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应用价值

2021-03-30 02:20盘平安张丽贤伍志贤陈小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管腔

盘平安,张丽贤,伍志贤,陈小霞

(新兴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广东 云浮 527400)

慢性肾衰竭(CRF)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肾脏疾病,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实质损害而最终不能维持肾脏的基本功能,患者一般表现为有害代谢产物的潴留,全身各系统受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临床治疗上血液透析为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应用较为防范的一种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其工作原理是采用特殊的分离设备对患者血液潴留的有害代谢产物予以清除,从而延缓各系统受累情况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2]。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患者的“生命线”,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透析通路,能够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血流量,因此其功能的正常运行决定了血液透析顺利完成[3]。患者在完成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特别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常见的并发症如血栓、管道狭窄等,而内瘘血栓及狭窄是造成透析通路失效的主要两大原因,因此临床上需采用特殊的检查手段对其吻合口大少,血流速度以及回心血流量等情况进行评价和检测,并且根据情况进行对证护理[4]。血管造影是自体动静脉瘘检测与评估的“金指标”,但是由于其有创性、价格较高,限制了使用。笔者所在单位为二甲县级医院,彩色多普勒超声评由于具有无辐射、安全性高、可重复检查、无创无痛感、价格便宜等优点,在我院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62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资料,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应用价值,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使用超声检查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观察患者检查结果以及吻合口大少、血流速度、回心血流量。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4.78±5.14)岁。其中属于糖尿病肾病患者18例,高血压肾病患者16例,肾小球疾病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采用前臂头静脉—桡动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透析时间为6~49个月,平均血液透析时间(24.47±4.11)个月。

1.2 研究方法

检查方法:为保证诊断结果的可信性,本次研究选择具有5年以上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型号IE Elite)进行影像学检查。使用高频探头L9-3,探头频率在设置为7.5~12.0 MHz,扫描时叮嘱患者仰卧,以充分暴露上肢为最佳,目的是为了使血流方向要和声束夹角≤60°[5],视实际情况部分患者可适当垫高腕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确立上方桡动脉内径、流速、血流通畅情况、瘘口内经以及血流流速,最终确立头静脉以及吻合口的关系,后按照血管的走向行扇形扫查,观察患者的血管腔是否存在狭窄、血栓、瘤样扩张。所有数据以及成像均保存在PACS数据库。

1.3 观察指标

以静脉血管内径为对照,评估内瘘是否存在狭窄情况,据有关文献显示若吻合口内径≤2.5 mm,结合频谱多普血流速度明显升高(速度≥300 cm/s)则科判定为存在吻合口狭窄。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9.0软件分析。各项率的比较均采用χ2检验,以例数以及百分率的形式表示,当P<0.05则差异显著。

2 结果

如表1所示,在6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属于动静脉内瘘血液通畅的患者26例,占41.93%,超声图像所示瘘口及头静脉血流通畅,行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能够满足所需要的血流量。62例患者中瘘口出现并发症的有36例,发生率为58.07%。其中16例显示为头静脉单纯血栓,超声图像结果血管管腔模糊,边界不清晰,管腔内见低回声团填充,CDFI显示其血流信号消失;8例患者出现头静脉管腔不均匀性狭窄,距离吻合口位置为5~25 mm,超声图像结果显示以静脉管腔为对照,瘘口内径均≤2.5 mm,最窄处平均为1.25±0.30 mm,采用探头加压扫查后管腔不变形,经峰值血流≥300 ml/min;7例为静脉瘤样扩张,超声图像结果瘤样扩张全部均发生在头静脉,局部管腔内径呈囊状扩张,内见云雾样低弱回声光点浮动;1例患者近瘘口吻合口处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血栓形成,超声图像结果显示瘘口吻合口处桡动脉前方可见低回声包块与桡动脉相通,其内未见血流充盈。1例患者发生软组织血肿,超声图像结果表现为瘘口附近(距离瘘口6 mm处)出现不规则的液性团块暗区,其超声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回声低,血流信号消失。

表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n=62)

3 讨论

当终末期慢性肾病患者无法肾移植的情况下,血液透析是患者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式。自体动静脉内瘘被认为是患者的生命线,其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决定了血液透析能够正常进行。大量临床实践研究以及文献显示,部分患者在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血管栓塞、狭窄等。文献研究显示产生上述并发症的原因有:①由于操作者手术经验差别在行瘘口术过程中血管吻合技术不良或者术前血管测绘不充分未准确评估瘘口直径与动静脉直径而导致吻合口出产生狭窄;②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前,临床工作者需对患者进行穿刺。反复穿刺术会对患者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血管弹性减弱,且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其他血管性疾病,易致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形成血栓;③静脉瘤样扩张原因:内瘘的近端有局部的狭窄,动脉血流动需要通过狭窄部位必然会胀起,越胀越大,进而形成一种瘤样的扩张。内瘘形成瘤样扩张,对于内瘘的使用影响非常明显,严重程度甚至会导致内瘘的破裂。以上这些对血液透析过程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有效监测以便于对并发症的早期发现、针对性治疗尤为重要[6-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被认为是评价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况以及诊断并发症类型的金标准。由于血管造影属于有创的手术性操作,容易造成不良反应如造影剂外渗、穿刺部位血肿等,因此其使用受限[8]。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我院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应用广泛,具有无创性、价格便宜,高分辨率。临床工作者对动静脉瘘扇形扫查过程中能得到清晰的动态图像,掌握血管内径以及血管壁是否存在增厚,同时提供血管颜色变化彩色图像以及血流速度及血流方向,为并发症性质的判定和后期治疗提供更加充足的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在6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属于动静脉内瘘血液通畅的患者26例,占41.93%;出现并发症的有36例,发生率为58.07%。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头静脉单纯血栓、头静脉管腔狭窄、头静脉瘤样扩张、桡动脉硬化假性动脉瘤、软组织血肿等,以头静脉单纯血栓、头静脉管腔狭窄最常见,发生率达66.7%。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工作简便、可重复,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的内瘘并发症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内瘘的后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管腔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精细管腔类器械清洗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