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困境及优化
——兼议对杭州的启示

2021-04-13 09:05米高磊
关键词:资源配置长三角教育资源

米高磊 张 杰

(1.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019年,国家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定位于国家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通过进一步提升上海引领功能、发挥苏浙皖比较优势,构建多元协同、区域联动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其中,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实现高品质教育资源共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应有之意。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作为教育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和创新动力。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的问题得到学界较多关注,但现有研究的视角相对宏观、研究的对象相对固定,本文基于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市域为切入点,并聚焦杭州,探索区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集聚区如何再造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协同作用,以服务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一、文献回顾

(一)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与区域发展互动的相关研究

职业教育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一直是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职业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Becker(1974)指出,基于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教育或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与合作企业之间的依赖性,促进技术技能人才转化为固定性生产要素(1)Becker S,Law Enforcement Malfeasance, and Compensation of Enforces,Journal of Legal Studies,1974,No.3,pp.47-49.。不同于物质生产、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最具能动性、创造力的生产要素,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众多学者也通过定量研究发现,职业教育的规模、投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验证了职业教育扩充和延伸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研究者们进一步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逻辑,为实现职业教育精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依据。国外相关研究提出,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互动的实体媒介,是提升劳动力水平的首要力量(2)Erni M,The Management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Using “Holistic Skills Education (Holsked)”,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No.24,pp.218-230.,是提升人口素质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3)Simon Mc G,Skill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ansform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eyond 201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6,No.50,pp.12-19.。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发展,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提升的方法以及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方法逐渐成为研究重点。相关研究也逐步形成共识,即要坚持立足地方、区域协同、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布局的调整,以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为重点的区域性实证研究不断增多。

学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已经明确,两者的协同机制也各有论述,但研究内容多集中于顶层设计、合作方式等,切入视角也多局限于省域。而研究对象细化、研究视角下沉,以市域优势教育资源配置为切入点,协同引领区域相关教育资源,服务区域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区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的相关研究

梳理职业教育资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后发现,有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是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价值、服务区域发展的主要途径。丁金昌(2013)认为,专业建设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系的纽带,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抓手(4)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第61-66页。。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契合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协同程度的重要体现。如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多面向工业产业,紧密结合区域经济(5)高宏:《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及启示》,《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7期,第57-58页。。澳大利亚“培训包”的制定需行业企业参与,以保证满足培训需求(6)姜大源:《关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再认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1期,第5-10页。。建议由行业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等(7)Stephen B,From Your Business to Our Business: Industry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ustralia,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4,No.1,pp.13-35.。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对于区域发展的贡献度,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得到重视,聚焦资源库共建共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推广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

从整体上看,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集中于专业结构、数字化资源两大类型,宏观视角下资源整体性优化配置的研究较少。因此,扩大研究视域,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现状,探索集聚型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协同发展路径,对于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数据获取及处理

本研究的主体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相关资源,涉及数据包括2016—2019年全国各专业布点数、三次产业构成。鉴于数据统计时间和区域范围内部分院校所设置专业的新旧名称变化以及部分目录外专业名称的不同,参照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进行整理。同时,本研究主要选取“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2019年)》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结果”等数据,并搜集各校主动公开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和相关办学资源数据进行辅助分析。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通过SPSS 22.0对各类统计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基于现场访谈、各类国家项目成果数据以及各学校相关公共数据等进行质性分析,得出区域高职院校分布情况、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契合度、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度以及资源配置差异等,为分析资源配置优化策略提供依据。同时,选择差异系数(CV)进行辅助分析,计算公式为:

(1)

其中:CV表示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离散度,S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或项目分布数集)的标准差,M为平均数。CV值越大,说明某区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离散程度越高。

三、结果与分析

(一)长三角高职院校整体分布

如图1所示,长三角区域有1个直辖市、41个城市,共有高职院校232所,每个城市均有设置,平均每市5.5所,CV值为123.27%,表明长三角高职院校整体分布差异显著。其中,分布数最多的前5位分别为合肥(35所)、上海(22所)、杭州(18所)、南京(18所)以及苏州(17所),有32个城市的高职院校数低于5所。合肥、上海、杭州、南京和苏州共设置高职院校110所,占长三角高职院校总数的47.5%。高职院校市域数量分布凸显“五集”,与长三角规划中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以及杭州都市圈等相吻合,从侧面验证了高职院校布局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

