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育人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2021-04-13 19:56牛美灿温慧婷贾瑞琪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疫情

牛美灿 温慧婷 贾瑞琪

摘要:不同阶段疫情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育人工作任务不同。针对大学生疫情常态化阶段呈现的心理变化特点,分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的措施,为心理育人工作在面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时的应对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大学生;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疫情步入常态化,高校复学工作逐步展开,学生返校后需要面对因疫情延迟导致的学业压力,以及社交方式、学习形式、生活形态等变化带来的心理影响,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出现了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如何及时了解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学生的心理情况,合理调整学生管理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育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大学生呈现的主要心理变化

1.生活方式调试带来的心理困扰

疫情的爆发引发了大学生对于生命安全的关注和思考,触发了大学生对于生存状态本能的恐慌[3],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和生活状态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4]。常态化阶段疫情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仍在延续,对于学校安全防范举措的具体实施,大学生返校后的生活方式面临重新调试,这种生活方式的更迭易诱发一系列的心理困扰,如担忧、不安等情绪反映,或强迫等行为表现。

2.学习习惯调整带来的心理焦虑

受疫情影响,教育部倡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居家学习,这一全新的学习模式,对于大学生自主学习产生刺激,导致不同程度对教学模式适应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5]。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易出现学习疏漏,引发惰性心理,造成学业困难。面对众多网络学习资源的选择易产生迷茫、彷徨等情绪,引发厌学心理。从长时间的线上居家学习模式转变到返校线下学习模式,不良学习习惯的重新调整需要时间,容易引发心理焦虑。

3.职业前景变化带来的心理隐忧

疫情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具有延续性,使大学生的发展前景具有更多不确定性[6],尤其对迫切就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造成的心理忧虑更深。当前国外疫情的严峻形势带给出国留学计划的学生很多变数,增加了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就业和出国形势的不乐观,导致升学学生的基数增大,竞争压力增强,易引发学生担忧心理。

二、疫情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1.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整体形势紧迫

自媒体时代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十分迅速,大學生心理稳定受到疫情形势的持续干扰,且大学生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受到社会多方关注,高校如何加强疫情常态化阶段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做好人文关怀,构建心理健康育人机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应对疫情的平和心态就显得十分紧迫。

2.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具有持久性

疫情进入了常态化阶段后,大学生因突发重大事件诱发的群体性心理创伤问题慢慢显露[7],需要学生慢慢疗愈,适应疫情常态化的生活节奏,如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这既是疫情防控需要做出的行为改变,也是从长远来讲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需要培养的心理习惯。因此,健全心理跟踪监测机制,增强心理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工程。

3.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具有针对性

疫情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一定程度是依托于具体问题衍生的,如学业困难、就业困惑、升学压力等,所以要实现疫情常态化阶段的大学生心理复位,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要注重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构建精准的排查机制和有效的帮扶措施,分层次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这对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又是一项考验。

三、疫情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应对措施

1.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疫情期间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较以往更为强烈[8],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新型心理疏导方式也体现了重要的应用价值。学生返校复课后,依然面临着诸多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高校应一方面以网路平台为媒介,为学生提供系统专业的抗疫心理调适知识讲解,缓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依托新媒体技术,举办线上沟通实践活动,开通网络心理咨询渠道,为学生的情绪纾解提供支持载体。

2.建立排查机制,完善心理精准帮扶政策

高校依托于网络调查问卷等方式定期对大学生心理情况进行筛查,通过专业指标分析排查出心理问题高风险群体,同时对于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学生以及疫情严重地区学生等特殊群体进行逐一排查,在综合研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精准的排查。对排查出的心理问题学生建立数据库,充分考虑学生的核心需求,整合现有工作资源,制定针对性的工作方式、管理模式、干预流程和帮扶机制。

3.构建心理服务体系,夯实育人成果

心理育人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开展工作时需要了解学生真实、细致的成长经历,并为学生的心理调适、行为改变、尤其是危机解除后寻求可靠的情感支撑,以夯实危机干预效果。所以高校应建立家校社联动体系,为学生寻求多方情感支持,真正达到心理育人效果。

虽然当前的国内疫情趋于平缓,但大学生心理防疫仍存在很多不足,希望高校工作者引起重视,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心理服务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成长成才教育、感恩教育等科学融入到学生心理教育的日常帮扶工作中,最终实现心理育人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经纬与郝佳婧, 重大疫情中大学生的心理波动与引导策略. 思想教育研究, 2020(03): 第66-70页.

[2]. 王冬雪等, 新冠肺炎疫情下居家大学生心理困扰与心理求助状况调查及心理调适策略分析. 心理月刊, 2020. 15(17): 第37-39页.

[3]. 向薇与张平,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专业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压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满意度的关系. 卫生职业教育, 2020. 38(24): 第142-145页.

[4]. 李春玲, 疫情冲击下的大学生就业:就业压力、心理压力与就业选择变化. 教育研究, 2020. 41(07): 第4-16页.

[5]. 赵嘉路, 周晨琛与熊明瑞,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心理援助服务体系的构建. 高教学刊, 2021(04): 第85-88页.

[6]. 吴怡, 韩相如与钱东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2020. 36(08): 第697-700+709页.

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高校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