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2021-04-12 09:47李秀英兰虹宇银玉睿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单第二课堂

李秀英 兰虹宇 银玉睿

(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

1 高校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1.1 政策背景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高校要加强和重视开展第二课堂建设”。2017年12月,团中央学校部印发《团中央学校部关于推广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通知》,2018年6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1],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开始面向全国高校推广实施。实行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这一举措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评估、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近年来,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创新创业的鼓励政策,“双创”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际上是国家、社会、学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高度重视的信号,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二者在政策支撑背景、组织过程及内源耦合上具有相似性和相通性[2]。

1.2 玉林师范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现状

玉林师范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以设置学分作为考量学生的重要指标,并纳入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计分为“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类”“学科文体竞赛和考证考级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类”“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类”“学术科研训练项目类”其他“第二课堂”活动等几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学分量化,并全部通过平台进行认证,遵循“两结合+一预警”原则:“必修学分”与“选修学分”相结合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学业预警”原则。学校定期核查学生的学分,对学分未达标的学生采取提前预警并开展帮扶[3]。

1.3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效的新契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育活动,但它不是简单地开设几门课程,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它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以及校内与校外结合的系统的教育模式[4]。“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最直接、最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教育途径,对于弥补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和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局限性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能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训练。

2 找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

2.1 服务大局,找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改革发展定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对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工作明确提出了新要求,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要以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为总目标,瞄准国家政策要求、对准社会人才需要、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内容,这样才具有时代意义。否则第二课堂成绩单就只能成为一个活动记录单,而不是一个成绩单,同时也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意义[5]。

2.2 顶层设计,科学设置第二课堂成绩单下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在进行第二课堂成绩单模块规划时,一方面可借鉴第一课堂的做法,从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科学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在第二课堂中加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个性化定制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性作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统筹和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多渠道去了解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影响和带动更加多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从而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评估、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这样才能更强有力的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3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教育具体做法

通过梳理玉林师范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以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为例,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科学合理设置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内容,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基地建设;注重引导培训,完善队伍建设;发挥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依托地方服务,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逐步形成了“五个一”的人才培养机制。即围绕“立德树人”一个根本目标,夯实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一个基础,搭建一批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形成一个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互动的创业教育体系,落实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政策等。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形成了“三早三化”的特色做法与亮点。与此同时,学院认真规划、严密组织,依托区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科研平台,结合地方特色,与校外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学生发展等多层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将教师的科研成果通过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成果转化,形成“党政联动—科教融合—校企互动—内外延伸—服务社会”的协同育人体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

3.1 坚持创新创业“三早”

3.1.1 创新创业教育早动员

每年举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相关讲座及培训,邀请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经验的导师和专家对全院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进行早动员。在大一新生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成长”创新创业教育的启蒙课程,邀请有参赛和实践经验的优秀团队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的活动和项目,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1.2 创新创业苗子早发现

在推广过程中,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指导,对想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早发现早培养。及时组建创新创业团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创业精神、锻造创造能力,全院上下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3.1.3 创新创业项目早培育

对具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及时培育。学院组织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对项目书进行评估指导,实行“双轨导师制”,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聘请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基地。通过这种方式,及早对项目进行培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申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奠定基础。

3.2 做好创新创业“三化”

3.2.1 明确任务,加强统筹,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规范化

在学院组织和领导下,依托大学生社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就业中心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的主体作用,组织发动各项创新创业活动和赛事,组织开展创新创业交流分享会,加强学院创新创业团队的日常管理,做到创新创业工作日常管理的规范化。通过组织创新创业相关讲座、各项竞赛培训、交流分享会、评选“创新之星”“创业之星”等方式,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学院还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教研室,加强创新创业的教育和管理。另外学院博士、教授、专任教师参与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投身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

3.2.2 扎实推进,锐意进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且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创新创业教育过程全程化。在大一新生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成长”创新创业教育的启蒙课程,邀请有经验的优秀团队进行展示交流,开展各类比赛的组织培训,开启学生的创业思路,树立创业理想。在大二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并且组建创新创业团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引导学生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业精神,全院上下形成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在大三的学生中,创新创业团队主力通过参加比赛和实践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四开展创业指导。全程化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3 顶层设计,氛围浓厚,大学生创新创业参与全员化

从大一开始,就开展系列讲座、培训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对创新创业有初步的了解;大二,对创新创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始组建团队,逐渐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大三,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已经成了项目团队的主力,带领团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大四开展创业指导。从大一到大四,科学合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学生广泛接触和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学院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3.3 完善体制机制,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工作的支撑和引领

为保障和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门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形成了“党政联动—科教融合—校企互动—内外延伸—服务社会”的协同育人体系。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和就业全过程,完善创新创业引领工作机制,加强条件和政策保障,鼓励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指导上来,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类比赛和校企合作建设,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推进创新创业引领工作的良好环境。

4 结语

新时代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是结合人才需求进行的一次重大教学改革。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以服务地方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己任,通过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科学合理设置“第二课堂成绩单”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方式、内容等的创新,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三早三化”,强化实践训练,形成“党政联动—科教融合—校企互动—内外延伸—服务社会”的协同育人体系,为推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思路和参考。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单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情况研究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浅析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意义
成绩单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