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模式实践研究

2021-04-12 16:42宋娜
成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

宋娜

摘 要:红色文化作为优秀的思政教育资源,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打开“三全育人”教育工作格局的有益途径。研究鞍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的实践模式,对于加强鞍山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鞍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鞍山红色文化 高校 三全育人

1 鞍山红色文化的内涵

鞍山红色文化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鞍山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优质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人类文明三者结合的积淀。鞍山因“钢”而立,因“钢”而兴,被誉为祖国“钢都”。鞍山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厚重,红色资源众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在鞍山这片土地上顽强拼搏、浴血奋战,无数建设者们在鞍山这片热土上立足岗位、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比如有着“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之称的鞍钢红色钢铁文化,鞍钢雷锋纪念馆、鞍山烈士纪念馆、二一九公园、“血肉长城第一人”黄显声将军的故居、张学良出生地纪念馆等,所有这些都是历史留给鞍山珍贵的红色遗址遗迹,都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迹和紅色印记。鞍山还涌现出雷锋、孟泰、王崇伦、郭明义、李超等英雄人物和全国劳模等等,他们不朽的业绩,是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也是发展市红色旅游的丰富资源。

目前对鞍山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导致鞍山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不够丰富,从而导致鞍山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缺少借鉴。因此,要做好鞍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研究,应当与国际接轨,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以及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寻求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的路径时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红色文化中的育人价值,利用其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紧密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遵循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新的对策和途径。“红色钢都”代表着鞍山的钢铁文化和英模文化,也代表着新时代鞍山的文化元素、特色体验和长子情怀。保护利用好鞍山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2 鞍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

充分发挥鞍山红色育人功能的独特优势,以红色文化为依托,构建“三全育人”内容创新、途经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机制创新等,为确保高校红色文化不褪色和有效实现“立德树人”新目标,提供新内容新手段新方法。

2.1 扩大思政工作范围让鞍山红色文化“讲”出来,实现全员育人新格局

鞍山地区高校在实施“三全育人”模式时应注重以“红”色文化为主线,把开展红色文化融于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包括学校管理者、辅导员、班导师在内的广大思政工作者都应提高自身的意识站位, 加强认识与学习,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不忘初衷、牢记使命。

(1)鞍山高校管理者应明确高校根本任务是育人。在制定各项制度时,将是否利于推动育人作为首要因素,从学校层面构建全面育人体系,注重将鞍山红色文化融入育人工作,推动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通过搭建红色宣讲平台,涵盖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宣传红色文化,达到育人成效。

(2)高校专职辅导员、班导师可以依托红色文化来开展思政教育。学生从入学开始,首次对其进行关注教育的便是辅导员、班导师。基于鞍山高校生源主要集中于省内的现状,辅导员、班导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可以针对性的依托学生熟悉、亲切的红色素材作为载体,以老师朋友的身份对其加以引导,达到规范其言行,内化于心的思政教育目的。

每位工作者要找准自身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总体格局中扮演的角色,主动把红色文化的丰富资源带入育人工作,争做红色育人的专家,提高红色文化素养,在学校育人队伍中树立出榜样,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在岗位职责内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成长土壤。

与此同时,在开展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可以抓好学生干部教育,通过“青年讲坛”、“党员进宿舍”等学生校园主流平台首先打通红色文化育人的通道。培养一批深受红色文化影响,各方面修养成熟的先进学生,发挥他们的榜样引领作用与同伴影响作用,带领身边的同学一同进步,快速成长,真正实现“全员育人”。

2.2 结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让鞍山红色文化“学”起来,实现全过程育人新内容

2.2.1 在思政课程中引入鞍山红色文化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对大学生党员党性的培养都起到重要作用。鞍山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牺牲精神、勇于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存在相通之处。因此把鞍山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整合本地红色资源,抓住与遗迹、旧址等有关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设计现场教学单元,把鞍山丰富的红色历史转化为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把英雄事迹转化为党性教育的感人素材,在课堂上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思修教师讲授第五章第四节“向上向善、知行合一”时,在“向道德模范学习”环节可以设置鞍山红色人物专题:如只图奉献,不计得失,在简单中成就伟大的“当代雷锋”郭明义;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孟泰等。通过对鞍山道德模范有关事迹的讲述,使高校大学生自觉形成向道德模范学习的意识。

