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络穴对卒中恢复期患者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的影响*

2021-04-08 03:37文立杨程为平程光宇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3期
关键词:行针时间段机能

文立杨 程为平 程光宇 张 奇 肖 飞 刘 玥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脑卒中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2大死亡原因[1]。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机能的损害。卒中引起的脑源性心律失常[2]与心脏血管反应会加重卒中患者的自主神经机能失衡。而心率变异性(HRV)[3-4]作为一种无创的监测手段,可定量评估卒中患者自主神经活性改变,为患者提供可靠的预测信息[5]。本研究通过动态心电记录仪记录针刺卒中患者大钟穴、通里穴HRV频域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针刺过程中自主神经机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卒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中风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6-7];病程处于恢复期;年龄45~70岁;首次发病;患者神志清楚,病情稳定;患者自愿参加并签订承诺书,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和诊断标准者;既往患有心脏疾病者;长期服用影响自主神经的药物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不能按照试验要求完成试验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

表1 两组临床资料

1.3 治疗方法 大钟穴组针刺大钟穴(于太溪穴下0.5寸稍后,跟腱内缘处)。通里穴组针刺通里穴(于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于每日8∶30~11∶30针刺,室温度保持在(21±4)℃,湿度保持在(51±3)%。为减少操作误差,针灸由同一位针灸师完成。患者治疗前安静休息,平稳后开始。将动态心电记录仪正确连接后启动记录,记录5 min后,在患者清醒状态下用华佗牌针灸针(0.35 mm×40 mm),两组穴位均直刺0.3~0.5寸,留针10 min后行针,行平补平泻捻转法15 s,每秒6转,共90转,留针20 min后出针,待患者继续安静平卧5 min后关闭记录仪试验结束。

1.4 观察项目 记录针刺前5min(针刺前)、针刺时、留针后10 min(行针时)、留针后20 min(出针时)、出针后5 min(出针后)共5个时间段的HRV频域参数值。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高频之比(LF/HF),经对数转换:y=log10(x),x=10y;lg LF=Log LF=log10(LF);lg HF=Log HF=log10(HF);lg LF/HF=Log LF/HF=log10(LF/HF)。

1.5 统计学处理 将转换后数据导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时间点多重比较采用事前检验,事后成对比较采用LSD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数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各时间点lg LF比较 见表2。通里穴组在针刺后各时间段lg LF值均比大钟穴组低(P<0.05);大钟穴组与通里穴组在针刺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lg LF值均较针刺前低(P<0.05)。针刺可改变两穴位的针刺效应lg LF值,且lg LF值变化趋势相似。

表2 两组针刺前后lg LF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针刺前后lg LF水平比较(±s)

注:与针刺前比较,*P<0.05;与大钟穴组比较,△P<0.05。下同。

组别大钟穴组通里穴组出针后2.60±0.08*2.19±0.07*△n 30 30针刺前3.46±0.07 2.61±0.05针刺时2.64±0.08*2.07±0.06*△行针时2.73±0.09*2.08±0.06*△出针时2.73±0.08*2.12±0.07*△

2.3 两组各时间点lg HF比较 见表3。通里穴组在针刺后各时间段lgHF值均比大钟穴组低(P<0.05);大钟穴组与通里穴组在针刺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lg HF值均较针刺前明显降低(P<0.05)。针刺均可改变两穴位的针刺效应lg HF值,且lg HF值变化趋势相似。

表3 两组针刺前后lgHF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针刺前后lgHF水平比较(±s)

组别大钟穴组通里穴组n 30 30针刺前3.20±0.06 2.47±0.07针刺时2.48±0.08*1.83±0.06*△行针时2.49±0.08*1.84±0.06*△出针时2.50±0.08*1.91±0.06*△出针后2.43±0.08*1.87±0.06*△

2.4 两组各时间点lg LF/HF比较 见表4。大钟穴组各时间点lg LF/HF数值较针刺前虽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里穴组在针刺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lg LF/HF数值较针刺前显著升高(P<0.05)。在针刺时和出针后存在穴位因素差异,通里穴组lg LF/HF数值较大钟穴组显著升高(P<0.05)。

表4 两组针刺前后lgLF/HF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针刺前后lgLF/HF水平比较(±s)

组别大钟穴组通里穴组n 30 30针刺前0.26±0.03 0.14±0.03针刺时0.16±0.05 0.24±0.07*△行针时0.24±0.08 0.24±0.07*出针时0.23±0.07 0.21±0.06*出针后0.17±0.05 0.32±0.08*△

3 讨 论

脑卒中病程中出现HRV的改变可能与卒中影响患者的内分泌,破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均衡性有关[8-9]。脑卒中出现的应激过度[10]伴随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髓质系统的调节功能紊乱及神经体液的调节紊乱。因此,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HRV指标明显比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低[11]。另有研究表明[12-14],脑卒中主要影响交感神经张力,对迷走神经的影响不大,由于正常人的迷走神经张力高于交感神经,因此在脑组织损伤时对交感神经的影响较大。

针刺可能通过激发相关脑区,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从而调整心率变异性。研究发现[15-16],针刺大钟穴能激活与自主神经相关的脑区,而通里穴可激活岛叶、丘脑、基底节等脑区。通里穴可清心、安神,常用于心悸、不寐、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疾病的治疗。大钟穴为肾经络穴,与膀胱经互为表里,并经上至心包经下,故大钟穴可共同调节心包经和肾经的经气。所以针刺大钟穴不但可以调整心脏的自主神经机能,还可补骨生髓充于脑。针刺的传导通路与经络-脏腑传导通路相吻合,这可能是针刺大钟穴和通里穴在调节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自主神经机能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的原因。

HRV中LF用来评价交感神经活动[17],HF用来评价迷走神经活性,LF/HF用来衡量自主神经的均衡性。HRV对心力衰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非心脏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的诊治均有重要提示意义[18-20]。卒中患者的HRV频域指标lg LF和lg HF高于正常水平,而lg LF/HF较正常水平低。本次试验得出针刺大钟穴和通里穴可以使lg LF和lg HF在针刺各时间段较针刺前降低,且针刺通里穴可以使lg LF/HF在各针刺时间段较针刺前升高。故针刺足少阴肾经之络大钟穴和手少阴心经之络通里穴可降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活性,且在调整自主神经均衡性方面通里穴优于大钟穴。

猜你喜欢
行针时间段机能
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量效和时效参数分析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黄梅挑花服饰刺绣中的针法解析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不同时间段颅骨修补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31例
“三理”机能实验在中医药专科学校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