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油组织修复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肛管疾病中的应用

2021-03-28 19:54侯雪飞刘明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杂环卵磷脂肛管

侯雪飞 李 欣 刘明安

1.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2.云南省石屏县中医医院,云南 石屏 662200

蛋黄油又称为鸡蛋油、至圣膏、鸡子油,是一味传统中药,在一千多年前即为我国医家使用。其治疗记录存在于《千金方》《传信言》《子母秘录》等10余种文献,病种涉及烫、疮疡、创伤等[1]。最早的记录见于《集验方·卷九》,书中描述蛋黄油有迅速且不留瘢痕的除疮效用。在这些文献记录中,蛋黄油的治疗方式以外治法为主。近年来,蛋黄油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皮肤、肛肠、妇科、内科等专业,对其治疗范围和机理的研究也有较多报道。在这些报道中,蛋黄油在肛管疾病的治疗中被认为具有独特的疗效,可能与其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密切相关。本文对蛋黄油在肛管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全面和详实的参考。

1 蛋黄油的含义及提取方法

蛋黄油是以熟鸡蛋黄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形成的脂溶性物质的总称[1-3]。依据蛋黄油使用目的不同,常用的加工方法各有侧重,各有优缺点。在化妆品和食品工业中较多采用低温溶剂萃取法、酶法、临界萃取法等[2];在临床医疗中多采用高温馏法,高温馏法制备的蛋黄油,可通过改良干馏方法进行精制,比如使用减压蒸馏方法和酰化法[3]。临床中也有使用低温溶剂法制备的蛋黄油,如珠黄乳膏等。有研究对高温馏法和低温溶剂萃取制备的蛋黄油在抗炎、镇痛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疗效没有显著差异[4],但在治疗过敏性皮炎湿疹治疗中,醇提蛋黄油组疗效指数优于蛋黄馏油组[5]。

2 蛋黄油的组成

由于提取的原料或方法不同,蛋黄油的成分、含量、颜色和气味皆有差异。高温馏法获取的蛋黄油呈深褐色,较其它提取方法提取的蛋黄油颜色更深,馏油制剂的气味更为明显[2-3]。虽然原料和方法的差异导致蛋黄油呈现了差异的性状,脂类物质均是蛋黄油的主要成分,包括丰富的卵磷脂与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卵磷脂,加之蛋黄油中7种以上的其他磷脂,使得蛋黄油中的磷含量高达30%左右。蛋黄油中还含有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等高级脂肪酸及其酯,都属于不饱和脂肪酸。除脂类外,蛋黄油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2,6]。采用传统高温馏法制备的蛋黄油,其中还含有少量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高温碳化和分解的化合物,如多种具有抗菌活性、镇痛消炎作用的含氮杂环化合物[3]。由此可知,蛋黄油是富含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含氮杂环化合物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3 蛋黄油作用研究

尽管蛋黄油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和日本就用于治疗包括皮肤病的多种疾病,在现在社会也被广泛用于食品、美容、医药等行业。然而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却是近年来才见诸报道。

3.1 镇痛作用 热板法检测显示蛋黄油能增加小鼠的痛阈值,给药后镇痛时间长达2 h,同时扭体次数显著减少,根据行为学结果推测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中枢系统发挥的[7]。带状疱疹通常伴有明显神经痛,使用蛋黄油治疗能明显增加患者的疼痛耐受,减轻后遗神经痛[8]。用蛋黄油治疗Ⅰ度和Ⅱ度烧烫伤,疼痛消失时间平均为2 d[9]。在口腔溃疡创面使用蛋黄油纱布,疼痛明显减轻时间为2 d[10]。比较蛋黄油药理活性,300mg/kg蛋黄油与5mg/kg吗啡的作用相似[4]。

蛋黄油中含有的脂肪酸脂质十六酰胺乙醇(PEA),五十多年以前就被用于各种慢性疼痛的研究。PEA通过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多个分子靶点来诱导其镇痛的生物学效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其效果基本都与PPAR-α受体被激活相关[11]。蛋黄油中含有的杂环化合物苯并咪唑[3],研究[12]发现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具有很多生物活性,其不同于传统镇痛药物的作用正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此外,PEA和杂环化合物还有抗炎症的作用[11-12]。综上,推测蛋黄油可能通过减少疼痛时间和消除疼痛部位炎症的方式,从中枢神经和外周部位共同发挥镇痛作用。

3.2 止痒作用 使用蛋黄油在小鼠慢性湿疹模型治疗7 d后,发现其能够显著减少抓痕和红斑水肿,组织学观察醇提蛋黄油治疗的小鼠炎症和水肿明显减少[5]。研究中观察到蛋黄油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优势,尤其是对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明显[13]。临床对采用中药熏洗配合蛋黄油局敷疗法治疗肛门瘙痒症107例疗效满意[14]。

蛋黄油中含有丰富的脂类物质,其中卵磷脂和油酸、亚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通过调动自身免疫系统发挥间接抗菌作用,也可以直接插入细菌细胞膜发挥直接抗菌作用;脂质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抗菌效果较其它脂肪酸强[15]。油酸处理动物皮肤实验观察到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油酸具有抗菌作用[16]。多不饱和脂肪酸通常发挥广谱抗菌作用,同时具有抗病毒作用[17]。刘应泉等[3]报道高温条件下蛋黄油产物中含有多达9种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生物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比如应用较多的哈尔满,苯并咪唑等。综上,蛋黄油的脂类和含氮杂环化合物在抗菌抗病毒方面发挥作用,从而发挥止痒的功效。

