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古籍的女性产后起居养生思想探析❋

2021-03-28 22:02张岑炜刘红梅刘寨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良方妇人气血

韩 桢, 张岑炜, 杜 松, 刘红梅, 刘寨华△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 100700; 2.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山东 青岛 266011)

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中医古籍中蕴含了丰富的产后养生理论及养生思想。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中指出:“妇人非只临产须忧,至于产后,大须将慎,危笃之至,其在于斯。勿以产时无他,乃纵心恣意,无所不犯。犯时微若秋毫,感病广于嵩岱。何则?产后之病,难治于余病也”[1]64,指出妇人产后如果调养不慎得病更难于治疗。现代医学认为,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产褥期,通常为6周。产褥期为女性一生生理及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之一,多数产妇恢复良好,少数可能发生产褥期疾病[2]214。因此,此时亟需调养以恢复如常。日常起居与生活息息相关,故而妇人产后起居调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根据妇人产后生理特点,从日常起居方面梳理中医古籍中产后调养思想,并加以总结探讨。

1 产后生理特点

1.1 气血亏损

产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出血量大且消耗大量体力。《妇人全良方·产后虚羸方论第五》所云:“夫产后气血虚竭,脏腑劳伤……满月便得平复。如产后多因血气虚弱,虽逾日月,犹常疲乏。[3]406”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云:“妇人产讫,五脏虚羸,惟得将补,不可转泻。[1]64”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明确提出:“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杂证,以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虚,皆不可发表。[4]10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妇人因分娩耗伤气血,除此之外乳汁乃血气所成,哺乳亦需耗费精血,因此妇人产后多有气血亏虚这一生理特点。

1.2 瘀血内阻

妇人分娩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的物质,称为恶露。一般持续4~6周,总量为250~500 ml[2]216。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谈到:“凡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5]459”《妇人大全良方·产后狂言谵语如有神灵方论第七》亦有:“如产后,首当逐败生新,然后仔细详辨疾证。[3]359”《妇科秘书·新产三审论》:“凡治产后,三审不可缺也。一审少腹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有无;二审大便通与不通,以征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行与不行,及饮食多少,以征胃气之充馁。[6]121”第一审即是恶露有无,足见恶露瘀积体内为害之甚。杨士瀛《仁斋直指方·妇人》明确提到:“产前为之顺气安胎,产后为之扶虚消瘀,此其要也。”[7]647因此,产后应“因证而治”,仔细观察,根据产妇体质和征象,谨慎辨证,再行补虚或消瘀,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否则贻害无穷[8]。

2 产后起居养生思想

2.1 寒温适宜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9]84”张仲景指出妇人杂病的病因多为“虚、积冷、结气”三条,产后本虚且“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强调妇人极易因寒致病。张璐在《张氏医通·产后》指出:“一禁卧,二禁酒,三禁浴,四禁寒……新产骤虚,最忌著寒,寒则血气凝滞,诸变冗生,每至饮食不化,腹痛作泻,祸患莫测。[10]561”故古代医家十分注重产后保暖。《圣济总录·产后统论》云:“凡产妇一月之内,寝卧常须覆衣被,纵值暑月,亦不得露身体,尤避风冷阴湿之气。[11]1520”《胎产心法·产后禁忌论》云:“凡产逢暑月,切不可当风睡卧,最忌贪凉用扇,及洗足澡浴,虽盛暑不可用冷水洗手足。[12]355”《医学入门·产后》直言:“产后真不宜凉也。[13]419”因妇人产后胞络空虚,外邪易侵,极易感寒,因此产妇穿衣应注意保暖,不洗冷水浴,不贪凉饮冷,尤其在夏季应远离寒凉之品;不仅如此,张仲景还提出产后食疗方,其中以当归生姜羊肉汤为代表方,温补产妇之气血[14]。