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地域特点和时代要求,保证每学期开设1-2个红色文化教育专题课,尤其在大一新生中重点安排红色文化教育专题,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的思政教育中。从大学生党性培养出发,整合特色资源,实现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的创新,增强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论认同和情感接受。

2.2.2 让课程思政成为宣传鞍山红色文化的有益补充

除了思想政治课程外,一些专业课程或公共课程中亦应加入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比如:可以介绍一些为我国教育付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事迹;可以讲授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伟大成就;可以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感人事迹以及敬业奉献精神等,让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时受到熏陶和教育。另外,鞍山高校课任教师在课程设置上也可以开设与红色鞍山相关的课程如《鞍山历史文化》、《大学人文与乡土教育》等,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2.2.3 在红色文化宣传中注意各个年级培养的侧重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需要构建“全员育人”的格局,更需要把“全过程育人”的理念、方法和制度贯穿到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要紧密衔接,环环相扣。要打破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各育人体系之间的遗漏空间,将育人工作贯穿大学的各个阶段,贯穿大学的全过程,并根据不同的年级予以不同的红色教育内容:比如对大一的学生重点结合红色文化中无数仁人志士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大学目标;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价值观、情感品格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逐步完善自我。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要结合红色文化中甘于付出职业教育,心系祖国的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做到恪尽职守,爱岗敬业。

此外,全程育人,不仅强调将教育贯穿大学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在帮助学生能够健康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让学生在未来漫长的职业生涯和整个人生道路上都能获益,形成育人的可持续发展。

2.3 扩大宣传路径建立实践基地让鞍山红色文化“走”出来,实现全方位育人新方法

按照 “三全育人”工作的要求,要从学校层面构建一个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全方位育人体系。在具体工作中,要以党团活动、日常宣传、社团组织引导、网络延伸教育等方式组成的红色教育体系,推动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

2.3.1 以校园文化为引领,唱响红色篇章

高校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是开展育人的重要载体。高校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可以以“红”色文化作为活动主题,例如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抗日战争纪念日、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举办包括展览、讲座、文艺演出等系列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包括诗朗诵、经典诵读、红歌大赛等。将红色文化与流行文化、表演文化相结合,形成新颖、独特的特色文化领域,让大学生在欣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時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又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昂扬斗志。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创作并表演,实现育人效果。

2.3.2 建立课外实践基地让红色文化教育走出来

高校应该重视“第一课堂”与“课外实践基地”相结合,组织大学生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各项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旧址、博物馆,让红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使大学生亲身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今日中国之强大;也可以把红色精神延伸到其它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比如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线,亲身体验长征之路,感受革命的艰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真情实感,以此来弥补传统课堂教育的缺点,使大学生深入实践甚至“身临其境”,使优良革命传统深入大学生心里,让“三全育人”的效果最大化。

2.3.3 建立宣传平台让鞍山红色文化教育说出来

“红色网络文化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园新闻网、校园微博推出“红色网络文化”主题宣传频道,设置“鞍山英模”、“爱国主义教育网上展馆”、“先进模范进大学校园”等专题、专栏;组织“鞍山红色记忆”博客大赛和“鞍山红色印象”摄影比赛,动员全校学生创作发布博文,公开展示优秀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另外,结合专业学科特点,成立大学生红色文化宣讲团,在鞍山市博物馆等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大学生定期进行义务导游讲解及相关红色文化宣传的服务工作。

通过“全方位”育人,有效增加学生对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内容的了解、感受,学习革命前辈们的优良品质,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朝着积极、健康、正确、科学的方向发展,推动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筑牢全方位育人的基础框架。

目前从鞍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弄清鞍山红色文化,结合“三全育人”深入思考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行的方式和途径,才能提高鞍山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突显红色文化的育人优势,最终切实增强思政工作的成效,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本项目为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名称《鞍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模式实践研究》,项目编号为as20203008。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2017年.

[2] 王炳林,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6)[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省鞍山市 114011)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高校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