(二)长三角优质高职院校分布情况

如图2所示,虽然长三角已实现高职院校全覆盖,但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41所高职院校仅分布于杭州、上海、南京和合肥等17个城市,平均每市0.98所,CV值达182.93%。长三角优质高职院校分布差异更为显著,杭州、上海、南京、芜湖和常州分别有8所、7所、4所、4所、3所,有12个城市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数低于3所。杭州、上海成为区域内优质高职院校的聚集地,充分展现了集聚优势。

中国考古认为:汉水要比长江黄河早七亿多年;人类繁荣起源:地球的北纬30度线为起步线;汉江之滨的陕西安康市幅员正在北纬30度左右,或为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的诞生地。

图1 2019年长三角高职院校数量分布/所

图2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

如图3所示,长三角区域列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高职院校总数与列入“示范性”“骨干性”高职院校总数相同,均为41所,但是前者分布范围进一步缩小,仅分布于杭州、上海、南京和合肥等15个城市中,有27个城市未分布,CV值达201.01%,差异程度进一步扩大。其中,杭州有11所、南京有5所,有13个城市的国家高水平高职院校数均不高于3所。杭州成为长三角区域优质高职院校聚集地,优于长三角其他城市。

图3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三)长三角重点城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点情况

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基本支撑。基于前文对长三角高职院校整体分布的分析,聚焦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资源聚集度最高的四个城市,分析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

如表1所示,从2016—2019年产业结构比例来看,南京、杭州相似度较高,均为“三二一”结构,且各产业比例相似。合肥产业结构变化较大,由“二三一”结构快速转变为“三二一”结构。上海产业结构特色鲜明,即第三产业占比极高,第一产业占比很少,第二产业占比与全国横向比较相对偏少。将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作对比后发现,南京、杭州面向三次产业的专业设置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一致,均为“三二一”结构,且所占比例匹配度也较好。合肥第一产业占比为四市最高,反而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结构占比最少,匹配度较低。从2016—2019年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来看,南京、杭州和上海产业结构比例稳定,一直为“三二一”结构,且各产业占比基本不变。合肥第三产业结构占比变化快速,上升了近16%,第一、第二产业占比均在降低。从专业结构伴随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来看,南京、杭州、合肥和上海面向三次产业的专业设置结构比例基本未变。合肥虽然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结构变化不大,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匹配度偏低。

表1 2016—2019年长三角四市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占比/%

(四)长三角重点城市高职院校办学资源区域分布情况

办学资源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院校发展的外显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院校的办学能力。本研究选取物力资源指标(院校平均经费投入、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院校平均占地面积、院校平均建筑面积)、人力资源指标(平均生师比、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双师素质教师占比、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进行对比分析。

如图4所示,南京、杭州高职院校平均投入均超过了省内平均水平,其中南京的高职院校投入最高,达30 370万元/校,合肥为长三角四市经费投入最低。各地在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情况与院校平均经费投入上有所差异,如杭州、上海高职院校平均经费投入虽不占优势,但是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较高。

如图5所示,南京高职院校在校均占地面积和校均建筑面积上具有显著优势。但与全国相比,长三角区域因土地资源紧缺,高职院校校均占地面积仍显不足。

如图6所示,长三角四市高职院校生师比均达到了国家要求。其中杭州、南京的高职院校生师比较低,达到了优质高职院校要求。

图4 2019年长三角四市高职院校经费投入和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图5 2019年长三角四市高职院校平均占地面积和平均建筑面积/平方米

图6 2019年长三角四市高职院校生师比/%

图7 2019年长三角四市高职院校教师各项占比/%

四、结论与启示

(一)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困境

1.优质资源整体分布不均。通过前文分析,长三角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聚集于杭州、南京等城市。人才培养的口碑,附加双高建设等重要项目的推动,使杭州吸引了更多的资源和人才,虹吸效应明显。长三角区域内市际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较不均衡,若不能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将直接或间接导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起点、过程和结果的不公平,进而降低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度。