古人强调产妇在避风寒的同时,也应避高温。《妇人大全良方·产后将护法第一》:“夏月宜于房门外烧砖,以醋沃之置于房中。[3]339”《古今医统大全·产后须知》:“夏月凡烧醋炭,皆于房外烧之,使其气入房户可也。一切煮粥煎药,皆不可置火于房内,致产妇烦躁。[15]782”《简明医彀·初产十要》:“夏月床前勿置火炉,不可摇扇冒风,卧房楼上者尤热,多致血崩伤人,必当预移楼下,床下多置水盆。[16]414”由以上可以看出,古代医家注意到产妇产后室内不宜温度过高。究其原因,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中曰:“新产血虚,多汗出……亡血复汗……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11]79-80,指出妇人因产而致血虚津亏,因此不宜再因火热伤阴。《医学入门·产后》有:“夏月房中不可太热,亦不可人多气盛,以致热过,则气耗散而不能送血”[13]418,而导致血瘀,且温热之邪易伤阴津,因“无水舟停”以致产后便秘等症,正如《妇人大全良方》论曰:“产后大便秘涩者何?答曰:产卧水血俱下,肠胃虚竭,津液不足,是以大便秘涩不通也。[3]435”“论曰:产后大小便不通者。肠胃本挟于热,因产血水俱下,津液燥竭,肠胃痞涩,热气结于肠胃,故令大小便不通也”[5]437。据以上所论,可以看出妇人产后阴津亏少,若再受高温则益伤津血,容易导致产后便秘等并发症,直接影响产妇的生活和心情。

因此,妇人产后应注意调整穿衣、调节室温,以产妇感到舒适为宜,不令致受凉感寒或过热而烦躁,利于产后身体的恢复。

2.2 劳逸结合

《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的论述,明确过劳与过逸对人体均有危害。对于产后也应注意劳逸结合。产后五脏虚羸,气血耗伤,不宜过度劳累。《素问·举痛论篇》云:“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赵养葵《邯郸遗稿·产后》云:“凡新产妇人,气血大损,诸事必须保重,切不可恃健劳碌,致内伤外感,六淫七情诸症,为患莫测。[17]53”产后过劳,变证繁多,如《女科百问·第九十二问产后血崩》“答曰:产卧伤耗经络,脉未平复,劳役损动,致血暴崩,淋沥不止”[18]270。气血耗伤,加之过劳,“劳则气耗”,气血不能濡养全身,诸症丛生。此外,高质量的睡眠亦可养生,正如李渔《笠翁文集》所言:“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19]”《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 ……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强调睡眠应顺应四时以养生。由上可知,产后保证休息和顺应四时的高质量睡眠,可以促进产妇养气生血,脾胃健运如常,利于产后早日恢复。

此外产后也需要适度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否则可导致气血滞涩,因此有“久坐伤肉”“久卧伤气”的说法。久坐则肌肉无力,脾主四肢、主运化,四肢久不运动,则脾运不健。久卧则肺气宣发肃降不利,日久气虚。产后脾胃本就亏虚,若久坐久卧,使气虚无力推动血运。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犹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也。[20]743”依据此理论,华佗自创五禽戏流传至今,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动物的动作,使气血流通,以活血化瘀,病不得生。现代妇产科学认为,产后应尽早适当活动,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 h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于产后第2天可在室内走动。产后康复锻炼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或减少栓塞性疾病的发生,且能使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产后康复锻炼的运动量应循序渐进[2]217。

气血运行于经脉,濡养肢体,营运内外,“以奉生身,莫贵于此”。产妇应注意休息,饮食合理,以俟气血恢复;此外也应适度运动,促进气血运行,营运周身,促进恶露的排出。因此,需要根据产妇体质和身体状况调整运动量,调和气血,促进产后恢复。

2.3 洗浴清洁

妇人产后气血亏损易受风寒,盥洗沐浴极需谨慎,短时间内应当禁浴,即《妇人大全良方·产后将护法第一》云:“若未满月,不宜多语……及不避风寒,脱衣洗浴,或冷水洗濯。[3]340”又如张璐在《张氏医通·妇人门下》指出:“浴能升动恶露,虽当夏月,亦须禁之。曾有产数日后,因浴瘀血上冲而毙者,亦有因浴动血,误用寒凉,瘀结不行,血化为水,喘满肿胀而死者,不可不慎也。[10]561”关于禁浴的时间,各医家观点不一。《圣济总录·产后统论》云:“若沐浴又须出三月外,纵不能根据此示,须六十日后,方可沐浴。[11]1520”《古今医统大全·产后须知(十四条)》云:“产后七日内不可洗,七日外方可温水洗。若沐洗须是一月之外。[15]782”此外,即使可以洗浴时也应注意水温,即《仁斋直指方·孕育备论》提到“产后盥洗,沸汤是常”[7]659,指出产后洗漱应用温热水,忌冷水沾身,产后当温不宜寒。

