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1-04-14 03:34代天喜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承新媒体

代天喜

[摘要]习近平指出,要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中挖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激发人们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利用新媒体推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红色文化;传承;创新

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文化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红色文化对教育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让大学生了解革命历史,尤其是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先烈先进事迹,引导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文化,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红色文化具有内涵丰富、品质优良、理论科学、形式多样、影响广泛、文化育人等优秀特质,生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进行伟大革命、伟大斗争、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生动写照,百年走过的风雨历程,揭示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和艰辛,见证了新中国来之不易,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易,是中国人民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红色文化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时期,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红色文化以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制度形态等呈现,物质形态包括革命遗址遗迹、遗址旧址、人物雕像、墓葬遗物、名人故居旧居、纪念碑、纪念馆、陈列馆、纪念亭等实物,看得见摸的着,有所思有所想,通过现场参观学习,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精神形态是红色文化的内核,红色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通过参观教育基地,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可以更好地学习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忘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创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等崇高品质和爱国情怀。

习近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推进红色文化传承传播,就是要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发扬好红色文化传统、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建设好红色文化基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

红色文化既是承载红色优良传统与红色基因的天然载体,也是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认知优化、信念固化、行为载体等独特育人功能。

二、新媒体推动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

(一)新媒体使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具有互动性

新媒体以其传播和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检索便捷、超文本等优势,成为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新课堂”。师生共同使用新媒体终端,以私信形式或者以班级、党支部、年级、社团等为组织建立群聊,以图文并茂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党员讨论、党课教学、学生活动通知、网上咨询解答等红色文化相关的教育内容,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新的交流环境。

(二)新媒体使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具有即时同步性

新媒体更新速度快,有助于提升了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往往局限于一个院系、班级之内,对学生的影响占大部分,而新媒体的运用和普及使得师生完全融入了学校、融入了社会,随时随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通过师生互相关注,一对一的聊天、朋友圈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平台的订阅等使信息传递即时、同步,辅导员、班主任等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动态跟踪管理,提升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同步性。

(三)新媒体使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手段具有创新性

新媒体可以人性化设计,系统开放、免费试用,一对多传播的简单扩散和点对点的准确传播。以“学习强国”、微信、微博、易班等新媒体平台为代表的宣传平台,让大学生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平板等直接了解红色文化相关新闻、活动及展示等。“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建設,2019年1月1日在全国正式上线,立足全党、面向全社会的科学理论学习阵地、思想文化聚合平台。平台不仅开设了“新思想”“十九大时间”这样的重磅栏目,还专门设有“红色中国”版块,内设子版块“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经典著作、党史知识、党史故事、中国精神研究等,以海量、免费的图文和音视频资源,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成为红色文化学习研究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打造出一个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红色精神家园。微信以更新及时、界面美观、操作便捷、互动性强、关注群体广,使得人们及时了解信息发布,做到资源共享、报道全面。作为网络通讯平台之一,自推出至今,微信用户总数突破3亿。尤其是推出微信公众号平台后,使其迅速成为政府、事业单位、媒体、公众人物及个人用户重要的宣传运营平台。目前有50余个关于红色文化的微信公众号运营,通过将红色历史事件、红色遗址遗迹、红色人物事迹、红色文化体验活动等借助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一种或几种组合面向大学生进行推送,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平台的黏性,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研究。

三、新形势下如何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红色文化教育

(一)建设高水平的红色文化网络教育队伍

习近平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生活方式,这就需要高校建立一支政治过硬、理论扎实、文化水平高、熟知革命历史、网络技术强的红色文化教育队伍,组建区域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红色文化教学团队、红色文化社会实践队、红色文化读书社等,建设党员之家、红色图书角、红色走廊、党员服务岗等,与各级红色文化研究会共建红色文化研究基地,与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纪念园等共建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学校要制定红色文化相关政策,提供相关资金,组织相关活动,争取相关项目,保护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鼓励师生开展红色文化的教学、传承和研究。这支队伍包括党务部门工作人员、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红色文化研究机构人员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成员等。红色文化教育队伍应该主动占领阵地,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要提高自身的网络文化知识,熟练掌握新媒体这个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时发布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教育内容。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解答学生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新媒体监督管理,掌握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技能,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坚守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