3.3 促进愈合作用 大鼠Ⅲ度烧伤模型给予蛋黄油治疗,7 d后创伤面积相对于对照组减少一半,30 d组织学评分也远高于对照组[18]。小鼠Ⅱ度烫伤模型治疗5 d相对于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指数加倍[19]。血余蛋黄油治疗小鼠表皮溃疡有显著的促进愈合作用,在创面面积最大时能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降低,减少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升高,对氧化应激反应发挥调节作用[20]。蛋黄油能显著提高烫伤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沉积和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13]。临床研究蛋黄油治疗肛肠术后创面延迟愈合,2周后观察创面均明显好转[21]。

组织的修复依赖各种蛋白质和脂质,蛋黄油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通过清除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发挥抗氧化作用[22],能显著减低小鼠血清中MDA含量,改善组织中GSH-Px活性、T-SOD活性[23]。综上,蛋黄油促进伤口愈合是通过卵磷脂对抗氧化体系的作用,同时蛋黄油中脂质和杂环化合物在发挥保湿、抗菌、抗病毒等的共同作用下,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

3.4 防治病理性瘢痕作用 我国古代医家在《集验方》中有蛋黄油 “永除瘢痕”的记载,表明蛋黄油对瘢痕具有特殊的疗效。《太平圣惠方》中有“治疮痕无问新旧必除方”用蛋黄油涂膏,“自然瘢灭,与旧肉无别”的描述。瘢痕是伤口愈合的最终产物,病理性瘢痕主要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临床表现为凸出正常皮肤的病灶组织,是一种纤维增生性疾病,通过减少炎症和促进愈合过程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瘢痕形成或改善瘢痕外观[24]。瘢痕组织对肛管类疾病术后的预后也有重要的作用,异常的瘢痕增生会造成患者的肛管狭窄,异常的瘢痕组织也会增加肛管疾病复发的风险性。给予大鼠创面含有蛋黄油的复黄生机愈创油制剂能提高透明质酸/胶原Ⅲ/生长因子TGF-β1mRNA的含量,动态调节胶原Ⅲ比例可能是瘢痕减轻的机制之一[25]。临床运用复方蛋黄油治疗浅深Ⅱ度烧伤,观察到创面愈合平整和无瘢痕增生等优点[26]。综上,蛋黄油防治病理性瘢痕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胶原的比例、快速愈合结痂、减少炎症的发生和对损伤组织的刺激而发挥作用,对疾病的预后、美观和防止复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 蛋黄油在肛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由于肛管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肛管疾病病程中常伴有明显的疼痛、出血、反复炎症和肛门周围瘙痒不适等。手术切口多为开放性,通常伴有术后疼痛、炎症、瘙痒等并发症,愈合时形成的创面愈合瘢痕成为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27-28]。如何减少疼痛、促进愈合、控制并发症和复发,是肛肠科疾病重要的研究方向。蛋黄油在中医药治疗肛管疾病中有着明显的疗效,成为治疗肛肠疾病的重要药物。

在使用蛋黄油治疗痔疮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连续用药3~5次后痔疮治愈率达到95%,同时发现瘙痒也得到有效治疗[29]。对肛裂术后患者运用蛋黄油纱布换药,发现出血和疼痛等症状能明显改善,创面红肿与渗出能够减少,并且在创面愈合率和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有优势,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0.6 d,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的16.4 d[30]。采用肛周局部涂抹蛋黄油治疗急性肛裂患者,疼痛评分和出血发生率相较于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治疗组均明显降低[31]。对手术后伤口久不愈合的肛肠病患者采用蛋黄油加云南白药治疗,治疗期最短7 d,最长16 d,患者均痊愈[32]。另外,蛋黄油的治疗方法以外用为主,涉及局部涂抹和蛋黄油纱布涂敷,在治疗发病位列前三的痔、肛裂、肛瘘方面均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尤其在镇痛、提升愈合率、缩短愈合期、减少并发症和防止复发方面效果明显。

王冰等[33]临床应用中观察到个别患者对蛋黄油会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应当注意蛋黄油制剂的使用安全,在使用前应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要及时处理。

5 小结

蛋黄油治疗皮肤类疾病效果显著,其制剂在治疗肛管疾病的中也收到明显的效果,作为含有丰富的脂质、含氮杂环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混合物,本身作用以及联合其它中药对疾病进行多靶点治疗,发挥镇痛、止痒、促进愈合、减少瘢痕等优势。然而现阶段对临床疗效的确切物质和分子信息的阐明还远远不足,尚需要更深入地探索其作用物质和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因此对蛋黄油治病机理的深入研究,既是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更是疾病治疗和健康维护的现实需要。

猜你喜欢
杂环卵磷脂肛管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N-杂环化合物:从控制合成到天然物
卵磷脂/果胶锌凝胶球在3种缓冲液中的释放行为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提高鸡蛋卵磷脂含量的调控措施及其机制
新型N-杂环取代苯乙酮衍生物的合成
新型含氮杂环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
L-半胱氨酸和溶血卵磷脂(16:0)作为卵巢癌标志物的诊断价值
铜N-杂环卡宾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肛瘘手术发现肛管非典型黑色素痣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