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管理视角下的会计学“金课”建设途径研究

2021-04-13 02:18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王曼娟
营销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会计学金课课程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王曼娟

一、引言

教高函〔2018〕8 号文件《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是教育部发布的文件当中首次提出“金课”这个概念,当“金课”这一概念提出之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学者和专家们围绕“金课”的建设内涵与建设标准、“金课”建设的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有了大量的研究。

“金课”建设内涵与建设标准方面,吕林海(2020)对“教学的视角”和“学习的视角”两种判断视角进行相比较,提出“学习的视角”才是更为深刻、更为实践解释力的价值判断标准。周付安(2020)提出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进行积极心理加工的过程,学习的效果也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加工深度,认知加工深度越大,就代表着学生承担的个体责任越多,这和金课所提的挑战度是高度一致的。邓忠波(2020)提出“金课”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提高站位,系统谋划,抓住机制建设、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问题。

“金课”建设内容与方法方面,刘莎(2020)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手段可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手段丰富化和实践环节精彩化三个方面来助力思政“金课”打造。万迈(2020)关于“金课”建设,以高阶性标准重塑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以创新性标准改造试题设计和课后讨论、以挑战度准绳充实课后案例讨论题库等三个方面从自身出发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并从短视频课程、慕课平台、教师队伍的完善提出建议。

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金课”建设方面,颜敏(2020)提出我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论发展缓慢,不仅会计教育工作者很少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教育问题,而且整个高等教育界对“新三中心”理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加大研究力度。王轶倩(2020)提出在已有的金课建设中,“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师资力量”“促进硬件改善”是三大主题。樊妍(2020)提出教师在设计“金课”教学活动时,应妥善分析哪些具体教学活动适合普及到全体学生,哪些具体教学活动适合针对某一组别学生进行。

综上所述,“金课”的建设内涵与建设标准、“金课”建设的内容与方法理论方面已有大量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金课”建设理论发展缓慢,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已有的文献研究中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金课”建设的主体,但都重点围绕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研究。这如同视学生为被动型的主体,没有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内生动力。基于此,本文从学习过程管理的视角出发,对会计学“金课”的建设进行研究。为从责任、压力和兴趣方面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从而主动学习提供参考。

二、学习过程管理视角下会计学“金课”建设研究的必要性

首先,“金课”实质上是以追求高质量课程为目标。课程内容方面,“金课”应包含高阶认知、目标导向、前沿内容、实践驱动等;教学方式方面,“金课”要充满智慧挑战、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成长气息、充满自主发展;学习结果方面“金课”是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等不断增长的过程。即“金课”是具有外在客观评价标准,关注课的质量提升的代名词,而以质取胜的“金课”学习更使人感觉到比较痛苦。

其次,邹维(2020)指出虽然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是人并非天生的思考者,除非情境合适,否则我们将会尽可能避免和拒绝思考。大学生也是如此,天生具有逃避思考的本能与惰性。大学生和小学生、中学生不同,当他们踏进大学校园之门时基本上已满18 周岁,站在法律的角度上讲,大学生已经成年了,有自己独立的分辨思想,能够完全承担他们的行为。

最后,随着云计算、数据库、大智移云、区块链、财务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逐步出现,会计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机遇。会计学的优势在于是一种终身学习的专业,并且可以通过考取会计资格等级证书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同时关于会计学课程出现了丰富的精品会计学资源,如此一来,会计人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接受财务变革带来的难点和痛点,积极主动地通过线上线下途径投入到先进知识的学习当中去,才能在会计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紧跟现代节奏,不被社会淘汰。

因此,要想使大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其深度、广度、用心地去学习。我们不仅仅需要从课程内容的提升、师资队伍的建设、硬件设施的完善方面着手,也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习过程管理为视角,研究学生做的动力、应该怎么做、如何做的问题,从责任、压力和兴趣方面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去学习课程。从而使大学生从被动型学习向主动型学习、从接受式学习向细的式学习转变。

三、学习过程管理视角下会计学“金课”建设途径的探索

(一)会计学“课堂”学习管理方面

传统的会计学课堂要求学生进行考勤签到,学生可能因为进行职业技能大赛的训练、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比赛与上课时间冲突而旷课。不管学生出于什么原因而旷课,都要进行平时成绩扣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加各赛项的训练,学习了不少知识和能力,但是又不能达到课程期末考试的水平,以至于期末成绩低甚至挂科。这样极大地减少了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创新创业等比赛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

由于学生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获得奖励,那么学生可以根据所获得的奖励级别获取不同等级的学分以免修一部分不必要的课程,以此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必须以日常考评成绩对学生进行考核,那么可以使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得的不同等级成果和取得资格证书在日常考核中分别进行分数转换,各学校可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和环境赋予分值。如表1 所示:

表1 成果和证书转换分值表

上表所展示的是学生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取得不同等级的奖项和不同的资格证书在日常考核中进行不同分值的转换。需要说明的是注会下的2 表示通过2 门(包括2 门)以下科目,4 代表通过2 门以上4 门(包括4 门)以下科目,6 代表通过4 门以上6 门(包括6 门)以下科目。

(二)会计学“期末考核”管理方面

目前高校已经取消“清考”,严惩学术不端,增加大学“混日子”的难度。大学生刚开始进入校门没过几天,就能从师兄师姐那里知道考试内容难不难、监考严不严、哪个课程挂课率高不高,哪个老师会放水等等。有时还会出现平时出现旷课、课堂睡觉的学生期末试卷成绩高于平时表现认真学生的成绩。这样不仅会打击努力学习的学生,还会形成“学不学都一样的结果”这种非常不好的风气,进而导致学生普遍学习压力不大,学习态度不端正。

为了让学校管理严起来、教学活起来,学生学习动起来,一方面,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般情况下,每个班各个科目的挂科率要控制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否则就否定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样的话遇到一些违反纪律的学生,总是存在“放水”现象,最后在学校期间表现好不好的学生基本上都会给予顺利毕业。因此学校应该在期末考核制度上要严厉,并且不能流于形式,真正实施起来。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在校期间不努力学习而挂科的学生,实施补考收费制度,同时按等级收取补考费,比如可以考虑按照不同的课程和考试取得的分数相结合划分收费等级。如表2所示。

表2 补考收费等级表

四、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给会计学提出了挑战,会计学“金课”的建设迫在眉睫,不仅需要从会计学课程内容、会计学教学方式、会计学实训实践硬件环境进行变革创新,也应该一学习管理过程出发,从学生的责任、压力和兴趣方面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进一步使学生以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相结合进行更深、更广、更用心地学习新知识。

猜你喜欢
会计学金课课程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①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