素可松解肺部平滑肌,全身状态的改善可提高肺部各项功能。同时,刺激深筋膜对交感神经系统的积极调动,可迅速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加强心肌细胞的供血及修复,从而改善患者状态。

3.3 镇痛镇静作用 受术者接受深筋膜刺激后易进入睡眠,笔者曾将其总结为“引(饮)痛入眠”现象。笔者曾接诊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出血患者1例,患者主诉腹部剧痛难忍,不能自行起床。就诊前一晚开始腹痛并休克昏迷2次,伴大小便失禁,次日医院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误诊);晚上患者腹部疼痛难忍且不能起床,笔者应邀出诊并给予按摩刺激四肢深筋膜。1h后患者除腹部疼痛难忍拒按外,其他症状明显好转,收缩压由80mm H g(1mm H g≈0.133kPa)升至90mm H g,可以起床、大小便、吃饭;2h后再次休克昏迷,立即送急诊,确诊为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出血并采用手术治愈。根据亚应激反应机制分析,刺激深筋膜可兴奋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释放内源性阿片肽,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中枢因素协同下可产生倍增的镇痛效应。另外,刺激深筋膜可兴奋边缘系统和下丘脑,从而舒畅情绪,加上深筋膜松解后的身体舒适、血液循环畅通,都会加强镇痛效果。

3.4 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 患者,女,54岁,1996年夏天就诊。主诉:外阴干燥伴夜尿频繁。患者绝经5年,外阴干燥经常摩擦出血,夜尿频,每晚至少4次,多方治疗无效。笔者给予全身深筋膜按摩3次后,患者夜尿减少,每晚最多1次,且外阴出现分泌物,身心舒畅。刺激深筋膜对内分泌系统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改善,因深筋膜按摩疗法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积极作用,可以全面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精神、心理、代谢和神经状态,对各种体征和症状具有积极的改善与治疗作用。

4 刺激深筋膜的临床意义

刺激深筋膜可非特异性地激发身体产生或强化本身具有的各种抗病因素与反应机制,深筋膜按摩疗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以便取得更全面、更快、更稳定的疗效。如深筋膜按摩疗法可促进交感神经系统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这些激素本身就可应用于急救,而且会从整体角度成体系且相互协调地分泌与释放,且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此外,深筋膜按摩疗法对身体自愈、镇痛、活血、抗感染、抗休克等机制的积极调动,可改善临床各科疾病患者状态。我们应该认真审视深筋膜按摩疗法看似简单的治疗方式,使其更多地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下丘脑筋膜纤维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科学家发现控制衰老开关
中药对下丘脑作用的研究进展
回药阿夫忒蒙丸对失眠大鼠下丘脑5-HT和5-HIAA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