2.资源配置协作程度不高。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仍限于三省一市内部,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接不畅、统筹困难的情况,造成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布局趋同。以专业设置为例,三次产业相关专业设置数逐年增高,加剧了区域同质竞争。

3.区域资源流通共享存在障碍。杭州、南京等城市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集聚,但人才培养标准不一,师资流动难,优质资源跨市域、省域的互联、互通、互认的联合培养机制尚不完善,加剧了优质资源集聚和分布不均所产生的教育不公问题。从示范建设期到双高建设期,优质资源集聚更为明显,这也侧面反映了此种情况。

(二)杭州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1.立足服务功能。高等职业教育立足区域、服务区域的办学宗旨不变,所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区域产业升级、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杭州高等职业教育在精准对接本地需求的基础上,应扩大服务视域,面向浙江省、长三角的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流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力支持。

2.发挥协同功能。一体化发展应避免同质发展。杭州应根据城市战略地位、产业发展以及所拥有的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打造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特色,实现与长三角其他重点城市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竞争、错位发展。同时,树立共商、共享、共建的理念,加大区域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互通。

3.彰显引领功能。杭州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有力的经费支持和有效的政策保障,对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基本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格局,成为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榜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视域下,杭州应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形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带动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

(三)杭州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优化策略

1.持续集聚优质资源,当好“领跑者”,质量引领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资源集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动城镇化建设、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需善加利用。一方面,要形成集聚效应。基于已有的办学优势,进一步补齐短板,拓展高职院校办学空间,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根据长三角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专业结构,集聚师资、搭建创新平台,着力提升软实力、创新力,以现有“双高”建设单位为核心,引领周边其他高职院校,形成强劲、持续的高等职业教育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提升溢出效应。基于资源集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应联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和企业构建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区域支柱产业相关科技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发展。

2.精准拓展服务视域,做好“压舱石”,全面支撑区域产业发展。杭州高等职业教育在紧密围绕当地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的同时,应借助交通一体化、政策一体化等利好条件,拓展优质资源服务。一是拓展服务地理空间,将服务视域定位于长三角,对接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等区域重点产业以及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集群。并且,基于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教学改革,以满足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后的人才需求。二是拓展服务供给方式,在立足学历教育的同时,做好技术技能培训供给服务。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推广“互联网+技术技能培训”、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培训,建设基于远程与实地相结合的区域公共实训基地,承担大规模、高质量社会技术技能培训。同时,探索培训与学历学分转化机制,服务区域技术技能人才的终身发展。

3.创新实践资源配置,走出“先手棋”,铸就区域资源配置样板。杭州在市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和效益提升方面应主动探索、敢于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优化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一是以杭州申报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产教供需对接机制。建立政府指导高校、高校协同企业、企业反馈政府的循环机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动态发布产业发展、行业人才需求的预测,精准指导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做好人才培养、资源配置效益跟踪与精准反馈。二是着力解决若干影响资源配置的难题。如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允许企业以资本、管理和技术等要素参与办学,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薪酬发放等制度,健全区域内企业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优质师资流动机制等。

4.牵头组建协同机制,搭起“连心桥”,着力推动区域资源共享。在立足区域比较优势、保持市域特色的基础上,杭州应秉承共建共享的理念,主动服务、积极作为,与江苏省、安徽省、上海市深化合作,以共建长三角世界级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高地为目标,加强合作。一是系统完善资源统筹联动机制。加快形成互促互补的顶层协商机制、互联互通的优质资源流通机制、共建共享的数据服务机制和统一开放的招生、培养、就业体系,着力实现长三角职业教育系统性的对接联动。二是着力深化产教融合一体化发展。以职教联盟为纽带,基于当前已立项的长三角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国际商务和软件开发等职教集团,打造一批适应区域发展、特色明显的职教集团,构建理事协商、共同研讨机制,分专项领域一体化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和需求,建立长三角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精准供需对接、应用协同创新发展和校企合作共赢体系,着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更高水平的协作开放,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长三角教育资源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重视城乡教育资源调整 保护农民家庭发展希望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