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天阴阳古典医药理论研究

2021-03-28 19:54滕红丽黄福丘赵金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壮医阴阳古典

滕红丽 黄福丘 赵金妹

1.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201;2.骆越香道养生研究基地,广西 百色 533000;3.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民族医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地域性特点,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民族医药在历史上为各民族的健康及繁衍生息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是人民群众赖以防病治病、保障健康的主要卫生资源之一。在维护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健康、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壮医天阴阳古典医药理论概述

阴阳乃世间万物生存之本,阴阳无处不存在,万事皆有阴阳。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是最早善于运用阴阳为人类服务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及医药医疗活动中积累了许多关于阴阳应用的有益经验,自古以来尽管对阴阳的理解与运用各有不同,但经有关专家梳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易经为代表的阴阳,即“易经阴阳”。易经阴阳主要突出天生、天象,如:白天与黑夜、太阳与月亮、春夏与秋冬、公与母、男与女等阴阳关系。二是黄帝内经阴阳(中医阴阳),中医认为万物皆有阴阳属性,阳则热、阴则寒,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强调阴阳平衡,但又认为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今天平衡,明天又出现新的不平衡。三是壮医古典阴阳,壮医古典阴阳是以《炎皇本草经》为代表的古典阴阳,壮医古典阴阳认为:天有阴阳彰六气,地有阴阳化五味,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壮医古典阴阳认为在医药上有天阴阳医药和地阴阳医药之分,凡是药气入鼻经呼吸及心肺以达化病疗疾效果的谓之天阴阳医药。大意是,使用闻气调气理气,不用吃一片药也能治好病的称天阴阳医药,其类似传统的鼻嗅疗法(鼻嗅疗法又称吸药法,是用其香辛窜的药末,置指上按于鼻孔,吸入鼻内,使药粉直接散布于鼻粘膜,通过鼻粘膜的吸收而起治疗作用的民间常用疗法。鼻嗅法具有通关开窍、升降气机、发汗祛邪、行气活血等功效。)。凡是药味入口经肠胃以达到治病效果的称地阴阳医药。以此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天地阴阳互补和合达到科学使用药物使疗效明显加强,远古以来壮族先民们就世代利用天阴阳医药理论和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如:壮医香药疗法、壮医干浴招香纳氧疗法、壮医香灸疗法、壮医刮疗法、壮医佩香疗法、壮医熏香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经筋疗法、壮医火针疗法、壮医刺血疗法等30多种方法,可以治疗100多种疾病,都是属于天阴阳医药理论疗法,不用服药,但疗效却立竿见影,这就是壮医天阴阳医药的功效。现代医药发达进步,但其主要体现在对急病、传染病的防治上,对于许多慢性病如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目前仍是世界难题。

壮族远古先民提出天地阴阳医药理论方法的同时亦提出“物有生必有化”,即是说只要能生出来的病都能有办法治好。本来是天阴阳医药地阴阳医药两者双管齐下治病,可是现实却大多使用地阴阳医药治病,凡医病都以药味入口通过消化道吸收为主,因而对慢性病效果欠佳。壮医天阴阳医药就是通过天阴阳理论方法来提高人体的正气,而人体的正气盛则百病衰,古人的正气相当于当今的免疫力。人要提高免疫力其最大程度上依靠天阴阳医药理论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天阴阳是正气,人的正气盛则百病衰,正气衰则百病生。

2 壮医天阴阳理论方法历史传承

天阴阳理论历史传承主要有:一是物传。如:红山文化遗址辽西牛河梁出土的灰陶熏香炉距今6500年。6500年前中华民族祖先们熏香是为了香身健体化病疗疾而用地道的天阴阳理论方法。此后历朝历代都有许多的熏香炉出土。二是史料记载。明代李梃的《医学入门》提及的《炎皇本草经》记载:天有阴阳彰六气,地有阴阳化五味,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古人认为:化病疗疾有天阴阳与地阴阳之分,凡是药气入鼻经心肺及神经血管起作用达到治病效果的谓之天阴阳医药。凡味入口经肠胃达到治病效果的称地阴阳医药。古人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达到治病的最高最好效果,有许多病确实使用天阴阳理论方法疗效更为立竿见影,光依靠地阴阳医药理论效果相对比较差。此后,周朝《礼记内则》记载:“五日则燂汤请浴”,即,规定民众每五天用香木煮水为汤,浴身请浴香身健体化病疗疾。唐朝《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国忠造四香阁,檀香为栏,沉香为隔,以乳香、麝香筛土合为泥饼为壁供达官贵族闻香享用的故事。均证实了中国古人一直使用天阴阳方法治病防病。广西武鸣出土的西周铜针证明壮族先民们早在西周时代就用针进行调气理气化病疗疾。

3 小结

壮医天阴阳古典医药发掘整理应遵循民族医药(口承医药部分)文献发掘整理操作规范,发掘整理民族医药必须尊重少数民族,尊重民族文化,采取“认真负责,实事求是;有则有之,无则无之;多则多之,少则少之;不主观取舍,不生搬硬套;无重大遗漏,不随意拔高”的原则[1],本文根据黄福丘先生口述及手抄本整理,仅供同道参阅考证及指正。

猜你喜欢
壮医阴阳古典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怎样读古典诗词?
服药先分阴阳
法于阴阳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