然而产妇产后汗出较多,且现代社会女性身体素质及保暖条件均得到极大改善。因此现代妇产科学认为,正常分娩产妇产后2~5 d便可洗澡,但不应早于24小时,以淋浴、水温35 ℃~37 ℃为佳,温热水洗澡可促进气血流通,减少瘀滞。保持乳房清洁同样重要,应避免乳腺炎的发生,这不仅关乎产妇的健康,也影响新生儿的成长[21]。

2.4 房事当忌

产后气血俱伤,五脏虚羸且恶露未尽,瘀血内阻,应“切忌房事,动欲火”。《胎产心法·产后禁忌论》有言:“若未满百日交合,则虚羸百疾从此而生,必患脐下虚冷,手足腰腿酸痛等证,名曰蓐劳,最难治疗”[12]355,直指产后短时间内行房事的危害。因此,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中·虚损第一》中强调:“凡产后满百日,乃可会合,不尔至死虚羸,百疾滋长,慎之。[1]64”产后6~7周内,产妇抵抗力较弱,而且由于子宫腔胎盘剥离留下创面,所以格外容易感染;同时女性产后性欲低下,一般在第3个月才会增加对性生活的兴趣,所以性生活应待百日之后,产妇子宫恢复方可合理安排性生活,并且一定要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22]。

2.5 关心陪伴

产妇分娩时耗气伤血,导致心之气血不足,而“心者,神之舍也”。“血者,神气也”,所以气血亏损可影响产妇神志。心血虚而导致惊悸、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安表现。如《妇人大全良方·产后将护法第一》:“又不得夜间独处,缘去血心虚,恐有惊悸,切宜谨之。[3]340”《校注妇人良方》:“不可独宿。恐致虚惊”[23]406,皆指出产后独宿的危害,产妇若不能得到亲属及时的陪伴与照顾,可能产生担忧、恐惧、悲伤等心理问题,甚者出现产后焦虑症和产后抑郁症。中国产后抑郁人群的Meta分析(2018年)显示,产后抑郁发生率在分娩后6周(产褥期)内最高[24]。除此之外,现代社会女性生活压力较大,社会和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产后的心理健康。尽管近几十年来,我国孕妇身体保健干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临床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的关注却很少,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不断升高。中医认为产后“不可独宿”,即产妇需家人陪伴;临床研究也表明,家庭疗法可促进家庭成员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家属应耐心安慰、细致照顾产妇,家人的支持可以减少抑郁沮丧情绪,利于产后心理健康,使产妇更好地面对新身份[25]。

3 结语

综上所述,产后这段特殊时期,由于产妇气血亏损、瘀血内阻等生理特点不可恣意妄为。正如《妇人大全良方·产后将护法第一》:“经云妇人非止临产须忧,产后大须将理,慎不得恃身体和平取次为之。乃纵心恣意,无所不为。若有触伤,便难整理。犯时微若秋毫,感病重如山岳,知命者可不谨之。[3]340-341”虽然现代社会较古代在物质水平上有极大提升,产妇体质整体得到改善,但不可因此疏忽大意,仍应谨守原则详加防范。应当寒温适宜和劳逸结合,注意清洁卫生,保持心情舒畅,以促进产妇生理和心理的恢复,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本文从日常起居一隅摘取中医古籍中产后调养理论及思想加以阐述,以期以小见大,若将起居局限于衣食住行中必做之事,不免过于死板,而且养生一事外人所能干涉之处较少,全在个人。因此本文以产后需遵循的养生原则为主,具体调护方法为次,以求对现代产后调养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良方妇人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缓解腰痛有良方
写作得良方,下笔如有神
爱眼有道系列之八 夏日洁目良方
犬人
犬 人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