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仲景临床用药特点※

2021-03-28 08:11李蒙蒙王震宇丁瑞丛许笑洁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4期
关键词:整体观念酒客杂病论

李蒙蒙,王震宇,丁瑞丛,刘 阁,许笑洁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张机,字仲景,东汉末年人,著有«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东汉以前我国医学的宝贵经验,确定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丰富了我国的医学文化内涵,是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药名著。后世医家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流传至今的方剂众多,且大多短小且量轻。

中医认为,万物都有两面性,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既相互为用又相互制约,其发展依赖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有机结合。疾病是人体阴阳失衡的表现,中医治病的根本在于从整体观念出发,平衡阴阳。笔者探究«伤寒论»中仲景用药思路,挖掘其用药特点,发现仲景用药有以下规律,简述如下。

1 依据病证,寒温并用

“寒温并用”指在同一方剂中寒性药物与温性药物同时使用,以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配伍方法。寒温并用是张仲景用药的一大特色[1],不仅适用于寒热夹杂证,也适用于寒热部位不同的证型。寒温并用依据不同的生理特点,以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病机为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肺主宣肃,调畅气机,其中麻黄辛温,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生石膏辛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两者一寒一温,相互为用,共同达到宣肺泄热的目的。若无麻黄,则生石膏寒凉易伤中;若无生石膏,则肺胃之热无以清泄。再如半夏泻心汤中干姜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以泄热开痞。脾胃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为顺应脾胃升降,故干姜和黄芩、黄连同用以辛开苦降。在诸多温性药物中加入寒凉之品,可在防止寒性阻邪外出的基础上,去其寒性留其功用,即“去性存用”。

2 用药以知为度

在«伤寒论»原文中,多处有“知”“如冒状”“如虫行皮中”“如醉状”等描述,这就是中病的表现[2],也是病瘥的一个阶段。仲景依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用适合的药物[3],如桂枝汤证的服用方法中,“若一服汗出病瘥,停服后,不必尽剂”,若未愈者则“半日许,令三服尽”;病不解,加“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若病仍未解,则“服至二三剂”。治疗太阳中风时,服用桂枝汤,直至汗出病瘥,病瘥后不必再服,即“中病即止”。大承气汤亦有“得下止服”的用药方法,不可过攻,以防伤正。

3 依症状给出用药禁忌

用药并非符合症状即可使用,要坚持整体观念的辨证方法,综合患者的嗜好和体质,确定药物使用禁忌。如«伤寒论»中“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因酒客本就湿热内蕴,而桂枝汤又属甘温之剂,服后会加重体内湿热,易致胃气上逆而呕吐。如“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淋证的病机多为下焦湿热,病程久则耗伤阴液,致淋家阴亏,故不可发汗。若强用发汗法,则既助热又伤阴,热盛则灼伤阴络,出现尿血症状[4]。在«伤寒论»条文中有关用药禁忌的条文很多,多是依据病机和症状而出。

4 小结

笔者通过探究张仲景的用药特点,发现准确选用药物对疾病的判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对于解表类药物,临床用药时常以“微似汗”为度,旨在防止过汗伤阴。但是,亦不能囿于顾及阴液,过用寒凉滋阴之品,使病邪祛除不尽而又增留邪之虞。对于攻下类药物特别是峻猛、有毒之品,应中病即止,以免在快速祛邪的同时损伤脾胃,伤及人体正气,影响机体复原。对药物剂量的调整及服药方法的考究,对药效的发挥亦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整体观念酒客杂病论
《伤寒论》“酒客病”探微*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影印本首发式
梅信
酒客病辨析
整体观念在畜禽疾病诊断和防治上的作用分析
中医整体观理念探析
中医和谐观的理论来源及意义
树立整体观念,巩固力学知识
《伤寒杂病论》书名辨析
《伤寒杂病论》中腹满辨证论治学术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