(二)建设红色文化网络教育平台

总体来看,诸多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展示馆等反映红色文化的地方存在地处偏远,山区居多,较为分散,交通不便,对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带来不便。青年学生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动手能力强,熟悉新媒体工具及平台运营。新媒体在信息查询、网络聊天、生活娱乐等方面,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要树立阵地意识,拓展网络空间,运用新媒体推进红色文化教育,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进网络,帮助学生摒弃腐朽落后、甚至反动、色情等思想内容和观念,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聚集、知识面广的优势,创建红色文化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慕课等。发挥各专业优势,组织精干力量,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建设网上革命纪念馆、革命展览区、红色影视剧集资源库、红色歌曲、红色戏曲、红色文学、红色工艺品等专区,设置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互动话题,并及时更新,做到图文、声形并茂,优化视听效果,增强感染力和形象感,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缩短了大学生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心里距离,有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学习强国”、易班、青年之声等平台在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利用新媒体平台推介红色文化专著、文集、红色旅游区、红色文化游览线路、具有代表性的革命事件和党史人物等,促进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依法依规进行综合治理,引导师生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和革命先辈、否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错误言行,弘扬社会主旋律,汇聚网上正能量。

(三)组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学习强国、易班网、青年之声等平台,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组织好“开学第一课”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组织专题党团日活动、班会活动、论坛讲座,组织开展诵读校训、读书演讲、歌咏比赛、教师板书比赛、参观校史馆等活动。成立“中共党史读书社”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的红色社团,在师生中开展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是举办学习体验活动。习近平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充分用好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及有代表性、纪念性、影响力的重大事件、重要地点、重点区域,组织引导师生就近开展“重走红军路”、参观革命文物展示等学习体验活动,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对口帮扶革命老区,开展假期“红色支教”“红色支农”“红色支医”等系列活动。利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扶贫调研实践活动、暑期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调研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游览、研学实践、志愿服务,在“五四”、“七一”、国庆等节点开展重温入党、入团誓词、调查研究、结对帮扶等活动;在重大纪念日组织师生到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等地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学生开展继承先烈遗志宣誓活动。组织开展红色文化与当代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研讨征文活动,推出一批学术成果和教育读本,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红色文化。

(四)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迫切要求。要在挖掘红色文化的基础上,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夯实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文化根基;壮大红色文化产业,打造红色文化软实力的物质载体;建设红色文化媒介,拓展红色文化软实力的传播渠道。编辑出版红色书籍和史料,发动广大师生围绕红色文化主题,积极做好影视、美术、书法、音乐、戏剧等文艺创作工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在校园铸建纪念铜像、纪念浮雕以及鲁迅、雷锋等主题雕塑;组织艺术类、摄影类、语言文字类等专业教师走进革命老区开展采风创作活动;组织开展征文活动,征集展现红色文化的小说、散文、诗歌等文艺作品,编辑出版红色文化优秀文学作品集;举办红色文化艺术作品展、摄影展等系列展览;发动师生以随手拍、快闪等形式为革命老区发展变化点赞喝彩,开展短视频创作展播活动,举办红色文化微电影、短视频大赛,用全新影像视角展现革命老区的发展成果,征集评选一批红色文化优秀视频作品,将红色文化通过图片、文字、视频、歌曲、诗词等形式上传到新媒体平台各大板块,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加大对红色文化题材文学创作、影视创作、词曲创作等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经典爱国歌曲、爱国影片的深入挖掘和创新传播,唱响爱国主义正气歌。通过H5、VR、AR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红色革命历史事件、红色人物事迹、革命情景再现等以声、光、电等效果进行演绎,开展情景式、体验式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和热情。通过有影响力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广为传播,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圓。

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革命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高校要加大红色文化育人的力度,运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理论宣传宣讲、“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重要理论读本、优秀教育视频等载体,发挥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和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作用,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加强保护、促进利用,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落实责任、整合资源,推动红色文化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宣传阐释研究,重视红色文化线上线下的传播与创新,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渠长根.红色文化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6.

[2]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54.

[3]王春霞.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5).

[4]张泰城,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0(01).

[5]常沛.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1).

[6]徐永健,李盼.试论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J].思想教育研究,2016(12).

[7]张绍荣.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12).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传承新媒体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